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威
(作者單位:樂清市融媒體中心)
從釋義上說,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主要采用深度報道的方式,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按照一定周期播出,是電視媒體日常節目中的重要內容[1]。從內容表現形式上來說,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在播出時,通常采用專稿與專題報道互相結合的方式,通常包括新聞調查、新聞評述以及新聞評論。樂清市融媒體中心長期以來重視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播出,開辦有《走近新農村》《黨建鏗鏗談》《天下樂清人》《樂視會客廳》《小清說法》等十多檔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筆者長期參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采編、制作工作,在采編實踐中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特征、發展現狀和創優創新的路徑都有一定的認識。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重點在專題二字,所以這就決定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與日常新聞的短、平、快不同,其通常為深度報道,會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的剖析,信息量也較大[2]。這一類節目通常以重大的新聞事件與人物作為報道的主體,對記者的功力與創造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消息類新聞節目通常篇幅較短,因為其要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所以制作周期比較短、制作手法也相對簡單。而專題類節目內容詳實,制作時間偏長,雖然時效性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從本質上講,新聞專題節目也是以消息類新聞作為素材,通過采集更豐富的信息,進行深層次的報道,制作技術水平高,需要較多的時間進行制作。
在實踐中,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的《黨建鏗鏗談》節目中的很多素材都來源于《樂清新聞》的日常報道,并在其黨建類新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加工,其報道更有深度,對制作水平的要求更高。例如,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中,《樂清新聞》發布的相關新聞的時長不超過兩分鐘,但是《黨建鏗鏗談》在對這些新聞進行深度制作加工后,每期時長都在15分鐘左右,而且在節目包裝上也更為考究。
對于受眾來說,日常的動態電視新聞屬于“快餐式”傳播,看過之后只要了解其中的信息要點即可,但是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則不同,其在可看性上更具有優勢。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更多的是以講故事的形態呈現,同時加入豐富的字幕元素、特效元素和音樂元素,這就能夠讓觀眾更有沉浸感[3]。以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為例,其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有各自的節目風格,并建立了符合各自風格的節目包裝體系,因此節目的可看性較強。
時效性是判斷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傳媒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聞的時效性不斷增強,有價值的新聞報道能夠為受眾提供最新的信息。但是,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在采編制作時,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策劃和采制,因此很多專題節目的主題通常是在新聞事件已經發生,并且歷經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后,才能被正式確定。尤其是部分調查類的節目,記者需要在獲取線索之后,及時趕到現場進行調查采訪,再通過分析事件深入地進行主題的挖掘,這會導致新聞的時效性下降[4]。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的普法類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小清說法》基本以重點案例為報道主題,大部分節目的策劃和拍攝周期都比較長,有些時候下半年播出的片子,報道中的人物還穿著短袖,這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和受眾的觀感。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敘事方式較為獨特,需要通過聲音、畫面等不同的元素來表現,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地報道事件,增強現場感。同時,制作人員還需要認真地分析新聞事件,對事件相關的要素進行梳理,才能敏銳地抓住事件的關鍵。新聞專題節目在鏡頭運用、聲音處理以及畫面抓拍等方面,都要能夠展現新聞專題節目的特色。隨著新聞專題節目的不斷完善,節目的敘事方式卻逐漸趨于固化,在部分細節處理方面已經形成固定的標簽,導致節目缺少個性化。
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的很多專題節目只有兩到三個拍攝點位,偏重于材料的堆砌,缺乏對故事內核的提煉,在制作上也沒有運用更多的創新手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拍攝制作固化。
近年來,無論是日常的動態新聞還是電視新聞專題,都存在選題過于同質化的問題。新聞專題同質化導致新聞價值下降,不僅造成大量的新聞資源被浪費,還極大地影響了受眾的觀感。對于縣級媒體來說這種情況更突出,一來是報道選題的來源太少,導致很多欄目不得不聚焦同類選題,二來則是欄目大都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聯動和統籌。
雖然說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是傳統媒體的產物,但是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也可以新媒體化,通過新媒體平臺來實現二次傳播,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并未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很多節目在電視端播出后,沒有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受眾不能及時進行回看和點播,同時在選題征集和與受眾互動方面也沒有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
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的《天下樂清人》欄目面向的受眾群體是分布在五湖四海的樂清人,這些受眾群體中的很多人都無法收看電視端播出的節目,所以該節目要有效抵達受眾,就應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呈現,以擴大節目的傳播范圍,在這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善。
對于電視媒體要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內容為王。電視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發布重要信息的渠道,必須履行相應的社會職能,題材的選擇不能低俗,要把握正確的導向。一方面要注意配合各級政府更好地開展工作,緊跟時代潮流,多報道積極向上的事件和正能量的人物;另一方面要關注人們當下最迫切的需求,聯系社會實際,多做貼近受眾需求的報道。
在實踐中,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又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一是對當前的重大事件進行跟蹤報道,二是對某方面的重要成就進行分析,三是深層次剖析民眾關心的問題,四是對重要的見解觀點進行論述,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報道的方式引發公眾的思考,從而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觀念。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每月都與樂清市委辦公室、樂清市政府辦公室、樂清市委宣傳部、樂清市委組織部有一次固定的聯席策劃會,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來確定各檔專題欄目的報道 主題。
