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琦
(膠州市李哥莊鎮李哥莊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語文素養指的是掌握語文這門學科的一種綜合能力,我們可以將它分類看待,包含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對語文詞匯、語法、技巧的積累,能通過流暢的語句表達思想,培養語文學習習慣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等。語文素養的意義是非常多樣的,它不單單是掌握我們的母語的一項能力,而且對于傳統文化的掌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未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才是最主要的[1]。
在早期的教學改革中,教育部就曾發布過關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讓孩子在對此項能力的掌握過程中學習怎樣認知、了解、賞析和評判。在對此要求詳細分析下,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閱讀能力指的不單單是需要學生們對所學課文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還需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從綜合提升的角度去培養學生。因此,老師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特點,采用分段式的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能在各個階段都得到閱讀能力的提高,掌握適合自己的思維能力,促進全方位發展。只有將閱讀教學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培養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這也是符合教育標準要求的。
為了讓孩子們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首先,老師需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引領學生們深入地剖析文章的主旨,尋找作者為什么要寫出這篇文章,真切地感受作者創作時的心情,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們對文章理解透徹。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種類的文章。學生們無論學習那類文章,都需要做到對文章主旨的掌握、理解作者用意等。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在每閱讀完一段文章后,給孩子們留有想象和感受的空間,在適當的節奏中,讓孩子們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意境,在充分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對文章產生自己的見解,形成個人的觀點,促進學生的審美賞析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審美賞析能力是培養孩子們閱讀能力的基礎條件,有著良好地審美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對文章的剖析、對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從而掌握文章的表達手法及創作風格,增加孩子們的知識儲備量,對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起到重要作用,最終達到全方位的提升[2]。
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引發個人的思維模式時,能讓學生更快地明白文章表現形式,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升。因為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多樣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接觸到不同的寫作手法,學生們在對這些不同的寫作手法分析揣摩后會產生自己的見解,能讓自身的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擬題寫作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題目,學生都可以在腦中想到想象的文章,在模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從而寫出更好的文章。在學習文章內容時,還可以學習到很多的經典名句、文言文、古詩詞等,也能掌握其應用的辦法,能更好地利用在自己的寫作中,提升寫作的綜合能力水平,寫出更加優美的文章[3]。
當今社會需要學校輸送的更多是全面型人才,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關系中,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自身發展。因此,小學時期老師就應該為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表達去說明文章中的真正含義,或者給孩子們一點時間組織好語言解釋說明文章中某段話想要表達的思想,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產生自己的思維模式后,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小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取大部分都是從書本中獲得的,使得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受到了限制,知識面的獲取也是有限的,這樣更難以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貪玩,好動,對枯燥的課堂帶有抵觸情緒,因此傳統課堂很難能讓孩子們得到綜合性的發展。問題概述以下幾點。
小學語文教學多數以書本為主,學生的閱讀面受到了限制,沒辦法在課堂上得到補充,這樣會影響閱讀知識的積累,阻擋學生們閱讀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也受到局限。時間長了,孩子們便會產生抵觸語文的情緒,對教學效果造成打擊。
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與家長看管下完成學習的。沒從根本上思考去引導形成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概念,在老師與家長一味的督促下,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降低,進而造成不好的后果。
受傳統課堂的影響,大部分小學語文講課模式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也沒有真正地考慮孩子們閱讀能力的提升,課堂上的互動環節也不多,沒有積極地調動孩子們上課時的思維。
為了能讓學生閱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鍛煉思維能力,老師應該細心地設計規劃好教學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其中,讓教學活動更有真實意義,從而讓學生們受益,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在語文素養下鍛煉出良好的思維能力[4]。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在閱讀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展開思維能力鍛煉,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們創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們能靜下心來,認真地投入到閱讀中去,只有沉浸其中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思考文章的內容,鍛煉自己的思維模式。一個合格的閱讀空間最基本的條件首先是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其次是整潔的環境,還有充足的書籍等等。