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偉 許歡欣
(1.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教育研究中心,314300;2.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行知小學,314300)
“雙軌交融增值評價”指以學生健康發展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陣地,通過對學生技能掌握和體能狀況2個方面去進行并行和融合的深入的評價,發揮評價的增值功能,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其運動能力,養成學生自主學習和科學鍛煉的意識與習慣,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運用“雙軌交融增值評價”能夠較好地解決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推動教師雙向成長,推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在“雙軌交融增值評價”的指向下,體育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體育活動是學生保持身心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完善身體素質,在反復多次的成功體驗活動中增強自我效能等。而體育首先是教育,再是教學,所以體育教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同樣要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品質和塑造人格等。因此,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向以體育人轉變,體育教育教學應該是綜合性、全面性的,體育教育教學需要育德、啟智、健體。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有了轉變,從而改進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改變評價方式,形成閉環的師生雙向成長效能。
根據“雙軌交融增值評價”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從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出發確定評價內容,測評內容從單個動作向組合動作轉變,將基本技術類項目與運動能力類項目進行整合,形成一套融技術與體能為一體的組合動作(表1),加強了運用。通過測評內容的量化,引導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發生轉變,并且從單一技術教學向技術、能力培養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技術、體能并行,有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術,提升運動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體育項目關鍵能力的提升和健康行為的養成。

表1 三至六年級體育“技·能”融合項目
教學過程是學生自身進行探索、發現和構建的過程。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深度學、遷移學,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如,在《排球——正面雙手下手自墊球》的學練中,教師為了解決學生腳步移動不積極的現象拋出問題:“在墊球過程中如何讓自己成為主動方?讓球跟著你,而不是你跟著球?”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嘗試練習,將課堂主體回歸于學生。
測評內容從單個動作向組合動作轉變,將基本技術類項目與運動能力類項目進行整合,從而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上要動腦筋,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技能,學會運用。如,在籃、足、排三大球的學習上,教師采用領會教學,通過技術融比賽的練習方式讓學生既學會技術,又學會比賽。
評價是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既關鍵又最有難度的一環。評價時要注重學生所具有的個體差異,注重激活學生的參與及體育活動熱情。在體育課堂評價中要以學生健康發展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評價為推動手段,發揮評價的增值功能,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
“雙軌交融增值評價”就是把每名學生的體育水平初始值和終結值進行比較,看增值情況,鼓勵學生多關注自己的進步,體育教師可對學生體育水平建檔,跟蹤評價學生的體育發展狀況。
1.“體測檔案”跟蹤評,以評養習
體質測試作為國家層面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整體的素質情況,良好的體質實際上對運動技能的學練也有一定的影響。以體質測試數據為參考依據,并做好跟蹤測試,給予學生基于健康起點的公平。建立學生“體測檔案”(表2),每月進行1次體測項目測試,進行縱向對比,以學生的項目增值度和總分增值評價學生,以激發學生自己跟自己比的運動熱情和意志斗志,有助于養成自我練習的運動習慣。

表2 學生體質測試檔案
2.“技能檔案”跟蹤評,以評促練
記錄技術動作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階段性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還能體現出學生的努力程度、進步情況、學練投入程度。通過建檔跟蹤,直觀地呈現學生技能水平的動態變化。邊學邊進行階段測試,通過跟蹤測試,讓學生清晰地知道每個階段的學練情況以及技術動作上存在的不足,更加精準地進行下一階段的練習與提高,從而以評促練,以評提績(表3)。

表3 學生技能測試檔案
對體育活動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同樣,通過對體育活動的評價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1.集贊卡,提升課堂學練參與
體育課堂是學生體育學練的主陣地,也是學生體育技能學練的主要平臺,因此,課堂參與度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熱情。通過課堂集贊(表4)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度。

表4 體育課集贊卡
2.心語卡,激發課堂情感參與
“心語卡”(表5)從學習態度和情意表現方面做出評價,每月對學生發放“心語卡”問卷卡,進行填寫后回收,逐月進行對比,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體育課的情感表現情況。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表現的變化作出評價,從而激發學生內心對體育課堂的情感參與。

表5 體育課心語卡
終結性評價是指對階段教學任務完成或教學期末進行評價,往往被看作是教學活動的終結。通過每學年的終結性評價,讓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體素質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堅持鍛煉,教師要在終結性評價中體現個性化、人性化、客觀性和公平性。
1.“技·能·德”多元期末測試,關注學生綜合發展
教師要進行個性化的體育期末綜合測試,不僅有教師規定的測試項目,也要有學生自選的測試項目,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與興趣,同時結合學生的“集贊卡”“心語卡”等。
2.個性化激勵加分自評,關注學生差異性
學校要多開展“人人常賽”,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通過加分項目自評,以評促賽,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多參加運動(適合自身)的機會,如,校運會、大課間、校跳繩比賽、體育類拓展課等,獲得加分,形成個性化激勵性差異評價。
增值評價是注重過程、注重情意、注重參與的評價,通過“雙軌交融增值評價”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發生轉變,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意表現、個體差異和體育能力增值程度,從而驅動體育教師課堂模式的轉變,從單一技術教學課堂向運用能力培養課堂轉變;并逐步引導全體教師課堂評價從單一終結性評價向尊重差異、重視情意、關注過程、強調發展轉型,將增值評價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