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萬根
(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斗南校區 云南昆明 65050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要去產業化、去資本化、去功利化,教育要全心全意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而當下的“雙減”正是維護教育生態健康發展的關鍵。“雙減”政策,是著眼于整個國家的教育現狀,考慮到人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國家長遠利益的發展,從而制定的國家長遠戰略教育規劃要求。雙減政策是指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可以看出國家對家庭教育的足夠重視。《家庭教育促進法》總則規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家庭教育是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國家第一次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律體系,那么作為家長——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要怎樣去適應“雙減”政策,需要更新哪些家庭教育的觀念呢?
現在的家長很多都忙于生計,忙于工作,有的甚至長年奔波在外,更有甚者可能是因為父母離異,或者是單親家庭,常年只有爺爺奶奶陪伴的孩子,他們最大的缺失就是家庭的陪伴和親情的關愛。其實,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階段缺席了陪伴,孩子的情感和思想必然會有缺失。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最終都會是一個問題的家庭,或者是問題的父母,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關愛。
《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章家庭教育責任第17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其參與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以下方式方法,主要包括: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共同參與,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嚴慈相濟,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重;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等。孩子在家期間,特別是寒暑假,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對孩子的陪伴有明確的計劃。可以在工作之余陪伴孩子聊聊天,玩一些簡單的親子游戲,陪孩子閱讀,講故事,問問孩子最近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或者自己記憶深刻的事,如果孩子不太愿意表達,也可以父母自己多講講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工作中的事情,盡量引導孩子多說話,多表達,在無形的聊天和對話中對孩子的思想和主觀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陪伴孩子旅行、遠足、運動,參加親子類的活動等等,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多運動的孩子,會更加的陽光自信,活潑健康,抗打擊能力和受挫能力強 。父母多陪伴的孩子,有一個快樂溫暖的童年,孩子的情商非常高,抗打擊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以外,更多的是親情和關愛,而不僅僅只是手機和電子游戲。
在私下里和很多家長的溝通交流中,家長都會問我:該怎樣去陪伴孩子,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我的孩子拖拉,我應該怎么辦等等。我反問道: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你們在干什么?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們在干嘛?很多家長都無言以對。其實其實陪伴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對孩子的說教只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父母經常做的教育方式之一,但是我覺得最好的陪伴就是言傳身教。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不要去玩手機,不要去看電視,而是在他的身邊靜靜地看書,看報,練字,學習等等,在無形當中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學的榜樣,孩子有不懂的可以向你請教,你們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而且家長要學會示弱,遇到某些問題可以反過來請教孩子,給孩子一個當“老師”的機會,當他“教會”了你某道題目時,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最后再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慢慢的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和方向。當一個學習型的父母形象在孩子心目當中樹立了以后,孩子慢慢的也就不再去玩手機、看電視,而是陪著家長一起學習,一起看書,一起進步。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的方式,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一起運動戶外旅行等等,培養孩子的各種各樣的興趣。
一直以來,應試教育導致大家過分看重孩子的分數,以分數來評判孩子學習的好壞。分數高,皆大歡喜;分數低,就認為孩子的學習出現了重大問題,需要補課。唯分數論是現在教育改革必須要轉變的巨大思想包袱。家長對孩子學習關注,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上。《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章家庭教育責任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培養家國情懷;培養其良好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意識和法治意識;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格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這些良好的習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老師們一直常抓不懈,如果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也作為日常教育,讓好習慣根植于學生內心,并轉化為日常行動,則受益終身。
在平時的家長交流和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寫作業慢,寫作業沒有質量,怎樣在家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反反復復和家長一直強調的是,要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珍惜時間,該玩的時候放開的玩,該學的時候認認真真的學。而在學的這個過程當中,要家長認真的去督促,去陪伴,給孩子樹立一個嚴格的時間觀念,不拖拉。在家學習主要包括什么呢?第一,認認真真做好預習工作。提前預習第二天要上的課文,包括字詞句,讀準確,讀通順,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標記,提出問題,把自己的問題寫在邊上,課堂上大膽提出,有自己的思考。第二個是認認真真的復習。對當天或之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回顧老師是怎么講的,自己是怎么想的,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到期末階段,可以對所有的問題進行整合復習,可以專門整理一個錯題本,對自己比較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反復學習。第三,學好語文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多讀書。一定要多讀課外書,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讀,知識越豐富,則見多識廣,對閱讀理解,對寫作提高,包括口語交際都非常有很大的幫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技能,當孩子形成了這種學習技能以后,在更高段的學習或者是走入社會以后,就能夠很快的融入到學習當中和實踐技能當中,能夠很快地自我提升,很快的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發展要求。
