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赫 汪慧 楊婷婷(通訊作者)
(武漢文理學院政法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6)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相較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所加強,且更具微觀性、針對性。《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協定)在2012年由東盟十國發起,歷時八年的復雜談判,這個由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總共十五個成員國制定的自由貿易協定最終問世。2020年11月15日,各成員國正式簽署了該協定,帶來了地球上人口規模之最、經貿規模之最、發展潛力之最的新興自由貿易區。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第十一章的內容為知識產權,內容覆蓋范圍廣,在涉及著作權、商標、專利、外觀設計等傳統內容的同時,也涵蓋了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民間文藝等其他領域,為亞太地區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提供了更為多元平衡的有效方案。
歷史上,從知識產權意識產生之日起,人類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從未中斷;知識產權保護從國內演進至國際,也從未停歇。19世紀末,在那個自由貿易興盛的時代,僅僅依靠國內立法保護知識產權,已經不能滿足國際貿易的需求,各國推動建立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之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已經出現了與保護知識產權相關的國內法案,如威尼斯的《發明人法規》、英國的《壟斷法》等國內法。1883年,十一個國家簽署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以下簡稱《巴黎公約》);1886年,十一國共同簽訂《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以下簡稱《伯爾尼公約》)。這兩個公約的正式生效,為現代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此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建立,標志著政府間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的展開。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的作用被各國提起重視,西方發達國家也不斷維持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優勢,在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的談判中,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成了關貿總協定第八次談判的重要議題之一,最終締約各方簽訂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下簡稱TRIPS協定),其主要目的是在國際貿易往來中有效保護知識產權。20世紀90年代末,TRIPS協定被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WTO)吸納,保留在了WTO一攬子協議中。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
關于RCEP協定第十一章知識產權相關內容,根據其總則部分闡述的宗旨和考慮事宜,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
第一,充分尊重創新與技術運用,增強產業水準。RCEP協定第十一章中對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部分高新技術進行了一定規定確認,提出了一些保護措施和注意細節,為區域內貿易交往、技術合作提供了法理參考。該章節內容豐富,涉及空間技術、網絡與信息技術等多項亞太地區的高精尖技術產業。
第二,充分實施有效保護措施,加強合作與交流,減少摩擦與障礙。在區域貿易合作視角下,RCEP協定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進行有效規制,為維權與裁判提供法力借鑒,賦予其一定的規范性、程序性、有限性,促進經濟主體在協定范圍內合理維護智力成果,防止特別權力的濫用,為亞太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規范公平的實施思路和實施環境。
第三,充分認識協定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大環境,開展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針對亞太地區各國的不同情況,補充部分條款和例外情況予以參考,為一些欠發達經濟體提供優惠、便利,致力于刺激創造,降低發展壓力。
檢視千禧年以來亞太地區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例,我們可以在普遍視角中觀察典型。選取2004年日本圓谷株式會社在中國的一起訴訟,一方面是該案中圍繞爭議焦點的版權知名度較高;另一方面是日本圓谷株式會社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私有媒體制作公司,其在發展中國家遇到的版權糾紛具有較大研究價值。
本案原告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簡稱圓谷株式會社),被告為北京東安集團公司長安商場及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有限公司。原被告雙方就“奧特曼”相關的著作權標識發生糾紛,時間為2004年下半年。日本圓谷株式會社認為,其作為奧特曼系列影視的著作權人,在具有其形象的商品上應明確標出“TSUBURAYA PRODUCTIONS”“圓谷プロ”等英語、日語的著作權標識,而被告兩家公司使用的著作權標識并非圓谷株式會社所有。日本圓谷株式會社指控該行為嚴重侵害了其署名權,要求被告承擔相應責任。
