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浩進
回顧“十四五”開局之年,黑龍江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發展韌性不斷增強,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實現了“十四五”時期的良好開局。當前,黑龍江省正處于政策疊加、乘勢而上的機遇期,激發潛力、振興發展的關鍵期,要清醒地看到,黑龍江省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壓力及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大,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的局面依然存在,深化改革停不得,高質量發展慢不得。在今年的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百舸爭流、不進則退,黑龍江振興惟有立足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作為、不懈奮斗,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堅持正確戰略引領,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特征,著力實現動力機制變革,百折不撓、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消除短板、化繭成蝶、開拓前行,在“十四五”時期走出一條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之路。
一是以“三個跳出”解放思想。黑龍江省要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跳出傳統思維定勢,跳出條條框框限制,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拿出敢于觸及更高目標的勇氣,定指標、做規劃、出政策,對標全國平均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始終保持往前奔、向上沖的勁頭,推出政策“組合拳”穩定經濟運行,用立足實際的“跳”、艱辛努力的“摸”,換來跨越提升的“高”。要樹立全局性、開放性的新思維,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現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
二是以“四個市場”解放思想。全省要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把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維,向補市場意識、揚市場功能、扶市場主體、強市場競爭力方面不斷“加碼”凝聚,由過度依賴農業資源要素、礦產資源要素,向依靠高價值要素、高技術要素、全域旅游要素、先進管理要素等全要素的新發展動能轉變,用全要素來更新全產業鏈招商圖譜、補齊補強重點產業項目庫,實現高質量的產業項目建設。
三是以“五個打破”解放思想。全省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的重要論述,把解放思想的思路聚焦到如何打破習慣思維、打破狹隘視野、打破條條框框、打破拿來主義、打破傳統束縛上來,自覺用改革發展的思維來考慮問題、謀劃工作,自覺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打開眼界、拓寬思路,破解全省經濟總量小、發展速度慢、發展質量不高、內生動力不足等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到“四個明確”。“十四五”時期,全省黨員干部要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明確機遇在哪里,明確位次是多少,明確癥結是什么,明確信心從哪里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承諾書、責任狀,轉化為發展思路、舉措和經驗。要把高頻次招商、快節奏調度、高密度調研作為工作常態,拿出夙夜在公的工作狀態,“跳”了就一定要摘到發展成果,用干事創業的高強度換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二是做足“三個精細”。“十四五”時期,全省黨員干部要在追求質量效益最大化上下功夫,部署工作要精細,解決問題要精細,責任落實要精細。簡單粗放的工作作風已經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所摒棄,必須要依靠精益求精的工作來推動高質量發展。解決民生問題也要精益求精,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錦上添花”,著力縮小貧富差距,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三是做好“三個把式”。“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要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體制創新,越是困難大、矛盾多,越需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埋頭苦干的真把式、雷厲風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而不是“坐而論道的假把式、拖拖拉拉的軟把式、弄虛作假的歪把式”,要通過深入解放思想,重塑振興發展所需的自我變革、推陳出新的思想動力。
一是著力推動工業價值鏈延伸。黑龍江省應在發展石化、煤化工、石墨深加工、林下產品深加工、農副產品等傳統資源型產業發展中,大力提升新技術的研發升級,推動傳統資源產業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把水稻、玉米、肉類、乳品、大豆、果蔬打造成千億級優勢產業,把中藥材、漢麻、食用菌、雜糧雜豆、漁業打造成百億級特色產業,延伸產業價值鏈,補齊資源開發經濟價值不足的短板。
二是加快形成工業振興新動能。黑龍江省在實施工業振興計劃中,應通過在研發體系、產業體系方面整合傳統產業,發展關系國家安全的重點裝備制造企業,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形成新動能;加快高新技術投入速度,快速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融合到對傳統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提升傳統產品附加值,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
三是卸下老工業基地的“重”包袱。黑龍江省在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的過程中,應針對長期存在的能源、鋼鐵、化工等重工業中產能過剩問題,基于市場動態變化來延長傳統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從舊的存量中挖掘新的增量,拿出硬招、打開局面,主動作為、揚長補短,拿出舉措、干成項目,通過“助強扶小”等方式,促進工業補齊短板,全力實施好工業振興計劃,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加速前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