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215153)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通過深化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全面把握“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與要求,使其成為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學組織模式,高中以“體育選項走班制”為主,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專項化發展需求。實踐發現,選項走班制教學另有三大優點值得推崇,一是有利于專項學生運動員的培養;二是為班級聯賽提供了時間便利;三是為其他教師集中研討、業務學習、短時會議提供了契機,這一點是爭取學校推動選項走班制的動力。筆者以12軌行政教學班制為例,探索高中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理念下的選項走班制教學辦法。
高中開展選項教學時,教學內容的選擇總體上應遵循漸進的基本框架,概括為“基本運動技術、專項運動技術、專項運動技能”三個層次,是因為三者在難度上存在遞進性,順應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階段的學生水平,以及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水準(圖1)。選項的具體內容應根據師資條件、場地器材、學校體育特色和全面發展的原則適量擴容。
高一階段不走班僅選項,并堅持學校選項。高二、高三施行真正意義上的選項走班制教學,高二重點學習專項技術,為高三學習專項運動技能(培養戰術素養)打下基礎,高三重點學習專項運動技能。高二、高三2個學段總計4個學期,可提供6個項目供學生選擇。其中,必修任選內容4項,必修限選內容2項(表1)。N表示在高二、高三4個學期中每學期可以任意選1項學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必修限選內容“1”,表示在高二和高三上學期總計3個學期中必須從規定的2項中選修1項,且只能修1個學期。高三下學期可在6個項目中任選1項。設定6個項目是基于6名體育教師分項上課,既保證師資,也能平衡和保證每名教師的課時量。設定3個學期必選1項限學1個學期,目的是發展學校特色項目、冷門項目,預防選項“擁堵”,并保證每名學生都能選到限選內容,同時保證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
表1 選項內容安排
學生選課(選項目)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為了便于匯總統計和避免班額人數超員,學校采取了網上選課和Excel表格統計匯總的兩步走形式。網上選課,需于每學期開學前3~4天在家長群中發布有關選課要求及選課辦法的通知,選課的時間節點應滯后于通知發布的日期不少于1天,以保證每名學生能在同一時間上網選課,體現相對公平。
網上選課結束后,由各班級體育委員填寫選課統計報表,統計的內容包括序號、班級、姓名、性別、項目和備注。此表格便于體育教師匯總和掌握各項目的學生信息,即走班后重組班級的人員信息。
選項走班制的課務安排應做到三確保兩謀劃。三確保,即保證教師課時量相對均衡;保證相對于行政班教學不增加學校總體體育課時數,避免擠占其他學科的課時;保證“行、走”靈活,即既能走班制教學,又能行政班制教學,因為學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以班集體為單位的教學內容,如,課間操、集體跑、健康知識等。
兩謀劃,一是謀劃如何協調教師專項搭配的均衡性,二是謀劃全員教師同時排課時,一旦出現教師請假,如何調配代課教師。筆者學校為12軌建制,全校總計36個班級,6名體育教師,采用“行政班&選項班”任課制(見表2)。
表2 體育與健康教師任課總表
行政班任課制,當涉及以行政班為單位的學習內容時,如,高一階段學校擬定的全部選項內容、開學第一課、健康教育專題和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活動內容(課間操、集體跑)等,即每個教師固定任教6個行政班,每個年級各任教2個班級。
選項班任課制,開展選項教學時,一個年級按6個班為一個選項組展開選項走班,即每個項目分別成立2個班級,由1名專項教師任教。這樣一來,高二、高三每周每名專項教師共4個班課務,加上高一2個班課務,總計6個班的課務量。這種排課方式,巧秒地實現了“三確保”。
