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男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是推進“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遵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關鍵變量是科技創新。強化科技賦能,加強科研力量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助于提升綠色低碳發展動能,有助于加速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的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必須保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做好生態環境科技支撐頂層設計,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系統觀念,提升科技支撐實用性。把生態環境科技支撐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配合政府部門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各項規劃、政策、標準,以及完成各類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找好結合點、著力點和突破口,既要做到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又要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提升科技支撐適用性。集中科研力量攻克困擾人民群眾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把科研任務與基層、與企業、與群眾緊密結合,真正了解問題出在哪里、困難如何解決,要方法得當、措施得力,讓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科學治污的手段有效。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提升科技支撐高效性。面臨散煤污染治理壓力較大、臭氧濃度不同程度升高、松花江干流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下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等嚴峻形勢,要堅定扛起政治責任,研究好用的思路和辦法,為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全面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服務。
謀劃生態環境科技支撐的工作任務,要緊緊圍繞國家和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規劃和要求,努力做到“三個加強”,實現高質量工作、高水平支撐。一是加強重點領域支持。在科技幫扶方面,與伊春、牡丹江等市生態環境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科研及技術優勢,運用科技力量推動生態資本、綠色資本不斷增值、積累和變現。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起草《黑龍江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和大型活動碳足跡核算與碳中和實施指南,制定近零碳排放評價指標體系,支撐綠色低碳發展。在碳匯交易方面,支持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做好先行參與碳交易發電企業配額核定與分配工作,爭取實現黑龍江省在全國碳市場碳匯交易零的突破。在科學治污方面,全力支撐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評估,助推重污染天氣應對效果;深入研究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措施,降低臭氧超標天數比例。依規依標劃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障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動態更新16 條省級河湖長負責的河湖水質和污染源數據,提出污染防治對策;集成松花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為排污口整治提供支持。開展墾區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以及設施農業集中區和中藥材集中種植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農用地分類管理提供基礎依據。二是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在協同發展方面,開展基于碳足跡的黑龍江省典型旅游區的旅游生態效率研究,提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在污染治理方面,開展PM2.5 與臭氧協同控制研究,提出源頭治理措施;開展肇蘭新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基線調查,為開展河流綜合整治提供技術依據;完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推薦目錄,為推廣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典型地區適用技術提供借鑒;編制《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規程》,為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參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開展三江平原和小興安嶺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評估,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基礎依據。三是加強重要平臺建設。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依托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基礎,積極申報國家級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在博士后工作站建設方面,做好全省博士后資助經費和科研啟動金研究工作。在工作平臺建設方面,依托黑龍江省碳捕集利用技術研發與推廣聯盟,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和研討交流,加大應用型技術科技宣傳與推廣應用。在應用平臺建設方面,加強“三線一單”數據應用平臺優化與更新,提升應用成效。
強化生態環境科學研究內功、外功、基本功,就是要注重培養一支專業知識精深化、專業興趣濃厚化、專業難題團隊化、科研思維創新化、科研手段多樣化、執行能力高效化的科研隊伍,要做到“三個強化”。一是強化理論學習。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地加強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正確的科研方向,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工作成效體現責任擔當。二是強化業務學習。不斷學習專業領域新政策、新要求、新方法和新模式,提升科研隊伍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常態化開展集體學習、骨干領學、大比武大練兵等活動,豐富、拓寬科研人員的知識領域,夯實業務基礎,練就過硬本領,為高質高效完成科研及工作任務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強化實踐學習。培養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調查研究思維,深入一線、深入實踐、深入群眾,從客觀實際出發,抓住困擾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為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應用。
在新發展階段,有新情況新機遇,也有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新思維新行動。生態環境科研機構應提升戰略思維,抓住歷史發展機遇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黑龍江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