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吉林省臨江市大栗子街道農業科 134601)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母豬發生子宮內膜炎而導致母豬繁殖性能受到嚴重影響,或者引起母豬死亡的現象。引起母豬子宮內膜炎的原因有細菌性、病毒性、營養性、寄生蟲性等很多方面,為了做好對該病的預防和治療,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母豬出現子宮內膜炎會引起各種并發癥。子宮受到病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子宮內部出現發炎癥狀。實踐研究表明,引起母豬子宮內膜炎有多個方面因素,需要結合養殖管理要求,根據母豬病情制定有效地管控策略,實現預防管理目標。
觀察患病母豬的具體情況,母豬機體情況較好,體溫相對較高,能達到40℃。母豬呼吸頻率相對較快,且豬毛較為凌亂,有食欲缺乏的表現。母豬有高頻排尿需求,在飲食過程中積極性不足,且泌乳量相對較少。觀察母豬外陰分泌物狀況,會發現外陰呈現黃色、灰色白色黏液,會粘連在母豬胃部或外陰周遭,伴隨一種異常的腥臭味[1]。檢查母豬陰道發現母豬子宮呈現略微外張情形,有黏液流出但陰道壁沒有炎癥表現。沖洗母豬子宮,沖洗的回流液有渾濁狀態,顏色是白色。
如果母豬有慢性化膿性的子宮內膜炎,在陰道位置會排出相應的分泌物,母豬在下臥狀態下,分泌物數量較多,且有不同顏色。在干燥后會形成一塊薄痂,沖洗子宮會有黃色膿液,要提早進行治療與管理。
確定母豬有子宮內膜炎癥狀后,需要及時調整飼養管理模式,確立局部技術處理方案,達到目標的治療效果,讓母豬盡快恢復健康,母豬子宮內膜炎治療方案主要包含以下流程。
觀察母豬病癥,如果發現母豬陰戶發炎性體液增多,且液體呈現出濃稠狀態,或其中包含懸浮物質,以及母豬生產后有惡露,使用百菌消融,配合使用灌腸器或一次性輸精器反復進行沖洗,處理子宮之內的炎性物質。
在畜禽養殖管理階段使用灌注抗生素是常見的疾病防治管理工作。在完成母豬子宮沖洗后,使用青霉素、葡萄糖、土霉素添加相應的水分,將這一溶液注射到母豬子宮內。或使用青霉素加長效治菌磺注入子宮內,間隔一段時間后重復治療。
分析發現,如果母豬有較輕的子宮內膜炎,經過沖洗或藥物投放后基本能達到母豬治療的要求,治愈效果較為理想。如果母豬子宮內膜炎表征較為嚴重,則需要配合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復方氨基比林及蒸餾水稀釋的方式,經過連續用藥后在一段時間基本能治愈[2]。沖洗子宮或在子宮內投放相應藥物,以及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不同療程的治療要求不同,如果經過3 個療程的治療,母豬子宮內膜炎仍然不能痊愈,為避免對其他母豬帶來影響,保障養殖場的生產效率,這種母豬應列入淘汰母豬。
分析母豬發生子宮內膜炎的原因,會發現在一些小型養殖場中,母豬發病率相對較高,這是因為小型養豬場飼料投入不足,而且在環境管理階段有一定的問題,很容易導致細菌滋生,母豬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對母豬養殖場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小型養殖場的發病率較高,這對養殖場的生產管理極為不利,應分析引起子宮內膜炎的原因,做好調查管理工作[2]。分析母豬難產、病菌入侵、產道損傷等具體情況,使用全方位的消毒管理措施,給母豬生長提供優質的環境,避免母豬在生長或孕育過程中發生子宮內膜炎病癥。
對母豬子宮內膜炎進行全方位分析發現,后期治療與管理難度較大,確立預防為主的管控方案,控制母豬生長過程中的經濟損失,有效落實母豬養殖場地的消毒管理工作,從源頭入手控制疾病問題。母豬生產后需要使用消毒液進行后期消毒處理,對母豬陰戶、肛門、尾巴等位置要做好消毒管理。在母豬生產后做好抗炎癥或抗病菌管理工作,避免出現子宮內膜炎。如果在產后進行預防管理,發現母豬產道有一定的損傷,將魚腥草加普魯卡青霉素混合液體注入母豬宮腔內,每天進行1 次消毒管理,進行連續性治療。
在進行消毒管理或防護管理期間,要接觸母豬陰道,在操作前需要將母豬生殖器、器材、設備、手臂等進行消毒。母豬生產后往往會出現身體虛弱、抵抗力不足的情形,可能會受病菌侵染,因此,需要及時清理糞便,保持環境健康。
根據母豬子宮內膜炎的發病情況,結合當地疫情實際情況,以及母豬產地疫病流行狀況做好相關疫病免疫注射等相關工作。對細小病毒、狂犬病、腦炎等問題提前進行預防。如果母豬懷孕,那么在孕期需要有效落實保健工作,給母豬提供營養成分齊全的飼料,最好使用全價飼料,母豬分娩后,有效落實藥物預防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母豬機體防御能力[3]。
母豬分娩結束后,為避免出現子宮內膜炎,在分娩前后7d內,在母豬飼料中添加相應的土霉素堿。母豬正常分娩后,對流產、助產、產程長的母豬進行用藥預防管理。搭配使用相應的藥品,注射到母豬子宮內,間隔幾天后重復進行藥物注射。
母豬用藥階段,盡量避免在高溫天氣飼喂母豬。如果母豬是重胎階段,則需要在豬飼料中添加磷酸氫鈣。不能飼喂干料,而是飼喂相應的濕料。在母豬飼養過程中,保障養殖場干凈清潔,并給母豬提供干凈的水資源,避免天氣過熱加速病菌傳播,控制母豬中暑問題。
做好預防管理工作能大大降低母豬子宮內膜炎發病概率。按照養殖管理的實際要求,確定接種疫苗的時間,提升母豬抗病能力。在產前產后使用分類的飼養管理模式,提升飼料質量提升。在母豬生產后需要利用有效措施,控制母豬進食量,避免仔豬采食母乳后出現腹瀉情形。母豬產后2d 能達到半飽狀態,有效提升母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