原告方分別于2004年11月5日和2004年11月9日向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東安集團公司長安商場和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有限公司提起訴訟。法院受理后,選擇依照《世界版權公約》的相關規定審理本案, 法院認為,《世界版權公約》中的版權是指版權的經濟權利,并不包括署名權,則認定被告在使用奧特曼形象的玩具上標有“Tsuburaya Chaiyo Licensed by Ruishi”并未侵犯原告的署名權。最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開庭審理后認為,原告圓谷株式會社系日本國法人,依照中國與日本共同加入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以下簡稱《伯爾尼公約》)的相關規定,對于成員國作者的作品,無論是否發表,均應受到保護。原告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判決,主張“奧特曼”形象作品的署名權。同時,被告提供了2003年1月1日國家版權局頒發給廣州銳視公司關于《咸蛋超人》等系列作品的三份著作權登記證書,在登記證書中載明了許可人為Chaiyo版權公司。在中國法院生效的民事判決和《咸蛋超人》等系列作品著作權登記證書同時存在和有效的情形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奧特曼”形象作品著作權權屬的相關事實在本案中無法查明,因此,原告指控被告侵犯其署名權證據不足。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05年6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該案例中所涉及的著作權的歸屬問題、合規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眾多版權糾紛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該案之前,圓谷株式會社也同泰國某影視公司發生過同類糾紛,后因種種原因未能完美解決。該著作權歸屬問題、合規問題,屬于圓谷株式會社在早些年處理國際版權業務時留下的歷史問題,在中國發生的這起糾紛,也與早些年的泰國版權爭議存在聯系,被告方同泰國某影視公司的交易也確證存在,由于圓谷株式會社未能在泰國進行有效的知識產權維權,導致可能存在侵權問題的低費用版權橫行霸道,擠壓正版市場。直至今日,關于上述商標的各類糾紛仍頻出不減,圓谷株式會社也為此承受了大量的維權訴訟。
由于各國法律和各國國情不同,該類問題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一方面,由于此類知識產權保護瑕疵,許多跨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積極性降低;另一方面,某些產業相對不足的國家和地區,缺少對外技術交流,導致產業發展停滯不前。擴大范圍,長遠思考,亞太地區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存在著諸多問題,涉及諸多因素。
亞太地區作為世界范圍內重要的專利產生地區,域內諸多專利、商標、創作形象等具有相當聲譽和知名度,在國際經濟往來中,這些知識產權客體能夠很好地結合商品銷售、文化推廣等服務性權力。例如,在上述案例中,以虛構形象、真實人物、衍生產品的商品化權利。人類經濟社會深切發展,帶來了知識產權,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與態度反映著一國經濟結構情況和法治發展狀況。
RCEP協定生效后,通過觀察簽署地成員國結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在協定成員中,既有東盟十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有日本、新西蘭這樣的發達國家,更有中國、韓國這樣發展迅速的新興經濟體。
以近年來的國際貿易舉例,非關稅壁壘的建立,常常出現在國際貿易領域中,亞太地區也不例外,啟動這樣的特別保障措施,主要依賴于國家法規、行政命令,一旦使用,影響較大、難以辨別,在客觀的貿易效果上,確實起到了濫用保障措施的非法效果。近年來,在部分發達國家,高精尖技術對傳統的手工業等非高端產業產生擠壓,落后產業由于其體量較大且牽涉國民經濟,因而未能及時退出市場。部分發達國家正是由于其失衡的國內經濟結構,導致這些夕陽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缺乏競爭力,遭受進口產品沖擊。進口產品的沖擊力之所以如此巨大,其原因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主要積累在這些中低端產業。在一些欠發達經濟體中,中低端產業起步較晚,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
在上述產業情況分析的思路中,我們也可以進行套用,以前文知識產權糾紛案例為索引,結合當時的中日兩國國情可知,在特攝影視較為發達的日本,上述提到的形象專利和相關產業是較為發達的,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而中國的特攝影視起步較晚,在2000年后才真正意義上出現了個別影視作品,形成了小規模的產業集群。在日本,該產業已經成為興旺發達的朝陽產業;而在中國,相關產業及技術并未大規模成形,朝陽還并未燦爛。由于特攝影視及衍生產品的利潤和發展前景吸引了中國的大小企業,而某些企業又不愿支付高額版權費用,導致在中國出現了標識模仿、產品模仿等現象;中國在此領域創造較少,也促使知識產權執法在合法范圍內對一些模仿標識和仿制產品的偏袒。
各國產業發展水平不同,造成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發展程度不同,由此引發了許多爭議與糾紛;各國法律規定和執法觀念的不同,也影響著侵權行為的解釋和裁決的執行。亞太地區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確實需要更為務實有效、求同存異的解決思路與方案。