此外,老師也應該創建更加優質的精神環境。精神環境指的是老師自身,老師自身應該有著高要求,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書籍,在校園生活中時刻提醒學生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小學生是好學、好動的,他們有著很強的模仿欲,老師作為他們每天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人正是最好的模仿對象。當老師總是在閱讀時,學生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閱讀中去,慢慢地就會喜歡上學習與閱讀,只有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才能為后期鍛煉出思維能力做鋪墊。當然,我們也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沒辦法長時間的集中,我們可以在閱讀教材上做一些更新,多采取一些新型的、結合動畫圖片的書籍,吸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不斷提稿孩子們的閱讀水平,讓語文素養得以綜合性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老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鍛煉思維能力,首先需要給學生們提供充足的閱讀機會。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展開機會創造。例如: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中,老師可以將課本中關于天氣或者動物的文章結合到四季變換的大自然中,或學校周邊的小樹林等場所進行閱讀,給學生們創造一個特殊的閱讀機會,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在閱讀中體會生活,將這種書中存在自然、自然融入書中的美好意境相融合,強化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讓孩子們能更加容易理解書本中所說的是什么,從而更輕易地讓孩子們動腦思考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同樣,這個辦法也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美好、自由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們一點一點地感受閱讀的價值與樂趣,自發地感受生活的美好,繼續鍛煉自己,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內容變為自身實力。最后,學生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積極思考,深刻理解中心思想,進而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老師應該舍棄原有的應試教育思想,將重心放在孩子們對知識的積累程度上。老師要不斷地引導、教育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做到深刻理解并能應用。不要關注學生閱讀書籍的數量多少,而是需要關注學生們在閱讀時真正學到了什么,從量變到質變,最終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老師也要時刻謹記,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讓孩子們擁有閱讀的習慣,培養他們的閱讀心智,將閱讀的想象力和思考創新力作為培養核心。例如:在閱讀教育時,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們的閱讀數量,或領導下派任務似的,必須要求學生閱讀多少本書,而是要結合學生所讀的書籍內容,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相似題材或者表達方式相同的書籍,讓學生們在閱讀過后產生對比,找到同一類型不同題材的差異在哪,這能幫助他們更快地理解書籍內容。比如,在學習完《海的女兒》這一課程后,老師可以找來其他的安徒生童話,像《園丁與主人》《堅定的錫兵》《豌豆上的公主》等等,讓學生們自己想象一下這些童話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作者想要抒發或者表達的是什么,以此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思維能力的時候,老師要注意正確方法的使用,主要為三點。其一,老師要時刻調整學生們的閱讀坐姿。在閱讀前,老師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坐姿,從細節方面開始,身體坐直,不能離桌面太近,也不可以躺著或趴著看書,要保持眼睛與書本的距離等等,要時刻保護眼睛。其二,老師應該教育學生合理地尋找書籍。很多孩子喜歡隨便翻著看書,這樣非常影響看書質量。老師應該引領學生首先確定好自己想看的方向或者主題,確定好后再開始選擇書籍,翻看的時候應該一頁一頁地看,遇到圖片注釋的地方應該詳細觀看,了解圖片與文字的相關含義。其三,老師應該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耐力。很多學生沒法保持認真的態度去看完一整本書,可能1-2分鐘就閱讀完一頁書,只對書中內容大概有一些了解,而根本沒有學習或認識到書中所表達的真實含義。所以老師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起到監督作用,教導孩子們用心讀書,深刻思考,閱讀過后可以將文章中心思想概括出來,最終以回答問題設立獎勵機制等方法,提升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優秀的書籍非常多,老師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個人喜好去給學生們推薦合適的書籍。例如,有的學生喜歡文學名著,老師就可以推薦《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個火槍手》等等,有的學生喜歡科幻故事,老師就可以推薦《哈利波特系列》《丘比特人》等等,有喜歡推理懸疑類書籍的同學,老師可以推薦《福爾摩斯探案集》《達芬奇密碼》等等。這樣,不同學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從而讓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每本書籍都能鍛煉孩子們不同的思維邏輯,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多樣化,閱讀水平也得到提升。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們分角色去朗讀課本中的文章,引導學生們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分角色朗讀可以有四種不同的方式,其一,可以根據文章中的角色安排不同的學生進行朗讀;其二,可以老師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其余角色由學生扮演;其三,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扮演文中的一個角色;其四,是對應文中的男女角色,將男生和女生分開扮演。這樣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人都能充分地參與其中,不僅能鍛煉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舉例說明,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這一文章中,首先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選出七個孩子朗讀小矮人的話術,再選出一名學生扮演白雪公主。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們在表達上出現的錯誤,鍛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們在快樂的課堂體驗下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老師要積極引導,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積極解決學生們遇到的問題與瓶頸,加強溝通,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會得到提升,思維能力也會相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