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信息傳播速度也在加快,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不斷凸顯,在第一時間快速進行報道是提高新聞節目吸引力的重要方式。但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而言,時效性始終都是短板,因此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從制作流程著手,通過精簡中間環節,來提高制作效率。
在具體操作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改變傳統的制作模式,建立全新的工作格局,通過共享新聞資源來提升工作的效率。樂清市融媒體中心由編委會牽頭,專門組建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集群,所有欄目的制片人輪流擔當召集人,每周舉行一次編務例會,在優化工作流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是結合新聞專題節目的特征,合理地進行規劃、策劃和編排。對于時效性不強的新聞題材,比如人物報道類,可以通過精心策劃、精細制作的方式,來提升節目的制作水平。對于時效性較強的專題新聞報道,如新聞評述類、新聞調查類,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發布相關的內容或者進行預告宣傳等,強化其時效性。另外,新聞工作者應深入調查新聞事件,核實與新聞事件相關的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在后期制作中通過文字與聲畫,進一步完善整個報道,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相補充,起到更好的傳播 效果。
三是在電視媒體播出節目的同時,根據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特征,將新聞專題節目進行剪輯加工,制作成適合新媒體平臺播放的格式,然后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播放,使各個媒體的優勢得以互補[5]。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天下樂清人》欄目的每期節目時長都在半小時以上,在新媒體平臺上完整播出的話不符合新媒體碎片化傳播的規律,也很難吸引受眾,所以節目制作人員就根據訪談節目中人物的金句和小主題進行拆條剪輯,并分段推出,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也與電視端播出的完整節目形成了很好的呼應。
隨著整個電視行業的發展,新聞專題節目已經逐漸成為電視媒體最重要的節目類型之一,其要在大量的節目中勝出,就一定要做好選題策劃工作。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源于不同媒介之間的激烈競爭,其不僅具有普通新聞的特征,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專業性,電視新聞專題并非簡單地羅列新聞事實,而是需要體現出新意,不僅要清楚地向受眾交代事件真相,還要讓受眾了解事件的起因,內容一定要盡量完整,要能夠通過表面現象抓住實質,以激發受眾的主動思考。因此,在進行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工作時,角度一定要新,要別出心裁,如此才能體現節目特色。
一是格局要大。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新聞節目,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視野一定要開闊,要基于同一主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深入挖掘和剖析。目前,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自辦的各檔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都是圍繞主題、主線辦節目,設立了月度好角度獎、深度報道獎等不同的獎項來鼓勵采編人員精心采編制作 節目。
二是要抓住典型。專題節目一定要從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著手,要能夠引導受眾思考,引起受眾共鳴。在實踐中,新聞采編人員深入現場,立足現場來呈現事件的矛盾沖突,通過典型場景來充分展現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
三是內容要深刻。這就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在制作節目時要通過精心的策劃和調查,及時掌握大量相關信息,客觀地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和分析,進而生成更為全面、深刻的報道。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要求專題節目要做深、做實,這些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既相互聯動又相互區分,形成了每周都有小策劃、每月都有大策劃的良性發展局面。
隨著媒體融合進程的不斷深化,單一的表達方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受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電視媒體在制作新聞專題時應引入新的技術,通過不同方式呈現新聞內容,以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力。首先,綜合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多種技術,強化節目的表現效果。為此,樂清市融媒體中心整合后期制作和新媒體技術的力量,并組成了一個共用的團隊服務于各檔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很多好的動漫元素和特效元素實現了共享和細分。
其次,引入短視頻的形式。5G時代的來臨,使得短視頻快速崛起,成為當下傳播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采用短視頻的形式對新聞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和再現,可以使新聞更加符合網絡傳播的要求,也更貼合當前大眾瀏覽信息的方式。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在電視專題新聞節目在電視端推出的當天,會將整檔內容精剪、拆分成若干個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上同步推發,為節目播出預熱,形成較好的融合傳播新 效應。
最后,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一方面,新聞專題節目制作人員應通過新媒體平臺、采用多種方式與受眾進行互動,引導受眾表達自己的觀感,從而提高受眾對節目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節目組要充分尊重受眾的意見,從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優化節目的制作方式等。目前,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在新聞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上都設立了互動平臺,加強與受眾的交流和互動,及時收集受眾的反饋信息。例如,樂清市融媒體中心2021年年底推出的樂清年味美食系列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就是采納了受眾的留言建議而制作播出的,受眾希望能讓更多在外的樂清人感受到家鄉的年味,該系列節目播出后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新聞專題節目的內容選題、表現形式都比較固定,收視觀眾也比較穩定。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受眾的需求隨之發生了變化,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聞工作者應了解新聞專題節目的發展規律,不斷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性,結合受眾的需求不斷優化和改進節目,更好地發揮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社會功能,促進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