郭玉錦,陳惟梅
(江蘇省高郵中學,江蘇揚州 225699)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信息化被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被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其中,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化學課堂的教學手段提升,還可以方便教師為學生在知識拓展方面和查閱大量資料方面增加便利性,進而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課堂的教學水平。在新課改頒布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動手,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高中化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它的創新與改革使得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到化學認識過程中思想的變化,注重于其他學科相互融入,進而促進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不僅如此,如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尤其是在高中教學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因為高中對于學生而言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轉折點。而處在互聯網時代的學生,不應該再以傳統的方式來要求如今的學生。因此信息技術的融入必不可少,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體驗以及學習的效率[1]。
高中學生的特點就是愛玩、好動、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但是也是學生最叛逆的階段,因此就會對老師的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欠缺,不能正確地判斷事物的正確性,同樣也不能理解家長或者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及教育的意義。然而利用微課應用到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微課去方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們的感悟能力。如今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提升了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展開與實施。對于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習方法的鍛煉和技巧以及學會自主學習是必備的學習技能和素養,同時又是突顯學生主體精神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化學課堂中著重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自主學習放在核心位置。如今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主旋律,教師不僅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要迎合好這樣的規律,在化學教學課堂中多方位地展開教學和積極引入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教育手段。在諸多教育創新手段中,微課堂的教學方法是其中一個有著關鍵性的方案。教師可以在微課的基礎上設計翻轉課堂的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進而提高化學課堂中的活躍氛圍,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導性和主動性,以此為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提供平臺。同時,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候,要注意其中的重點問題和教學目標,以此提高學生的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以高中化學中著名的“黑面包”實驗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根據本節課所要講解的重點和難點,以設計微視頻,運用漫畫形式更加直觀并且采用貼合生活實際的內容,用圖片或者視頻將實驗過程中的化學變化現象展現給學生,在對于化學反應中各個定義的概念介紹時,教師也可以將其做成PPT形式,將實驗步驟、實驗器材、實驗反應過程以及實驗后變化展現出。例如,課堂中將濃硫酸的特性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由于該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并且實驗產生的氣體具有一定的有毒性,教師在視頻中展示出的細節要著重表明:對于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可以將實驗器具進行封閉下的操作,避免產生的氣體散出。操作如下:可以利用一個底部已經被剪空的并且在內壁涂上了NaOH溶液的大飲料瓶作為保護罩,可以在黑面包變大后將燒杯罩住,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揮發進而污染環境。這樣可以讓學生親眼看到實驗所有的操作過程和實現所產生的現象,比傳統教學中僅是一味地講解和記憶增添更多的形象化和直觀性。學生通常只是在課本中或者由教師層面獲取的知識,知道有毒氣體是刺激性氣體,但是并沒有真正見識過。利用微課形式展示課堂實驗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對課堂講解內容進行深入地了解和記憶。化學作為高中教學中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其教學的靈魂,作為教師也是應該積極地利用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來學習知識內容是更加直觀形象和便于記憶的,而且也是最有利于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相對化學課堂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課堂的實效性。同時看微視頻也積極鍛煉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增加了課堂教學中的活躍氛圍,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將微課堂積極引進數學教學課堂中,是以一種有效的創新手段和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的同時,還增加了學生對現代科技手段的崇拜,更加堅定努力學習的定力。
學案導學的集體自發又無意識的教育改革實驗活動,目前已經是遍及全國。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比如:導學案的編制脫離了原有的課本、弱化的實驗探究、壓縮了空間、落套與形式等,還有一些導學案的設計中結構過于程式化、內容過于復雜,脫離了實際符合學生的教學內容,缺乏系統化。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該本著為學生更好學習的原則,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作為輔導者,利用多媒體技術二次開發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進而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課堂的效率。
