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春
(江蘇省如皋市濱江初中 226534)
縱觀近幾年來的中考,計算題無疑是初中物理必考題型之一,也往往是學生較為懼怕的題型,尤其是較為復雜的題目,常常會因為學生對物理概念、公式書寫、規律內容等理解不夠充分或正確,導致解題過程中出現概念性錯誤,或是一些學習上的陋習造成解題失誤.可見,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對綜合性習題教學應當要更加深入與全面,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重視與培養學生的思維生成與轉化,幫助學生在物理解題過程中尋找“捷徑”,少走“彎路”.那么,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如何逐步培養與提升學生良好解題習慣呢?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教學措施,以期幫助廣大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與發展.
物理這門課程是學生上初一之后開始學習的,它的優勢在于與小學的知識毫無聯系,是一門嶄新的課程,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數學和語文,尤其是數學,這門科目需要在小學就具有良好的基礎,而物理則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憂.但是由于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導致它雖是一個新鮮的科目,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忽略了物理課堂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分析物理現象的能力,而一味的進行填鴨式的教育.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再忽視知識的連貫性,在錯過某一個知識點講解之后,就無法聽懂之后的課程內容,最終影響到學生的物理成績,顯然這種只重視理論而不重視實踐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
例如,以“聲、光、電”中的“聲”作為具體例子,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往往習慣直接用板書的方式進行講解.而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物理的學生來講,這種抽象的講解方式并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在過于嚴肅的課堂氣氛下,學生很有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對物理產生厭學情緒.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解題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測試中,許多同學反應雖然在課堂上他們已經將知識點和概念掌握,但依舊會出現很多錯題.并不是他們對概念不夠理解,而是他們學習的興趣不高,并不想擴展自己的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見識到更多的題型.他們對物理知識常常只是一知半解.例如,很多同學常常會把考試失利歸結為粗心,尤其是在《力學》這個單元中出現了很多公式.一些邏輯思維不強的學生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將公式記住.有一些同學甚至還會進行題目的背誦,這顯然不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物理這種理解型思維型較強的科目來說,顯然不能用這種文科套路.
以一位學生為例,這位學生偏科嚴重,在語文和英語的學習中往往不怎么吃力,但是他的數學成績和物理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學生是非常善于做筆記的,而且寫筆記的時候非常細致.基本上教師所講受到的重點她都可以記下來,并在之后進行背誦.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習慣了,但是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的是理解而不是記憶.這也很好的論證了為什么她的物理成績總是在中下游徘徊,對于教師的課堂講述,她不能很好的進行分析與總結,而是把所有教師在上課中所提到的點全部記下來,這種學習方式往往抓不住重點,即使在背誦過程中也會浪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
依舊以這位學生作為典型例子,相比語文和英語作業,她對物理作業的的完成只是抱著一種例行公事的態度.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發現,這個學生寫作業的效率極低,上初中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寫作業上,從來沒有進行過錯題的總結.而且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注重自己的思考,甚至會借助一些電子產品來完成作業.
并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味地采用題海戰術,只能不斷浪費自己的時間,而達不到最終的目的,他們往往滿足于刷題的快感,而不在乎效率的提升,只做這種表面功夫的話提高分數是相當困難的.
物理是一門時間要求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并能夠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而在現階段的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針對物理實驗方面的設計較少,更多的是課堂知識的口述講解,或者是物理課本上的實驗現象分析.而部分知識通過簡單的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課程內容,需要教師積極配合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親眼觀察,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讓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原理.學生在解物理習題的過程中,也會應用物理實驗理論輔助習題講解.
大多數的物理題都是能從不同角度和方向進行思考與解題,可以說有其解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執教“密度知識”中有關“空心問題”的求法時就能有多種解題途徑.比如,一顆鉛球的質量為180g體積為30cm3,判斷這顆鉛球是實心還是空心?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往往會想到的辦法通常是求密度,即將這顆鉛球的密度直接計算出來與鉛的密度作比較,就可得出結論.但其實還有另外兩種求法,這也是容易被學生所忽略的兩種求法,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找出其他兩種解題方法,經過認真思考,得出答案:(1)比質量;(2)比體積.經常設置這類型的題目加以訓練,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選擇合適公式解決問題,不但能提升學生解題能力,還有助于激活學生思維.
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將對學生物理興趣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轉變應試教育的固化思想.更好的落實在物理《新課標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物理課堂徹底“活”起來.
例如,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把不同的元素融入課堂之中,可以在開始上課之前以一段比較簡短的視頻開始今天的上課內容,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能有效地避免課堂的枯燥無味.例如,以鼓傳聲這個知識點為例.無論是教師還是同學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例子應該就是貝多芬.那么,在開始上課之前可以插入一小段命運交響曲.以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來開啟今天的整個課題.同時,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物理實驗,如串并聯電路的實驗,小孔成像實驗等等.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意義上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在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整個題目的思路和總結.對于物理來說絕不能以死板的方式進行學習,其實物理學習分為“三個習慣”,學生進行“預習、學習、復習”.由于課堂時間較短,這就需要學生們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就是進行課前的預習工作.例如,有些學生習慣在課前進行預習工作,他們對書本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就與那些直接進行聽課的同學自然會有所差距.其次,就是課堂中的學習.課前預習的同學已經具有一部分的優勢,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并不吃力,很容易就能掌握重點內容.而那些根本沒有進行課堂預習的學生,在學習的遍數上就已經與他人拉開差距,這種危害是不可逆的.
最后一點,課后復習這同樣也是很容易拉開差距的一點.一些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常常不能夠完成課下學習這個工作,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差距越拉越大,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一些水平程度不好的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學生平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提升學生物理成績的關鍵因素.
作為一名在實踐中探索多年的物理教師,對題海戰術十分熟悉,那么首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題海戰術的優勢在哪兒,劣勢又在哪兒.我們要如何利用題海戰術來培育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
首先家庭作業對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一些教師非常喜歡用題海戰術,他們希望以讓學生進行大量題目練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題海戰術確實有效地幫助了他們,大量的練習使他們的成績迅速提升.但是這種戰術并不適合于所有學生,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將每一道題作為鍛煉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并不是讓學生全部進行題海戰術,而是要優化自身的作業問題.題目在精,不在多.教師在留作業的時候,要廣泛設計題型.從紛雜的題目類型中挑選出一個比較經典的類型,讓同學們進行作業的完成.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作業的安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作業的安排,對于那些成績較優秀的學生來說,要加強對題目的優化,而對那些程度比較一般的學生來講,可以安排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幫助他們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高成績.
以本文提到的學生為例,雖然初中物理并不深奧,但是由于她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對整個物理章節甚至沒有系統的認識.盲目的讓她進行刷題訓練,并不現實.教師可以讓她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梳理,對課本上的例題進行重復的練習.隨著學生水平的增高,教師可以將題目的難度進行調整.這是一種夯實基礎的良好方式.
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教師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決心以及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的教學方法才能奏效,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生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