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瓊 王金穩(wěn)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婁底 417000)
陶龕學校系湘軍名將羅信南和其子孫三代舉家創(chuàng)辦,羅辀重為第三代主持人,學校非常重視體育,把體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且具有體育優(yōu)先思想。陶龕學校的辦學實踐中非常重視學校運動會的開展。舉辦過“土”運動會、小華中運動會、“五四”青年節(jié)彈子比賽、乒乓球比賽、“健康兒童”評選比賽、體育節(jié)、將第七節(jié)課確定為體育活動時間等。認為運動會不能因拼命追求競技名次而忽視全體的體育活動。同時,反對用“選手錦標”來評判學校體育,認為是戕害青年兒童身心的反體育的做法,并強調(diào)運動會不能為了追求好的成績而忽視全校參加運動會活動的意義[1]。體育運動會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展現(xiàn)學校、班級、學生精神風貌的大舞臺,是引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有效形式。體育運動會既是一次校園體育盛會,更是一次教育洗禮。學校運動會的內(nèi)涵與意義遠不止比賽成績,更重要的是彰顯教育的魅力與附加值,這是學校領導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運動會的真正意義在于引導學生熱愛體育,參與鍛煉,養(yǎng)成終身體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強健的體魄[2]。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也是運動會價值體現(xiàn)的過程。
陶龕學校十分重視體育,首先,重視學校運動場地建設和運動器械的添置,但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所有的運動場地都比較簡單。1927年,校長羅辀重親自帶領師生開辟竹山,建設了籃球場。后來又建設了“板球場”,因為場地不夠,本打算建網(wǎng)球場的改建板球場。陶龕學校沒有標準田徑場,只有一塊大一點的操場,所有的田徑活動、跳繩、跳房子、丟石子、翻貝殼等活動全在操場完成。
陶龕學校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比較獨特,校長羅辀重先生設計的《學生成績紀錄報告家長專頁》中的身體一類下,設有身高體重一年的比較,在《陶龕學生期終成績報告單》中分群、德、智、體、美五個方面,其中關于“體育”方面的評價,包括“體格、姿勢、身長、體重、營養(yǎng)、癖性、晨操、爬山、野外活動、操練、球類、游戲、競技、操勞、疾病與治療”等項目[3]。兩份成績報告單中“體育”成績評價有關項目在不斷完善。兩份成績報告單中“體育”考核項目涉及了兒童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日常生活”的內(nèi)容,體育成績的構成既包括運動項目的成績,還把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和日常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實現(xiàn)學校體育生活化。
陶龕學校的運動會開展呈現(xiàn)多樣化且接地氣,每年舉辦“土運動會”“小中華運動會”、體育節(jié)和全校健身運動會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和比賽,要求老師和學生都是全員參與學校的運動會和體育活動。校長羅辀重先生對學校平時的體育活動抓得很緊,規(guī)定每天第七節(jié)課為文體活動時間,學生們在操場大顯身手,除球類和田徑外,還自發(fā)組織一些文體活動。1941年4月,湘鄉(xiāng)縣第五屆中小學生運動會上,由于積極組織,獲得了5個錦標,這很好地印證了陶龕學校反對選手體育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陶龕學校將體育節(jié)的功能定位于對學校進行身體教育教學的一次大檢閱和大動員,于每年9月9日舉行。是日,亦為美術節(jié)舉辦日,把體育活動和美術活動有機地融合起來。
陶龕學校從晨操開始舉行了“健美運動”,選拔健美兒童,把美育與體育融為一體。同時在學校各處壁上分類張貼各種美術畫,每畫有號碼,讓兒童自由欣賞,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各投一票,以規(guī)定愛美的程度,并還檢查兒童身長、坐高、體重等。之后陶龕學校為慶祝九九雙節(jié),將9月1日至9月10日定為“美育旬”,一切以“美”為教學中心,有自然美、形體美、健康美、生活美、藝術美、教育美等。
“土”運動會是一種反“洋”式的運動,也叫陶龕學校的“體育技能競爭會”。“土”運動會有30多個參賽項目,共有全校500多人參加,并分成高中低三組進行。競賽單位以班級為單位,班級成員所得成績累積到班級的成績,記分標準評判是重視技術能力方面和人格品德方面的表現(xiàn)。運動會的獎品設置簡單又普遍,主要為自制的多式紀念信封。還特別注重運動道德的修養(yǎng),糾正過去“運動反而害身”的弊害,給學生灌輸運動衛(wèi)生的常識等。
