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李曉娟 申玉國



摘要:目的:以風險評估矩陣模型為基礎,結合山東省德州市現狀,研究疫情相關檔案收集及管理中的風險薄弱點,為醫療機構疫情相關檔案收集及管理風險分級響應提供可靠性較高的評價模型;方法:主要采用德爾菲打分法(delph),首先確定需要評價的檔案收集及管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范圍,并對打分結果進行可靠性分析(Cronbach'sα),明確應對風險范圍,其次參照應急管理風險評估矩陣模型即凱撒(Kaiser)模型,主要從可能性和嚴重性2個維度、7個方面進行分析,對風險事件進行排序,明確各類風險事件的高、中、低三個級別,其中相對風險值80%以上為高風險區,50%-80%為中風險區,50%以下為低風險區;結果:專家打分確定的風險事件范圍評價體系克朗巴赫系數琢為0.821,打分的可信度高,結合我市現狀,利用風險評估矩陣模型確定高風險區為院感、火災及設備故障,中風險區為網癱、泛水及停電,低風險區為防盜、蟲蛀、霉變、地震、洪澇。結論:利用德爾菲打分法及風險評估矩陣模型確定的疫情相關檔案管理脆弱性分析結果可信度較高,該模型可以為其他醫療機構做好疫情檔案收集及風險分級管理提供思路參考。
關鍵詞:風險評估矩陣;醫療機構;疫情檔案;脆弱性分析
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使得檔案對突發事件處置指導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檔案管理的科學性及安全性成為諸多學者關注的重點。有學者在文獻中提到關于檔案應急及安全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及考驗,并提出編制應急預案、明確災害類型、健全組織架構、完善處置流程、加強培訓及演練等理論性指導,但如何做好疫情相關檔案的應急體系建設鮮有專家提及。研究旨在以加強疫情檔案內部風險管理為思路,對相關風險點進行分析,確定出高、中、低不同等級的風險分區,并依此建立不同級別的響應機制,為疫情檔案管理及應急處置提供科學的參考思路。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資料與來源
該研究以德爾菲法為基礎,對基于我市現狀的醫院檔案風險事件進行評價研究,近年來德爾菲法因其科學性及適用性,在國內醫學、衛生領域被廣泛應用[1]。研究報道指出,德爾菲法咨詢的專家人數應控制在15~50人[2],為更全面地反映我市各縣區的綜合情況,最終選擇來自我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從事相關領域研究5年以上的20名專家參與。研究首先通過文獻梳理及專家小組討論,確定初步需要研究的風險事件范圍,制定好專家調查問卷。其次以山東省德州市醫療機構為主要研究對象,請我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檔案相關專業領域公認的專家學者進行問卷打分。
1.2研究方法
1.2.1德爾菲法確定風險事件范圍。采用德爾菲法(delphi)即專家打分法篩選主要納入評價范圍的風險事件。在前期參考文獻結合專家訪談結果的基礎上,設計專家調查問卷,選擇具有5年以上從事衛生應急管理相關工作經歷的專家,將被訪談者提到的觀點及概念分為很重要、一般、不重要3個等級,分別賦予“3、2、1”的分值,要求專家對各方面風險事件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打分,計算各評價項目專家打分結果的平均值、滿分比及變異系數。結合文獻研究、專家訪談及專家評分結果,最終確定疫情檔案管理的風險事件評價框架。
1.2.2對打分結果進行可信度檢驗。研究采用克朗巴赫系數α(Cronbach'sα)對風險事件評價體系的內在信度進行評價??死拾秃咋料禂档挠嬎愎饺缦拢?/p>
1.2.3利用風險評估矩陣模型確定風險事件等級。根據上述專家打分確定的各類風險事件建立風險評估矩陣模型。參照應急管理凱撒(Kaiser)模型,主要從可能性和嚴重性2個維度、7個方面采用DELPHI法進行打分,7個方面分別是發生概率(發生的可能性)、材料損傷(對檔案材料造成損毀的程度)、資產傷害評估(受損材料對本單位或社會的價值)、可再生度(材料可修復或可復制到原樣的程度及能力)、應急準備(相關預案體系制定情況)、內部響應(時間、效率、資源)、外部響應(相關部門的聯動支持)。其中材料損傷及價值評估3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賦分值在0-3分之間,0代表無,1代表低,2代表中,3代表高;可再生度、應急準備、內部響應、外部響應3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賦分值在1-3分之間,1代表高,2代表中,3代表低或無。
根據打分結果計算出相對風險值,并按照風險系數進行排序。相對風險值(S)的計算方法公式為:
(其中S代表相對風險值,P代表可能性,D代表嚴重性,i代表每個打分維度中參與打分的專家數,j代表打分維度數。)
對風險值進行排序,明確高、中、低風險區,認為相對風險值80%以上為高風險區,50%-80%為中風險區,50%以下為低風險區。
2研究結果
2.1確定風險事件范圍專家打分結果信度檢驗
將各類風險事件打分結果進行統計,排除標準為:1.平均得分<2分的風險事件不納入統計分析范圍;2.有5位或以上專家認為該風險事件“不重要”的不納入統計。最終納入統計范圍的風險事件為泛水、停電、火災、院感、蟲蛀、霉變、防盜、地震及網癱、設備故障。對專家打分問卷進行可信度分析,經統計,所有被評價項的克朗巴赫系數α均在0.7以上,其中對地震的克朗巴赫系數α最高,為0.823,停電的克朗巴赫系數α最低,為0.779,整個評價體系的克朗巴赫系數α為0.821,因此基于我院及當地現狀的檔案風險事件的評價框架體系專家打分結果具有較強的可信度,可以作為檔案風險事件的評價框架體系來進一步應用。
2.2風險事件排序脆弱性分析結果