例如,教材原有的模式是通過石蠟油的分解實驗中有不同于烷烴性質的產物出現,進而引入乙烯的學習。為此,教師可以進行二次開發,結合新課標的標準以及教材配套的參考資料,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適當地修改。比如:教師可以查閱大量的教學資料后將整理好的導學案打印出來提前下發,要求學生預習并且進行填寫、學生完成以后相互交換更改,教師在課堂中并不進行完全地講解,可以提示一些易錯點和新授的幾點。導學案的設計可以按照,第一部分為溫故知新,讓學生學習復習之前學習到的舊知識,加深記憶,又可以根據課前引導對該節課的新知識進行預習和了解。第二部分可以下發有關球棍模型的教具,讓學生更加直觀和充分了解有關于烷烴的結構。第三部分是進行重點和難點的講解以及反應原理,讓學生試著將自己想象成對應的分子,進行真人模擬實驗取代反應與加成實驗,并且進行對比。這樣可以讓化學課堂變得更加愉悅,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該導學案的設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輔導者,通過學案導學、問題引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趣味活動等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有效地做到對化學課程的二次開發和有效利用。
課后習題是教學效果有效的檢測工具之一,同樣也是檢測學生掌握課堂知識檢測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僅是一味單純地依靠教材中的課后習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的教師會選擇借助輔助教材或者自己編試題的方式,有的教師在布置的習題中,隨手拼湊習題多、重復多、選擇題過度,造成題海,學生學習時間長,但是效率低下,缺少一定的有效糾正和補救的措施。過多地安排課后習題,同樣也會造成學生做大量習題,常常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地反饋和解答,很多作業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分配習題中,教師應該把握好習題的量和題型均衡,發揮作業應有的功能,擺脫掉對輔助資料過度的依賴,教師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制定最適合學生的習題方案,進一步加深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對作業進行二次開發和有效利用。或者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利用學習平臺軟件布置任務,大部分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會減小學生的課后壓力,學生可以每天放學后針對化學習題做出解答。
例如,在高中化學蘇教版教材《反應熱的計算》教學中,教材中對本節內容安排是先介紹蓋斯定律,然后再通過反映熱計算的典型例題講解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并且采用大量反復的習題訓練方式,這樣學生知識的認知僅是停留在回憶和認知的水平,并不能夠較好地構建和辨認概念以及相應地靈活運用知識,容易出現“一聽就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錯”的現象。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摒棄題海戰術,只精選一道題進行適當改編,力求以小見大,用一道題可以折射出所有的考點,并且引導學生進行例題的分析。例如,開發后的習題,首先教師可以先按照復習課的模式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再讓學生完成一道典型的例題,然后讓學生學會總結考點、整理易錯的知識點,更好地掌握復習化學的方法,除了復習課本后的習題以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多查詢一些課外參考資料,比如,查詢歷年高考真題,將其拷貝下來作為習題,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題者的意象和對熟悉題型。在體驗真題的同時,又適合日常的練習,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另外習題的二次開發不僅在于習題的練習和補充,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習題的方式,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
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方便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為教學課堂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同時還支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領者,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教學模式。如今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可以改變如今的教學形式,還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態度,與此同時還可以進行相關知識的搜索以及積累,還有利于日常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過程,因此,老師就可以利用相關的軟件或者設備來記錄學生日常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成果,并且記錄學生對待問題的觀點等。
例如,在實際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中討論的問題上,進行實時記錄下課堂討論的結果,記錄集體思維模式下談論后的成果,班級內部的學生可以分成若干組,對待不同的問題,組內可以進行討論分析,然后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鍛煉學生思考能力。比如,在引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與研究方法”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有機化合物可以分為幾類?這幾類都是按照什么分類的?有什么特點?然后組內討論、組間討論,教師用相應的軟件記錄學生的觀點,創建成思維導圖,然后和學生一起探討。討論的問題一目了然,學生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2]。
綜上所述,在目前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本著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師積極地應用微課教學資源,最大化地優化高中化學教學課堂,有效地設計微課在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手段,為學生構建自主化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體性,在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高中化學課堂在教學研究中的重要問題。與傳統教學相對比,微課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并且教學效果顯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產生了重大的教學意義。而且,“微課”同樣也代表著“微時代”的來臨,在看似“碎片化”的微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微課資源平臺和“微環境”創設始終都是為了學生主體,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積極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技術來豐富智慧課堂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知識面,必須發揮“微環境”的作用,讓學生在細中見真、“微”中知著,實現高效的自主學習,獲得能力和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