教師專項不均衡是很多學校面臨的困境,通過業務技能培訓彌補是一條有效途徑。選項走班制教學組織形式,因為教師為全員同時上課,恰恰為教師的集中學習提供了便利。筆者學校具體采用“360模式”,“3”,即每天1次技能練習、每周1次集體備課、每月1次教研沙龍;“60”,即每次活動60分鐘,同時,“360模式”還指向全方位學習。每天1次技能練習,具體指每天利用上午時間輪流由專項體育教師帶領全體教師練習相應的項目;每周1次集體備課,指利用周五下午無課時間,備健康教育專題、高一教學內容和高二、高三選項內容,由各專項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各自主備,編印系統內容;每月1次教研沙龍,指每月初第一周周一上午,集體開展教學理論、課題研究、訓練競賽等交流活動。
教師請假在所難免,在沒有多余教師可供調配的情況下,如果有教師長期請假,由學校聘請臨時代課教師或由體教融合外聘教練員替補,短期假由體育組安排一名教師巡回監管,班級骨干學生按照教師教學計劃開展班內學練活動,這也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骨干學生的能力。
高中學段總計3個學年6個學期,高一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本運動技能,因此高一學生不必再專注于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習,而應將重心轉移到項目化的基本運動技術。高一階段實行不走班僅選項,并堅持學校選項。不走班是為便于統一夯實基礎,校選是為了總體把握學習方向。
學習評價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必要手段,也是選項走班制教學有效實施的保障,既要求全面,又要求關注個體。為了全面考評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筆者學校的體育學習評價實行綜合素質考量,每學期評定1次,合格成績計2個學分,高中三年修滿12個學分為合格。考慮到個體差異性,涉及體能和運動技能的內容,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表3)。
表3 課堂教學評價分配
其中,基本理論與健康知識考核由體育教師根據當年學習內容自擬題目,閉卷考核;運動技能考核,高一階段的田徑(跑、跳、投)、體操(單杠、雙杠、技巧、支撐跳躍)由教師自定選測3項,選項學習時,具體考核內容和標準由專項教師根據學習情況自行設定;體能考核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版)》,選取50m、800m(女)、1000m(男)、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坐位體前屈等項目進行考核;情意表現考核主要考查學生體育課出勤情況以及學生課堂表現,曠課扣3分/次,遲到或早退扣2分/次,病、事假需出示證明,課堂表現酌情扣分,最高5分,一學期累計被扣超15分,則本學期體育成績不及格,每學期無故缺勤累計超過應出勤次數1/3者,體育與健康綜合素質評價不合格。
過程性評價以進步幅度成績公式計算(進步幅度成績=(后期成績-初試成績)÷(目標成績-初試成績)×100%,目標成績=全班最好成績),在體能、運動技能學習之初需要測試初始成績。情意表現考查需要制訂表現與出勤量表(表4)。
表4 體育與健康課程出勤與表現記錄
為了使綜合素質評價在統計與計算時更加簡便易行,可以利用Excel表格的數理統計功能。測試數據一經填入自動生成得分(表5),表中“C”表示初始成績,“H”表示后期成績,“F”表示分值。
表5 運動技能考查積分
執行選項走班教學時,一般不會出現場地使用沖突,器材均由學校提供,但羽毛球項目因消耗較大,長期教學難以供應。針對此難題,在基礎動作學練時,可改用耐用且價格低廉的塑料羽毛球,專項技能練習時用羽質球練習。在教學實踐中,當學生技能水平進入稍高層次后,許多學生也會自備羽毛球與球拍。
高一選項教學,由于項目較多,特別是田徑與體操項目又包含多個小項,6名體育教師同時上課時,如不統籌規劃,不僅會出現場地沖突,而且會出現器材使用緊張的情況。為了規避這種情況,可采用輪盤(圖2、圖3)輪轉教學內容,化解這一矛盾。具體方法是每學期設置教授6項內容,其中,田徑1=跑類、田徑2=跳類、田徑3=投類;體操1=單杠、體操2=雙杠、體操3=支撐跳躍、技巧。課間操與武術為集中同時開課內容,因占用場地小和適應性廣,不存在場地沖突的問題。使用輪盤輪轉教學需要保持統一進度,即所有6名教師同一節點開課,相同時間段內按照輪盤授對應的內容,并在同一時間節點授完相應內容,再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切換教學內容,教師教學進度由體育組統籌規劃。
圖2 第一學期教學內容輪盤
圖3 第二學期教學內容輪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