“土”運動會的體育項目主要是從康熙字典的“挑手部”選出來的一些獨特的運動,有打(靶)、扛(石)、抵(手)、捧(蛋)、擲(球)、投(標)、拔(河)、挑(沙)、擔(水)、托(石鼓)、扭(扁擔)、挖(土)、掃(地)、推(車)、提(拜)、拋(鐵餅)、捉(迷藏)、攀(樹)、搓(衣)、搬(物)、摔(角)、擠(油渣)、擺(秋千)、掀(杠)、拳(技)、操(身)、撐(桿)、握(力)、攔(老鷹)、捉(小雞)等30多項,全校每人至少參加一項運動,競賽單位以班為累積來計算成績。此外,還預先創(chuàng)作教唱《體育技能競賽會歌》,有力推動了體育的普及。
小中華運動會舉辦的意義在于組織競賽各方面的知識,增進師生身心健康。他們打破班級的界限,將全校分為湘、鄂、贛、皖四單位,每隊都有總領隊。還將比賽分為田徑和球類兩大類,運動會的獎品共500余件,是由師生共同捐贈的,各隊隊員均不以獎品為意,也不以勝負為心,最后以團體分數(shù)來評選名次。
陶龕學校運會的理念主要體現(xiàn)了羅辀重先生的體育思想,運動會體現(xiàn)了全員、全程參與的理念,運動會項目、獎品來源于生活,并結合道德進行運動會成績的評價。
校長羅辀重先生主張運動會要全員參與,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反對運動會比賽只看競技名次而忽視全體體育活動的做法,反對認為學生只要在運動會比賽中能夠拿到好名次而忽視學業(yè)和品德的評價標準,不能因為是球隊隊員就文化可以不上課更不可以因為體育訓練而留級,或者減免學費等。更反對其他學校因為缺乏運動場地和器械便“放棄體育”的做法。他主張反對用“選手錦標”來評判在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和競賽,認為體育活動和競賽本是兒童“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陶龕學校運動會的目的在于號召全體師生共同參與體育活動,使師生擁有健康的身體。陶龕學校運動會旨在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把體育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日常修養(yǎng)等。
羅辀重先生認為“選手錦標”是戕殘青年兒童的心身,是反體育的,同時也是不道德的。他強調(diào)全體師生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反對追求競技名次,不能只注重體育成績,更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陶龕學校“土”運動會中特別注重運動道德的修養(yǎng)和灌輸兒童運動衛(wèi)生的知識,在比賽時還重視技術能力和人格品德。在“小中華運動會”中,陶龕學校舉行運動會的意義在于增進師生身心健康和增長各種體育知識和比賽的知識及經(jīng)驗。陶龕學校的運動員能在運動會中表現(xiàn)自己強健的體魄和意志等。
陶龕學校運動會主要由體育節(jié)、土運動化、小華東運動會、健美兒童選拔等。體育節(jié)體現(xiàn)了是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重視,把體育看作是身體健康的教育,而每年的體育節(jié)是陶龕學校身體的教育教學一次大檢閱和大動員。在“土”運動會中內(nèi)容注重在雙手萬能和力的表現(xiàn),運動會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生活性,所有項目是從“挑手部”選出來,有打靶、扛石、掃地、推車等項目。健美兒童從晨操選拔,主要檢查兒童的身長、坐高、體重,關注“兒童的日常生活,使兒童正常發(fā)育”,注意學生的飲食營養(yǎng)和坐臥行立姿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衛(wèi)生習慣和涵養(yǎng)德性,還組織學生游戲、做操和鍛煉身體。
陶龕學校所有運動會的意義在于增進師生身心健康和增長體育知識。陶龕學校的“土”運動會獎品設置簡單普遍,為自制多式紀念信封,特別注重運動道德之修養(yǎng),另外,重視班級榮譽的獎勵,每人至少參加一個項目,一般不超過四項,個人所得成績累積為班級成績,班級運動項目取得的成績與人格品德方面的表現(xiàn)結合才是班級的名詞。“小華中運動會”共計有500多件獎品,都是在運動會籌備時師生捐贈的,獎品的意義大于其物品本身。因此,各隊運動員都發(fā)揚“不以獎品為意,更不以勝負為心”的精神,而是在運動會能表現(xiàn)出強健的筋骨和意志,增長各種體育比賽的知識和經(jīng)驗。
陶龕學校運動會是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注重增進師生健康和增長體育知識。在學校運動會中,其參與者大部分集中在體育特長生和少部分班級的學生,因為不是運動員的學生可放假休息,這種情況并非個案,在許多學校都客觀存在。當然,有的學校不采取簡單粗暴的非運動員“被放假”模式,而是讓其余學生當啦啦隊員或者是當“后勤人員”,但參與性總體上不強,基本屬于自由活動范疇。不過,目前廣東省有一部分學校率先試點,學校運動會基本實現(xiàn)全員參與,有的學校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只是分組不同。這種形式已經(jīng)在高校中逐步實現(xiàn),老師的參與起到了很好引導作用。
