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艷,吳春華,杜向鋒
(1.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測繪遙感信息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0)
2016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和核心,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專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專業課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梳理各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1]。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采用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行業需求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其通過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專業課教學更注重應用性和針對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育人方面略顯單薄,從而導致高職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職業教育中的職業特點相銜接,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根據“大思政”的要求和“三全育人”的方針,將專業知識技能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核心[2]。
目前課程思政研究成果大多從理論層面為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指導,很少涉及測繪類專業特別是高職院校測繪類一線教師的具體操作方法。為開展高職測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為下一步的教育教學改革積累經驗,本文以《控制測量》課程為試點,結合課程思政的培養目標對測繪類專業課程思政進行了嘗試,初步探索了推進測繪類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測繪類課程思政的目標為:應切實突出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導向,依據測繪類專業課程的特點,通過收集與測繪專業課相關的信息資源和典型案例,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與該課程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提煉出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而生動的資料載體,讓專業課上出“思政味”,培養愛黨愛國、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專業課引入的思政元素有所不同。《控制測量》課程是高職工程測量專業的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其知識能力目標是通過對控制測量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能掌握控制測量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工作程序;能獨立進行控制網設計;能熟練運用測繪儀器進行野外數據采集;能掌握平差軟件的使用方法,獨立進行控制網平差。課程思政就是要結合測繪專業的特點,找到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執業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行動的準繩,將個人、集體和社會有機融合到一起。
《控制測量》課程在實現知識和能力教學目標的同時,應培養學生愛國愛黨、嚴謹求實、質量第一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辯證思維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奉獻測繪、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職業素養以及維護版圖、保守秘密的職業精神,將思政元素嵌入課程設計、課程教案編制、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活動組織以及課程評價體系中。本文對《控制測量》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了挖掘和設計(表1),梳理了該課程承載的課程教育內容,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潛移默化,抓住切入點,使學生汲取營養,思政與才育同時進行,相互促進,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落實課程思政,走出一條有《控制測量》特色的課程思政路徑[3]。
強化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教師認識。學校要立足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讓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在學科專業建設中“漲力”、教材中“顯形”、論壇上“發聲”。專業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不僅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還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培養專業課自覺推行思政的意識。自覺學習課程思政的方法和技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精神,多學習多請教,自覺結合所授專業課程特點,分析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標準,設計課程思政,并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情況納入教師考核評價,使各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4]。
根據工程測量員的崗位要求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目標,在培養學生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統一起來,使思政教育貫穿整個過程。提高測繪類專業學生在愛國情懷、專業精神、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素養,將學生培養成愛黨愛國、具備扎實專業素質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技能工程測量專業人才。《控制測量》課程體系表示例如圖1所示。

圖1 《控制測量》課程體系表示例
教務處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擔負著重要的、甚至是引領性的作用。在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點指標。在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質量標準、課程教學大綱、課程考試大綱等重要教學文件中,重點審核“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考察點;在學校重點課程建設立項、驗收中設置“價值引領”指標;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時,在學生評教、督導聽課、同行聽課、同行評價、教研室評價、系部評價等環節中設定“育人效果”的監測點。
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切忌牽強附會,否則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當今學生的思想特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案,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體驗式教學、成果導向教學,善于利用學生能夠接受的話語把思政元素融入課講授中;由“填鴨式”轉換為對話交流,構建以“學生”為主角、教師為引導的互動交流模式;教師需經常運用新媒體,提升自己課程思政的功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課程講到利用GNSS進行控制網布設,可采用視頻演示法,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為學生講解我國北斗系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也可利用案例分析法,對某個具體工程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精益求精和團隊合作意識;還可利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對各小組實訓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使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對控制測量的掌握,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團隊意識。
不同于傳統課程單純知識點的考核,該課程在原有教學考核中增加了思政表現考核,思政考核的占比不低于30%。課程考核包括平時課堂考核和期末考核,課堂考核占40%,體現在平時的課堂考勤、隨堂測試、課后作業等是否按照教學任務要求,按時高質獨立完成,培養遵紀守法的習慣,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分小組作業的形式,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樂于奉獻的職業道德;期末考核占60%,在期末理論考試的題型中增加了與時事政策相關的題型,在考查專業知識的同時,兼顧了德育教育。
將思政元素融入《控制測量》教學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顯著提高了教師的全面育人意識,淡化了長期以來專業課程教學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職業素養和“立德樹人”等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理念,使“三全育人”的理念深植到每位教師心中,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有力推進了三教改革,教師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推動了教材改革和教學改革;使測繪類課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活躍,顯著提升了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原本的空洞和宣教變得更加具體,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政治水平,教學效果初步顯現,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僅僅靠知識和技能并不能使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5],因此讓每一位教師、每一個課堂回歸教育的本質——“立德樹人”,進一步推進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建設是高等院校實現育人目標的必然要求。課堂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應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專業課課程思政必定是今后課程建設的主要方向。專業課課程思政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能力、抓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將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深入和拓展;在專業課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堅定專業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增強責任擔當和科技強國使命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實現課以載道[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