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恒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興安盟 137400)
智能財稅就是充分運用信息智能技術來進行財務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了財稅領域的智能化,是財務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1+X”證書是職業院校改革的實施方案,“1”就是學歷證書,“X”就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1+X”證書制度來提高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以便于更好地適應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開展了智能財稅“1+X”證書融入高職會計專業的試點教育工作,以探索對會計專業職業教育的優化和提升,促進智能財稅行業的發展。
職業教育以培養市場所需的專業人才為主要目的,隨著信息技術在財稅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使財稅行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會計專業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都已不能滿足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促使會計專業向著智能財稅的方向發展。而“1+X”證書制度使學校的職業教育與行業的發展需求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職業教育的內容更加契合行業的發展需求,培養的人才具備更加綜合的職業素養。X證書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它與既往實施的雙證書制度還不相同,雙證書制度中的職業資格證書缺乏市場機制的競爭性,而X證書則在等級層次的劃分、口徑和內涵方面都更加具有多元性,滿足了專業人才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也對專業人才實施了競爭性管理體制,于學生個體的發展,于企業人才的篩選都更加具有促進作用。
校企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雖然提倡了多年,但在實際的推行中也一直面臨著諸多問題。而智能財稅“1+X”證書強化了校企業間的合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產業的需求、企業的需求高度契合,企業也作為育人主體,參與職業教育目標的制定、內容的優化、模式的創新、資源的整合。從而也就使得職業教育的模式得以優化,構建了校企雙元育人的教育模式,并打造了產學研培一體化的生態教育模式。通過企業的參與提高人才專業素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契合度,促進人才綜合素養的提升;通過企業的參與,整合職業教育改革中所需要的各種教育資源,構建雙師型教育隊伍,建設實踐基地,促進課程資源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落實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等教育理念,使職業教育構建出產學研培一體化的生態教育鏈。
人才培養目標是一切教育活動開展的指導,只有制定科學、精準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指導一切教育實踐活動。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時,一是要確保目標的科學合理性,使教育目標具有切實的可行性,可以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落實;二是要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精準性,通過精準的定位強化人才的專業程度,以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目前來說,高職的會計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時,雖然都是以會計行業的發展需求為共同的方向,但是在具體的人才定位上還是有不同差別的。這些人才定位上的差別會對人才的就業方向和專業素養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精準的、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至關重要的。
智能財稅“1+X”證書制度在高職會計專業的實施首先也是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在立德樹人基本原則指導下,提高專業教育與崗位需求的契合度,結合學校合作企業的人才需求方向,對X證書的方向和等級進行明確。“1”是會計行業的基礎,會計通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需要通過“1”來體現,“X”是“1”的強化和延伸,是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更專業的管理理念,更精細的分工方向,更層次化的等級劃分。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中,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設計智能財稅“1+X”證書的教育目標。在縱向上通過初、中、高的等級劃分,強化職業技能的競爭性,并服務于不同等級的平臺和工作崗位[1]。初級主要服務于基礎工作崗位,中級主要服務于主辦工作崗位群,高級主要服務于主管工作崗位群。在橫向上通過對X證書的科學選擇和定位,使學生可以獲得多元化的職業等級技能證書,成為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在具體教育目標的制定中,可以從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綜合素養三方面來進行明確,使學生可以掌握會計行業的專業知識,掌握智能財稅的專業技能,具備職業道德、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
“1+X”證書制度的實施需要做好學歷證書與等級證書的銜接工作,銜接工作的開展需要從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教材資源的開發兩方面來完成。
課程體系的設計。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時需要具備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非是通過單項的培訓課程來實現的,因此在職業院校的教育規劃中,就需要做好專業教育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銜接工作,使學生可以從專業教學中獲取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以便于學生可以具備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能力。智能財稅“1+X”證書在實施中,可以以課程體系為載體,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的銜接。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在課程結構上,理論課程主要包括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綜合課程,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技能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綜合技能課程。那么在實施智能財稅“1+X”證書制度時,就需要通過對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創新,為學生獲取“1+X”證書提供便利條件。比如,可以課程體系中設立X證書的專業課程、書證融通類的綜合性課程等,使X證書的相關課程與學歷課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便于學生對于X證書的獲取。而在X證書的種類和層次上,也需要進行多元化的設計,以滿足學生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比如在X證書的種類方向上可以設計智能財稅、數字化管理會計、財務共享等多個方向,在證書層次上也可以設立初、中、高級不同的等級。