運動會是展示學生競技技能與學生精神風采的一個平臺,讓所有學生都亮亮相,能給所有學生都增加適當?shù)膲毫εc動力,讓他們的運動能力和拼搏精神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其次,班級集體是一個團隊,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運動會的熱烈氣氛,體會賽場上的激情青春,失去這樣的團隊作戰(zhàn)機會,會降低同學之間配合的默契度,甚至會削弱學生的團隊意識與集體榮譽感。因此,只有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運動會,才能全體進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推廣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tǒng)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并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競賽體系,讓中華傳統(tǒng)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這是國家對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把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學校有義務、有責任把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納入學校運動會中,給學生起到一個好的帶動效應,同時也是貫徹“四個自信。”而當今,國家在大力提倡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文化自信,作為當今的學校體育應該責無旁貸地把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納入運動會中,或單獨設立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使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發(fā)揚光大。
陶龕學校運動會注重人格品德的表現(xiàn)。但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運動會中是以比賽成績?yōu)闃藴剩M管現(xiàn)在的運動會有體育道德風尚獎的設立,因為不影響比賽獲得名次,所以該獎項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另外,現(xiàn)代學校有許多過于注重追求競技名次和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忽略了運動員的學業(yè)品德全面發(fā)展,陶龕學校在選拔運動員的過程中將品德擺在第一位。現(xiàn)在的運動員擁有很多優(yōu)惠條件,可以停課訓練,可以減免學費,可以在評優(yōu)評先、獎學金評定中享受優(yōu)先權,甚至有的運動員違紀違規(guī),學校還極力庇護。長此以往,這些行為將會損耗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
陶龕學校體育運動會的理念是具有超前性和先進性,對我國素質(zhì)教育下的學校體育發(fā)展有重要借鑒意義。在羅辀重先生主持下的陶龕學校提出了以下理念,主要是選手錦標是戕害青年兒童身心,反體育的;在運動會中不以獎品為意、不以勝負為心;把競賽當作是日常生活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運動會中能磨煉意志和強身健體、增長各種體育運動知識和經(jīng)驗為滿足等。陶龕學校運動會的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運動會的特色。
陶龕學校運動會對現(xiàn)代學校運動會有重要啟示,應提高全校師生運動會參與度,運動會項目創(chuàng)新并與日常生活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相結合,發(fā)揚健康體育精神并注重增長體育知識和經(jīng)驗。陶龕學校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增進全校師生身心健康。這與當今的“健康第一”的理念不謀而合。
研究羅辀重先生主持下的陶龕學校運動會理念的現(xiàn)實啟示,對我們現(xiàn)在學校運動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并且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經(jīng)驗對我們現(xiàn)在學校體育發(fā)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