縱觀RCEP協定的知識產權部分,在協定的第十一章中,涵蓋了著作權、商標、專利、外觀設計等一些傳統知識產權協定應具有的保護內容,還規定了遺傳資源、地理標志、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較為新興的受保護主體,除此以外,在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執法、合作、透明度、技術援助等實踐領域,也有了成文化的規定。TRIPS協定在其保護的范圍里指出,TRIPS協定保護版權及相關權、商標、地域標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未公開的信息包括商業秘密等七種知識產權,并規定了對相關權利的最低保護要求,對知識產權的執法程序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強化與規范。同時,針對不同發展程度的成員加以區分對待。TRIPS協定始終踐行在國際貿易中給予知識產權充分有效保護這一理念,致力于激勵權利人成果的保護與再努力,這為RCEP協定知識產權部分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思維指導和價值指導。將RCEP協定和TRIPS協定進行簡要的對比,RCEP協定為其區域內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和促進提供了更具包容性、針對性、實際性的糾紛解決機制和權利保護方案,就其整體上講,RCEP協定相較TRIPS協定在保護水準上有所加強。
第一,RCEP協定知識產權部分保留著先前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的意志,同時具有針對性、創新性。無論是《伯爾尼公約》《巴黎公約》,還是TRIPS協定,都在不斷完善與強調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對象及具體共識,RCEP協定也并未拋棄舊有思路與精神理念,在繼承先前保護思路和價值觀念的同時,RCEP協定也賦予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一定的時代特征。以中歐貿易摩擦和中美貿易摩擦為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極易受到知識產權立法方面的指責,國內、國際許多問題都有待完善,國際保護水準也長期停滯不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存在的矛盾,一方面是國際產業動態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對產業結構調整措施和保護法規的差異。TRIPS協定在21世紀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規制作用功不可沒,與先前的《伯爾尼公約》《巴黎公約》相比,更具時代針對性,但或多或少仍存在一些不足,RCEP協定在原有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程序性、書面性、地域性的保護規范,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對話機制條款,提出更為溫和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行動綱要。
第二,RCEP協定致力于為知識產權保護建立通融普惠的國際環境,提供通融普惠的保護思路。21世紀,人類經濟社會深入發展,通融普惠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浪潮中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國際社會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努力,不僅在于國內立法靠攏、國際條約完善、溝通合作加強等方面,更應著眼于制度創新、思路創新,為更好、更完善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提供法理依據,從而增強全球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提升,促進國際條約締結質量的提高,作用于國內立法的完善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為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物質保障;真正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國際產業流向合理、產業交流趨穩向好。真正實現現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使其有理可依、有跡可循、有成果可享,不僅惠及知識產權保護,更惠及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科學技術、新興產業、貿易經濟的長遠發展。
各國深切期待建立更為通融普惠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建立更為通融普惠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重點在于創新扮演引路人這一重要角色。創新,不僅在于科技創新,當下的制度創新也是重中之重。RCEP協定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進一步規范,求開放、求共贏,正確規制保護機制,達成有效共識,為高效率、穩公平的國際知識產權維權和糾紛處理機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思路。
從長遠意義上講,RCEP協定在亞太地區的努力,可能在未來成為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典范,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與知識產權問題相關的全球治理活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