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潔
摘要:本文闡述了統戰人物檔案的內涵和特點,充分表明建立健全常州統戰人物檔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說明常州統戰人物檔案的深遠意義和作用,就統戰人物檔案的收集范圍、途徑、整理與利用等方面進行探討,論證了統戰人物檔案建設對于統戰部門的必要性。
關鍵詞:建立;常州;統戰人物檔案
1引言
常州是江蘇的統戰大市,已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統戰資源,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匯聚著一大批高級知識分子、學有所長的專家學者和社會管理人才,以及各界各行業的“名流”“能人”。建立健全這些統戰人物對象的檔案,充分研究和運用搜集資料中蘊藏的豐富資源,既是提高人物工作的成效,能使之更好地為統一戰線服務,也是統戰部門履行職責、全面推進統戰工作科學化的必然要求[1]。
2統戰人物檔案的內涵和特點
2.1內涵
統一戰線領域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著較大社會影響、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有突出貢獻的先進性代表性人物,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包括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介組織從業人員、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等等。這些代表人物的基本情況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先進經歷事跡、圖像照片、視頻錄像,以及具有重要意義的傳記、著作、手稿、書信、獎章、證書、評價材料等,就是統戰人物檔案。統戰人物檔案是以個人為形成單位建立,便于按人頭查找和利用,它的主體對象是具有先進性代表性的統戰人物。根據檔案資料對統戰人物進行全面了解、綜合分析、重點培養、適當安排,從組織上做統戰人物的工作,舉薦任用黨外干部,為加強黨外人士的選拔、培養和任用提供著重要的依據。建立統戰人物檔案能豐富統戰檔案的內容,匯集的信息更為系統,經開發和利用能更好地為統戰事業各項工作服務。
2.2特點
無論是在過去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現在的和平建設時期,都涌現出一大批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重大影響和突出貢獻的人物,這些統戰人物在各個領域和活動中具有代表性,影響較大。統戰人物的檔案不僅記錄了各種信息和知識,和其他檔案一樣具有多方面的利用價值,還是研究統一戰線工作及其成員對象的一項重要信息資源。統戰人物檔案是反映各個階層代表人士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全面情況和歷史記錄,區別于統戰干部人事檔案。統戰人物檔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真實性。統戰人物檔案是統戰各項活動的真實記錄,具有原始生成的特點。二是專業性。專業性是統戰人物檔案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集中表現在統戰對象和形成領域兩個方面。三是多樣性。統戰人物來自各個地區、領域、行業、階層,階層的多樣性和領域的多元性,是統戰人物檔案的又一明顯特點。四是教育性。統戰人物檔案記錄了其自身發展的歷程和業績,反映了其各個時期不同層面的活動,是思想、文化、科技等教育的資源。五是文化性。統戰人物是先進的思想觀念、知識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他們的知識、學術、造詣具有可研究和傳承價值[2]。
3建立統戰人物檔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統戰工作是黨的特殊的群眾工作,而統戰人物工作則是統戰工作的基礎,也是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人物工作是做好統戰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發〔2014〕4號),是指導新形勢下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自2015年5月18日起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作為中國共產黨關于統一戰線工作的第一部法規,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統一戰線的新思想新要求,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統戰部關于加強黨外人士檔案資料管理工作的意見》(統發〔2007〕84號),則是規范黨外統戰人物的檔案管理工作,是對統戰工作、統戰檔案進行多層面的要求和部署。統一戰線作為建設、管理檔案事業的制度已經確立,為統戰人物檔案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證,統戰檔案管理正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到2020年底,常州市有7個民主黨派市級組織,黨派成員6892人,少數民族人口近1.3萬,信教群眾40余萬人,民營企業8.8萬多戶,各級各類商會組織206家,歸僑僑眷4萬余人,臺灣籍同胞近200人,黃埔同學29人,建有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歐美同學聯合會等,這部分人員建立統戰人物檔案已迫在眉睫。但就目前而言,常州市統戰部門尤其是合署辦公的基層部門,均沒有建立專門的統戰人物檔案,大多僅限于日常的統戰工作,涉及部分或小規模統戰人物對象,資料和檔案是零散的、雜亂的,未分門別類綜合收集和專門整理,在統戰人物檔案這塊是空白的,或者說比較欠缺的,做好新時期下統戰人物工作,必須掌握統戰對象中各個方面的代表人物,從各個方面發現黨外代表人士,委派專人負責人物調查,收集他們的各種資料,以書面文字、錄音錄像、圖片照片等形式保存下來,建立其檔案全宗,使這項工作經常化、制度化[3]。
