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華(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實現了非常快速的增長,國有企業是一個主要的動力。部分國有企業在會計核算、從業人員素質以及公司治理等多個方面。面臨著一些不完善的問題,無法進行比較有效的內部控制,企業的生存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內部控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效率、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以及加強會計監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可以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保障,保障其準確性以及真實性,也可以有效地維護企業的財產安全。
國有企業已經在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果無法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將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企業無法取得更高的經營效益。如今,在內部控制上,我國專家學者進行了比較豐富的研究,但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卻忽視了。國有企業未能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缺乏相應的、比較深入的理論指導,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存在無據可依的情況。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幫助國有企業進一步規范其內部控制,探討一些解決對策。
在內部控制這一方面,國有企業應該實現三個主要目標,分別是保持經營管理的盈利性、業務的安全性以及資產的流動性。首先,安全性指的是國有企業應該有效規避風險。資金的流動性指的是國有企業必須對其資金流動能力提供切實保障,對自身的長短期債務進行償還。在資金流動性上,國有企業如果未做好運營,就會造成一些流動性風險,應該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最后,經營的盈利性指的是國有企業在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身盈利,達到其預期的經營目標。
在內部控制活動中,企業管理者并未形成比較強烈的意識。在企業管理者看來,內部控制步驟十分復雜、程序十分煩瑣。企業管理者往往會更加關注企業的生產以及管理,并未深刻認識到內部控制的作用。現階段,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上已經作出了一些努力,市場也在不斷地發展、更新。然而,與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相比,內部控制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并未做到有序契合。企業管理者并未對內部控制產生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而是更加重視發展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的時候,企業沒有對自身的經營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內部控制制度也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落實的情況并未達到預期。
國有企業具有管理幅度較大、流動性強以及項目分散的特點,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強企業風險控制。然而,通過分析企業現狀可以發現,控制風險意識亟待提升,企業并未建立一個對應的風險評估機制,缺乏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對于那些可能出現的風險,國有企業往往缺乏防范和應對能力,經營管理面臨著巨大的阻礙以及極大的挑戰。企業內部控制不足的主要特征在于尚未建立一個完善、健全的風險評估機制。針對相關的風險,國有企業仍未設置相關的風險評估部門,無法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規避,風險就會進一步加劇,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
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并未充分考慮到市場發展的形勢,為了獲取最大化的利益,內部控制部門并不是非常完善。國有企業已經組織相關人員成立了內部控制部門,卻無法發揮出部門的根本職能,部門最終是形同虛設。
此外,企業會計機構設置也缺乏科學性。國有企業對于一些出現的新生事物,無法建立比較科學、高效的處理程序,也不能敏銳地預見企業經濟業務的變化,會計工作顯得較為薄弱,內部控制并不具備比較深厚的基礎。
在聘用會計人員的時候,國有企業可能沒有將那些具有真才實學以及豐富經驗的人才招入公司,無法實現任人唯賢,現有人員不具備豐富的管理知識,內部控制的良好作用也就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其次,國有企業會計人員學歷以及素質都有待提升。會計人員可能會徇私舞弊,利用一些管理漏洞,收受合作商的賄賂或是回扣,滿足個人私利。除此之外,針對企業應收賬款,部分會計人員可能會作為壞賬進行處理,自己拿到這些資金,而不會向公司報告。這種經營模式在產權結構明晰、內部制衡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缺陷。
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并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較為傳統陳舊,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一些錯誤的理解。在部分企業管理者看來,內部控制制度會對企業的各項管理決策產生阻礙,阻礙日常的高效運行。國有企業之所以建立內部管理制度,是希望有效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企業因為缺乏一個高效的自我約束機制,不能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事先預防,單純只是想方設法進行事后控制。對于員工素質的提升以及信息的高效利用,企業管理者往往有所忽視,而是更加注重企業財富資產的累積,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得到高效的運用。
最后,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信息上存在著溝通不暢的現象。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內部控制信息能夠反映企業資金等多個方面的情況,管理層人員能夠獲取比較廣泛、豐富的信息,對運營現狀產生比較深刻的了解,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發展對策。企業內部控制不應該僅僅針對某一個部門,而是在每個部門都落到實處,各個部門之間共享內部控制信息,使內部控制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可以流通。然而,國有企業因為并未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信息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無法進行暢通的信息溝通,信息甚至存在著嚴重失真的問題。企業由于內部控制不完善,無法充分地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若是應用了那些虛假的會計信息,無益于自身的健康發展,企業內部甚至存在著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的不良狀況。