教材資源的開發。在會計專業實施智能財稅“1+X”證書制度,需要對現行的會計專業教材進行優化和創新。教材作為課程開展的主要載體,需要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具有一致性,不僅要覆蓋會計專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滿足學歷教育的需求,還要與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育需求相匹配。因此需要對學校定位的智能財稅“1+X”證書需求,增加智能財稅的教育內容,增加X證書的專業內容,增加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2]。為了保證證書培訓與會計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專業教師需要強化與培訓機構的合作,以保障教材的開發可以融合會計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等級技能;促進會計專業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銜接。專業教師還需要強化教學與企業崗位需求的融合,使企業參與到教學資源的開發中,以保障教學內容具有切實的實效性,可以滿足企業工作崗位的需求。通過多方教學資源的整合,使教材資源涵蓋會計專業的知識技能、X證書的知識技能、企業崗位的知識技能,并且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職業技能標準的不斷更新和發展,進行動態性的調整,確保教育的時效性。
智能財稅作為財稅行業的發展新方向,對人才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它的基本邏輯是業務流、資金流和發票流的一致性,工作流程是“平臺+服務”的線上線下結合,對從業人員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財稅管理決策能力、業財稅共享平臺操控能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會計專業卻并未覆蓋這些專業素養,傳統的注冊會計師證、助理會計師證、注冊稅務師證等都不具備相應的能力需求。由于是行業發展所產生的新業態,現有的教師隊伍在先進的智能技術和理念上存在著不足,也缺乏企業的實踐經驗,對于等級證書所涉及的知識技能中也存在著不足,這些都需要學校通過建設教師隊伍來解決智能財稅“1+X”證書實施時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師隊伍的建設時,可以通過雙師型隊伍來滿足智能財稅“1+X”證書在會計專業的實施要求[3]。一方面,引進專業的人才來校專職或者兼職,如智能財稅的專業教育人才、企業的智能財稅專業會計人員、智能財稅“1+X”證書的研發專家等,通過這些專業人才的引入,彌補高職院校既有師資力量在專業素養上的不足。并通過這些專業人才力量來帶動和影響本校的專業教師,為其創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另一方面,需要對既有的教師隊伍進行培養,從長遠的發展來說,兼職教師顯然不如專職教師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因此需要通過建設本校教師隊伍來促進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為此,學校可以通過建設更加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和促進本校教師成長的管理機制,來促進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提升。可以設立職稱評聘機制、績效獎勵機制、考核評比機制、福利待遇機制等方式,來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優秀的人才愿意來校認職,使本校的教師愿意自主地進行學習與提升,成為符合學校發展需求的專業教師。同時學校應為本校教師的進步與提升創造機會和平臺,與企業做好對接工作,使本校教師有機會去到企業掛職學習歷練,利用企業的技術和平臺解決在教師培訓、教師實踐等方面的問題,使教師在真正的實踐中得到切實的提升,既可以完成對行業高新知識技術的學習,又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指導學生的實踐和就業。
高職教育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側重于應用性,會計專業也不外乎如此,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知識內容,靈活應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教育的重心。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創新時,需要提高理論教學的實效性,需要重視實踐教學,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4]。
首先,在理論教學中,改變以往灌輸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的知識內容。并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線上線下教育的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對線上的專業教學視頻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創設出各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專業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同時利用線上資源滿足當代高職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開展自主的學習和交流。
其次,在實踐教學中,利用任務驅動式、項目式教學方法來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在工作情境中學習專業技能,在完成任務中提升專業知識技能。教師依據教學的需求創設出工作情境,布置項目任務,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任務的探究和項目的實施,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和項目的過程中獲得專業能力、綜合素養的提升。
再次,通過校企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訓和實習的機會[5]。把企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需求作為專業教學的項目任務,使學生利用智能化的財稅平臺完成對企業財務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匯總和預測等。把實踐學習與職業技能標準、工作崗位專業素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學生實習時,安排學生去到企業的對應工作崗位進行實習,使學生在企業的實習中完成由學校到企業的過渡,實現校企合作的有效銜接。
智能財稅“1+X”證書制度的實施,使高職的會計專業改革創新有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資隊伍等多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改革,以實現會計專業教育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