為進一步確定各類風險事件的輕重程度,明確需應對的重點,按照確定的風險事件范圍,以風險評估矩陣模型為基礎,組織專家對各類風險事件從可能性及嚴重性2個維度、7個方面進行逐項打分。經統計,專家打分結果顯示,基于我地市現狀的疫情檔案管理的主要風險點在于檔案收集及存放時的院感風險,風險系數最高,為91.29%,一致認為洪澇為風險系數最低,為24.95%。按照分級標準,需要納入高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分別為院感事件、火災隱患及設備故障;納入中風險管理的事件分別為網癱、泛水及停電;納入低風險區管理的事件分別為防盜、蟲蛀、霉變、地震及洪澇災害。風險事件打分結果排序如下:
3討論
2020年初全球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有關防疫檔案與防疫檔案工作的研究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3],許多醫院及疾控部門的檔案工作者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醫院疫情檔案的管理,科學、全面地記錄醫院科學防治疫情的全過程,不僅可以豐富檔案館藏,還可以為當前以及今后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臨床診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供可以利用的重要檔案資料[4]。檢索近1年來學者對疫情檔案管理的研究文獻,多數學者對增強疫情檔案收集思想認識、盡量“應歸盡歸”、擴大收集方式、加強規范管理、加強人財物保障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研究[5-7],但少有學者對疫情檔案在收集及后續管理中潛在的風險安全隱患進行研究。
為進一步加強對檔案風險的分級管理研究,結合我市現狀,對疫情檔案在收集及管理中的風險點進行分析,得出疫情檔案管理中高、中、低三級不同風險事件,并提出分級分區應對方案:對納入高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由醫院層面提出明確的預防及應急處置原則,增加隱患排查力度,完善響應預案體系,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針對性應急演練及培訓的頻次,保證在疫情檔案收集及管理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名檔案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均熟悉應對的預案措施,一旦發生隱患事件能夠迅速響應快速處置;對納入中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由檔案管理部門牽頭,相關科室配合做好日常隱患排查,加強相關培訓,增加巡查巡檢頻次,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同時完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快速有效應對;對納入低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由檔案管理部門做好日常隱患排查及管理,加強檔案資料的科學保存。
因疫情檔案脆弱性分析的結果具有地域特點及明顯時效性特點,研究結果結合當地現狀及專家思路,以評價模型為基礎,通過專家打分,得出疫情檔案風險分級管理目標,提出適合我省及我市現狀的疫情檔案風險管理對策。該評價模型對醫院疫情檔案的管理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相關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亦可為其他醫療機構疫情檔案及其他檔案的管理提供參考及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少娜,董瑞,謝暉,等.德爾菲法及其構建指標體系的應用進展[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5):695—698.
[2]曾光.現代流行病學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
[3]任越,唐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下防疫檔案四維響應體系研究——以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為例[J].北京檔案,2020(11):5—9.
[4]趙艷蘭.公立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管理實踐與經驗啟示[J].山西檔案,2020(06):154-157+134.
[5]趙娜,張瑞芳,趙婷.關于醫院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檔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幾點建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07):150—151.
[6]李承紅,黃倩,郭峰,等.我院新冠疫情防控檔案管理與實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21,23(01):90—92.
[7]趙麗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檔案收集策略[J].蘭臺內外,2021(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