首先,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無法發揮強有力的效果,也并未徹底發揮內部監督功能。國有企業在外部監管體系上,政府以及社會的監督效果并不是非常顯著。國有企業雖然已經設置了內部監督機構,但為了節約成本費用,并未發揮作用。在內部監督的過程中,部分管理層人員監督意識不強,對各部門的業務未能持續性地監督,因此存在國有企業部分人員公款私用、公飽私囊的現象,嚴重地威脅了公司的財產安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監督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國有企業有必要對相關的會計知識進行深入的掌握,不斷提升自身經營水平。對于內部控制,國有企業管理者有必要形成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對其重要作用給予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制度也可以實現進一步的規范,而不僅僅局限于紙上談兵。
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尚未建立一個良好的風險意識,風險管理體系也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企業為了降低內部控制風險,有必要強化內部控制,構建一個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風險評估機制。為了做好風險評估,企業有必要設置風險評估機構,加大力度開展風險識別、評估以及預警,全方位地評估企業的相關風險。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風險評估機構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進行提前預測,風險應對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一,國有企業通過實現價值最大化,可以打造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國有企業員工有必要將其專業技能以及自身素養水平充分發揮出來。企業管理者必須在公司內部落實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拉近管理人員與員工之間的距離,消除彼此之間存在的一些偏見以及隔閡,打造一個比較完善的溝通機制以及激勵約束機制,會計人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工作積極性。第二,國有企業有必要將優秀的管理人才以及高水平的會計工作人員招聘進來,將市場機制引入進來,轉變用人機制。企業所有者必須對其用人觀念進行有效的改進,摒棄任人唯親的理念,將高端管理人才引入公司內部,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第三,國有企業創造條件上市,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企業若是管理較為滯后、規模較小,也可以依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提升其管理水平,從而實現規范發展。
企業內部控制要符合企業現代化生產的要求,與市場經濟運行有較好的適應性。國有企業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的組織結構,對內部各個部門的運行機制以及職責進行逐步完善,使決策、執行以及監督部門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制衡,不僅做到相互獨立,也可以實現權責分明。
董事會成員當中有一定量的獨立董事,從而更好地開展獨立監管。針對監事會,國有企業必須不斷提升其權威以及獨立性,設置2名以上外部監事。企業為了對董事會進行更加深入的監督,必須開辟相關的通道,避免出現內控漏洞,從而引導監事會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國有企業為了實現長足發展,應該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各企業單位在建立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合法性原則,即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規和規范。二是有效性原則。即內部會計控制要對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進行約束。三是全面性原則。即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涵蓋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
首先,相關負責人必須切實做好相關決策,正面認識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模范帶頭作用,內控制度也能夠有實施的動力和完善的授權制度。
再次,基于國有企業實際運營情況以及會計政策制度,企業負責人應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適時的調整,不能固守內部控制制度,而是要不斷完善以及修訂內部控制制度,各項工作才能夠高效率地完成,契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打造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內控制度。
最后,國有企業必須切實做好崗位控制,實現職責分離。企業對于每一個崗位要進行科學設置,防止國有企業員工做出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通過書面形式,企業對工作權限以及崗位職責進行明確,涵蓋了監控、后臺結算、一線交易以及會計審核等多個方面的業務活動。
最后,在內部控制方面,國有企業必須不斷強化信息化建設,信息資源也可以實現多方面的發展,保證企業管理層能夠對經濟狀況有比較深入地了解。在作出發展決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礎。企業為了不斷強化信息化建設,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無疑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企業必須加大力度開發信息系統,并做好相關的組織管理控制,為企業提供實際需要的全方位、準確的信息。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若是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可以更加順暢地交流、溝通內控信息,內部控制信息可以具有更加良好的流動性,各部門也可以做到各司其職,明確各自的職責。通過不斷強化信息化建設,國有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監督內部控制信息,內部信息也可以具有更加良好的傳遞效率,從而更加高效地落實內部控制措施。
國有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大力度進行監控,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
國有企業應該對經濟業務給予重點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其有效性。國有企業在監督過程中可能面臨著一些問題,必須進行及時調整,各個部門才能夠實現高效運轉,建立緊密的聯系,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以及監督機制。國有企業為了對執行監督工作進行落實,應該建立專業、高效的監督部門,對各個部門進行強有力的監督,部門工作人員會對工作過程中的行為有所注意、規范,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
國有企業只有做好各項內部控制工作,才可以贏得市場競爭,企業進行科學的內部控制,才能夠占得先機。首先,國有企業管理者應該創新管理模式、轉變用人機制。其次,國有企業應優化治理機制、組織結構。最后,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現階段,我國正在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對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變革,為國有企業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相關鏈接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
內部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隨著外部競爭的加劇和內部強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有助于企業達到自身規定的經營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內部控制的作用會不斷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