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佰峰
2022 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民生冷暖見初心,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話充分詮釋了黨和政府“民生無小事”的基本理念,體現的是黨和政府“一個都不能少”的為民情懷。民生既關乎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又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關系到民生,就是天大的事。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政府工作報告》將民生上升到“初心”的政治高度,內化到“冷暖”的情感層面,具體到“一枝一葉”的工作細節,鮮明地反映了黨和政府要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黨代表人民利益,而人民利益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民生需求。從這個政治邏輯出發,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堅持“初心”不改的價值理念,真正地將民生工作的點滴小事做成人民群眾滿意的大事,將為民謀福祉的“初心”落實到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和“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實際上就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具體舉措,是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具體操作層面詮釋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價值理念。《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1 年的民生工作,涉及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健康、文體事業等方面,其實都在強調“兜底線”和“補短板”,著眼的是民生需求的基本面,體現的是黨和政府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均等地享有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價值。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黨明確將社會發展的目的定位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民生冷暖見初心”,將民生放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聚焦群眾關切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著眼民生全局的基礎上,通過突出完成重點民生實事,將民生工作做細做實。民生工作真正取得實效,既是為人民群眾解決民生難題,也是為共同富裕夯實基礎。《政府工作報告》通過一系列惠及民生的舉措和成效,充分詮釋了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堅持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民生工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必須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才能實現。在黨的領導下完成各項民生工作任務是《政府工作報告》始終強調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保障。黨和政府的工作目標就是不斷實現和滿足人民群眾切身的民生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工作方向,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民生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人民群眾來完成,但是,發揮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和聰明才智離不開黨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真正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才能真正團結全體人民群眾共同為了一個目標奮斗,才能真正保證民生建設的共同富裕方向不跑偏、不走樣。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事業成功的秘訣和經驗,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準則。人民至上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將人民放在首位,高質量地做好民生工作是貫徹和落實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民生所涉及的領域中,哪怕有一件小事兒沒有做好,人民群眾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人民至上,對于民生工作而言,首先是要做到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部民生的建設成果都應該也必須由人民群眾同等分享;其次要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通過人民群眾自身的奮斗獲得充分的民生成果;再次要做到民生工作的成效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最高評價標準。保障和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推進民生工作,關鍵在于采取有效的實際舉措,取得令人民群眾滿意的民生實績。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民生關乎方方面面,它的實現標準是沒有上限的,只要人民群眾有所呼,我們就要有所應。同時,不得不承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件超乎尋常的難事兒,民生的好發展快發展是受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制約、影響的。在民生上盡力而為是黨和政府貫徹初心使命的基本要求,但是,民生畢竟不是空中樓閣,超出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的民生是不現實的,也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會破壞和損害民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也會損害人民群眾民生福祉的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學思路,既著眼于全局的盡力而為,同時也有關注重點領域的量力而行。《政府工作報告》在民生這一關鍵領域,準確地把握了黑龍江省的省情,對于群眾反映強烈、期待迫切的問題,必須做到盡力而為、立即解決,而對于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到量力而行、逐步解決。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知冷暖又要重細節。《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民生工作講得非常細致,特別強調為民情懷,要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把人民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把人民群眾的訴求看成自己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民生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民生工作的效果會使人民群眾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民生工作做得好,最能拉近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距離;反之,民生工作做得不好,也最容易傷害人民群眾的感情。民生由事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一樁樁小事組成,不同的群體、家庭、個人都會涉及各種不同的民生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有從小事抓起的覺悟和態度,認真解決人民群眾點滴細微的民生小事,要有不放過每一件小事的決心和擔當,要以最質樸的作風、最真摯的情懷和最實在的業績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認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