《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章家庭教育責任第16條明確規定,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引導其培養廣泛興趣愛好、健康審美追求和良好學習習慣,增強科學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孩子的家庭時間和假期生活,該如何安排?很多家長因為過分重視而變得很專制,他們認為假期時間寶貴,孩子應該去補課,提升自己,新學期開學就能取得進步。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是9個小時左右,一個學期在學校要進行4個月的學習,回到家,或者周末、寒暑假又要補課,沒有休息娛樂的時間,誰又能長期保持著有效的學習狀態呢?強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要么是無效學習,要么加劇孩子的厭學情緒。被資本裹挾的教培行業,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通過各種廣告宣揚的就是教育焦慮。這種提前學習,會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要知道,任何新學科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給大家舉一個在我身上的真實案例。我的孩子今年6歲,從特別小的時候就喜歡釣魚。每次有時間給他玩一會兒手機,他只玩一些釣魚的小游戲,然后就搜集一些釣魚的視頻投放到電視上進行學習觀看。他習視頻里怎么樣去觀察魚塘,選擇釣魚的位置,怎么樣去買漂,怎么樣去調漂,怎樣打窩,什么時候選擇合適的地點去釣魚等等。一開始我們家長不以為然,慢慢的時間長了以后,我們也開始對這件事關注了起來,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也經常問他需要什么樣的獎勵,他跟我們提出要買一些魚竿、魚食、魚漂、釣魚的工具等等,我們也會適時地答應他。他非常高興,做事也更加認真賣力了。在平時的休息時間里,他就把自己的魚竿漁具拿出來綁好,坐在沙發上有模有樣的練習拋桿,練習調漂,還讓我教他,而我又不會,所以我就向他請教,他也很認真的教我,我也很認真地向他學習。
在一次輔導作業練習寫話當中,題目是這樣說的:你長大以后想從事什么樣的職業?當時我給他介紹了很多職業,包括:教師、醫生、警察、工人、農民、理發師、工程師等等。有很體面的職業,也有很接地氣的職業,他想了一會兒,撓撓頭告訴我說:我長大以后想當漁夫。我當時第一反應是非常的驚訝,因為我從來沒有跟他說過“漁夫”這個詞語,而他是在自己腦海里想了想以后,自己組織出這個詞語。我在驚訝的同是,也給予了他鼓勵和肯定,我說:如果以后你能夠養很多很多的魚,養不同種類的魚,那你也是非常優秀的。
而最神奇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天周末,他要去邊上的水庫釣魚,我帶他去了。我們一行四人,兩個大人和兩個孩子,釣了一早上,最后我們三人一條都沒釣到,而他獨自一人釣到了四條鱸魚,一條大的、三條小的。每個人都感到特別意外、驚訝。而這也是他最高興、最興奮的一天,每一句話和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滲透出成就感和滿足感,又蹦又跳回到家以后把他的魚養了起來,每天都去觀看一遍,自己挖蚯蚓喂養。
孩子釣魚這件事兒,從我們發現到開始關注以來,我們并沒有去阻止他,而是鼓勵他,并且作為他學習和生活中的獎勵,在空暇時間一起陪他去釣魚,陪他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投其所好。最后,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的自信,找到了方向和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做事積極、專注認真等各方面的能力。
家長對教育的焦慮,還有一方面是來自于中考的分流。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被大大控制,有一部分學生會升入職業高中。在大多數家長的觀念里,職業高中是落后,被淘汰的象征,上職業高中的學生,都是成績差、品行差的學生。進入職業院校以后,將來畢業只能從勞力工作,都是一線的流水線工作,工作辛苦,收入低,將來沒有一個好的前途和發展,會有很大的生存壓力。甚至覺得低人一等,不管是從身體勞累上還是從心理壓力上,都接受不了別人的歧視。
目前國家的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它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高度。職業教育發展好了,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學的壓力,避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為深化教育改革創造更好的條件。教育部將加強組織協調,督促地方落實,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提升培養質量,并推動多元化辦學,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研究興辦職業教育的企業教育費附加減免政策,為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探索更多路徑。未來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大好:第一,職業教育加大覆蓋面。將來職業教育將涵蓋傳統的大中專教育、本科教育、技能教育和學歷教育。同時,職業教育的覆蓋人群也開始擴大,包括中學畢業生、再就業人員、退伍軍人、下崗工人等等。第二,職業教育與一線實體行業結合。職業教育將與一線的實體經濟行業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一線的實體經濟需要什么樣的技能,職業教育就會講授什么樣的技能,開設什么樣的課堂,最后職業教育將完全服務于實體經濟行業,為實體經濟行業提供大量的一線工人和技術人才。第三,職業教育的地位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將逐漸提高并回歸,這對于職業教育的長期發展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要讓很多家長意識到,讓孩子選擇職業教育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于一些文化課成績并不突出的學生來說,他們完全可以學習一門專業技能養活自己。第四,職業教育的質量評價體系越來越嚴格,要求越來越高。面對經濟社會轉型需要,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逐步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發生著悄然地轉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要求越來越高,質量逐漸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所以,家長應該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更大的信心。孩子走向職業教育,學習國家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將來就業競爭力和前景未必比讀普高、大學的學生差。
總而言之,面對國家的雙減政策,從國家到社會,再到學校教師,最后到家長,任何一個層面都要全力協作執行,而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對學生影響最較大的就是家長,只有家長更新了教育觀念,認清了教育前景,深入的理解了“雙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從容的支持與配合,從而使“雙減”政策穩健的落地實施,從而綜合為孩子考慮和規劃,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條真正適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