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莘縣支行 山東聊城 252400)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農業所處的地位尤為明顯,但從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偏低,因此“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我國農產品“涉網”早,從整體來看發展較慢,農產品電子商務是在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但其發展水平不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現階段電子商務金融支持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其大部分是電商發展水平不高所致,最終降低了金融支持度,因此影響了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的有效發展,這是目前農村電商發展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目前,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參差不齊,在銷售農產品時,有的地區仍舊采用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整體應用電子商務的程度較低,加之有的農村地區較為偏遠,物流發展受到交通和技術的限制,此外在農產品電商發展中金融支持度較低。對金融機構而言,其更傾向于向大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雖然國家政策在不斷調整,積極支持“三農”建設,但大多數的金融機構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意愿始終無法提升。雖然現階段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農產品融資帶來了便利,但有效的金融支持始終難以獲得,由此從根本上限制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我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農產品電商發展,還是“三農”問題,都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導,從而促進農業的科學和健康發展,現階段我國政府的相關指導策略并不完善,電商金融支持的指導力度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由于缺乏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處于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金融機構不愿對其投入過多的金融支持;第二,在金融機構向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金融支持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擔保,政府尚未出臺完善的政策,因此金融機構較難為農產品電商提供過多的金融支持。
不斷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支持高效性的重要內容,具體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在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出臺指導性政策,以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擴大農產品市場,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為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第二,對于農產品電商企業而言,要不斷加大電商企業的發展力度,可適當為其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如稅收優惠,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朝著規范化、專業化方向邁進,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第三,要加強學習和借鑒,以提升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發展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不斷優化完善農產品電商,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支持力度能從根本上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使農產品電商金融支持更加高效,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要鼓勵各市級和縣級政策銀行加入,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金融資金支持的同時,更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持;第二,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要積極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不斷增強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發展能力,為其自身的發展獲得金融支持,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加大金融服務的支持力度,從根本上推動農產品電商健康、長效發展。
加強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對推動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支持起著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政府要繼續出臺三農扶持的相關政策,扶持并不斷鼓勵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使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在發展中的金融服務能力更強,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和規范金融支持;第二,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政府擔保體系建設,確保金融機構愿意為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為電商企業貸款提供保證。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基礎服務的支撐,農村金融基礎服務作為根本,是發展的根基,一旦缺失會影響發展。因此,在農產品電商發展中,要對電商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提高農戶對電子商務的認知水平。當今,農村大多數農戶不具備電商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經驗,只有加大宣傳力度,對電子商務的知識進行普及,使農戶能夠真正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對電商農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與此同時,應采取培訓或現場教學的手段,提高農戶對金融工具的操作能力,并培養農戶的金融意識,使農戶能夠掌握電子銀行業務的相關知識,并能夠進行熟練操作。
以“三農”為基礎,加強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可從以下兩點著手:第一,積極創新社會資金回流方式,可以采取開辦私募基金、金融租賃等業務形式,參與到農業生態的相關建設中,積極研發創新農業生態類的項目資金證券化產品,不斷拓寬“三農”投資范圍;第二,積極優化政策性貸款要素配置,對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類的貸款而言,要依據項目的性質和建設周期,并以當地財政狀況為出發點確定貸款期限;而對現金流能覆蓋貸款本息或有部分覆蓋的貸款項目而言,前者以投資回收期來確定貸款期限,后者可以結合投資回收期和當地財務狀況兩者確定貸款期限等,由此減輕財政還本付息壓力,提升貸款安全保障系數。
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積極推進城鄉融合下的三農建設,建立農村電商金融體系。政策性銀行要始終堅持效益和政策的目標統一,要做好三農的分工工作,積極構建農發行、農信社、農行各司其職、協調互補的農村金融體系。此外,要不斷加大各項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
涉農電商服務平臺建立的目標,是將農產品直接轉送給消費者,實現農產品的直接銷售。在涉農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搭建的過程中,離不開信貸的支持,而這更需要政策性銀行對信貸產品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為其提供多元化的信貸產品及相應的信貸政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另外,還要對電商平臺所涉及的業務主體提供相應的信貸支持,其中包含生產、流通、消費等,因此在對涉農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供應鏈式的信貸支持不可或缺。
(1)加大對農村信息基礎建設的支持力度。現階段,農村信息基礎建設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更需要政府資金的大力支持,如果僅憑借政府投資來開展基建,其建設速度遠跟不上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這時就需要更多投資主體參與,以實現農村信息基礎建設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保持一致。對政策性銀行而言,要對參與農村信息基建的企業進行科學評估,完善信貸業務流程,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要給予大力支持。
(2)加大對以家庭農產品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在農業產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中,要積極加大對以家庭農產品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支持融資產品的創新,從根本上緩解融資難題,促使其真正參與到農產品電商體系中。與此同時,在加大對以家庭農產品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上,要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種養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在銀行自建的電子商務平臺中,銀行客戶數據逐漸豐富,多維度的大數據因此形成,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中,銀行實現了商品、信息和資金三位一體。銀行在面對輕資產的農村電子商務時,要結合實際情況推出適合農村電子商務客戶的信貸業務產品,而此類信貸業務的授信對象主要是主流電子商務平臺和自建平臺的注冊商戶,通過應用大數據的相關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篩選,對符合條件的商戶發放小貸;此外,通過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銀行還會向潛在客戶推送相應的授信方案,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融資服務,從而不斷推動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利用大數據新技術,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產品進行實時的監督和控制,全面掌握農產品的上架時間、更新速度、相應價格、買家評論等,此外,大數據分析也可以對電商平臺商戶進行風險預警。
當今時代是數據當道的時代,大數據自身的價值是巨大的,而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對電商金融需求進行深度挖掘,最終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與金融服務的高效融合。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支持中存在著電商發展水平不高、金融支持力度不高、政府指導政策不到位的問題,未來發展中必須要從整體上不斷提升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水平、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金融支持力度、加強政府相關政策指導等,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從根本上推進農產品電商發展,增強金融活力,促進農產品電商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