4建立統戰人物檔案的意義和作用
4.1歷史價值
統一戰線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史,建立統戰人物檔案不是為他們樹碑立傳、歌功頌德,而是要把統一戰線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和輝煌業績完整系統地保存起來,真實地反映國家、民族所遭受的危難和痛苦,所贏得的勝利與榮譽,記錄統戰先進性代表性人物個人奮斗的經歷,和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富明強、人民幸福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具有歷史價值。建立統戰人物檔案有助于歷史的研究,對本區域內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民俗有著參考價值,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歷史,是歷史與社會不可替代的見證者。以“七君子”中的李公樸、史良,偉大數學家華羅庚為代表的中國民主同盟常州三杰,被評為全國“雙百人物”,他們在探究真理、革命救國、追求民主中促進了中國的民主進程,他們的憂患意識、民生意識、民族意識繪就了中國革命史,收集研究他們的資料作為統戰人物檔案是有歷史意義的[4],是常州不可多得的寶貴統戰人物檔案資源。
4.2文化價值
統戰人物檔案作為一種濃厚的統戰文化沉淀,對統戰思想、統戰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具有作用,通過這些檔案,可以探尋統戰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規律,繼承和發揚統戰傳統文化,學習統戰先進性代表性人物的高尚情操,有助于進行統一戰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思想政治教育,統戰人物的思想品德、奮斗經歷和其為社會做出的不可磨滅的業績,這些材料是對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好素材。建立統戰人物檔案能提高統戰部門檔案館、檔案室的文化品位,豐富常州歷史文化名城檔案建設的館藏管理。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他參與設計的漢語拼音方案和語言文字學理論對我國國家語言規劃,推廣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常州市委統戰部于2014年4月籌備拍攝了6集電視紀錄片《百歲學人周有光》,并出版發行了同名圖書,這些資料應該逐一整合收錄起來作為統戰人物檔案之一,是記錄和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4.3社會價值
統戰人物檔案蘊含豐富而寶貴的愛國主義、愛崗敬業的教育資源,他們是民族的精英、時代的先鋒,是作為愛國統一戰線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把統戰人物的資料和生動事例、事跡收集起來編纂成冊,對統戰人物進行宣傳有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提高常州統戰人物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擴大常州的影響,擴大對外交流,有利于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激發廣大成員敢于創新、勇于創造的動力,努力形成社會各盡其能、和諧相處、共謀發展的局面。常州市委統戰部參與創作編寫近15萬字的《百年毗陵唐氏》在2014年5月舉行了首發式,該書從500年前誕生于青果巷的千古奇才唐荊川寫起,分支撰寫在全世界有影響的毗陵唐氏后人實業報國、興辦教育、賑災救民的傳奇故事,還拍攝了6集同名電視紀錄片。這一系列常州名人資源材料的研究和收集歸檔,對于加強與唐家宗親的聯系聯絡,進一步深化海外統戰工作,更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4學術價值
統戰人物的研究應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統戰人物成長的現實環境背景因素都是外部研究,而他們的思想論著則是內部研究,他們的思想理論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政治意義與學術價值。統戰人物檔案是單位、部門編史修志最原始、最基本的資料,也是很好的統戰史教育材料,具有無可辨別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史良的法學思想和周有光對中國語文現代化的貢獻都具有學術性和研究性,為緬懷和紀念這兩位從常州走出的名人,2014年1月成立了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2015年1月成立了常州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進一步整合利用文學、司法以及科學技術工作方面的資源優勢,培養更多服務地方建設的學術與應用型人才。學校的成立是統戰人物價值的表現,挖掘和發揚史良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將周老的學理貢獻和實踐示范更好地傳承下去,這就是統戰人物檔案作為學術價值的體現。
5統戰人物檔案的收集
5.1收集范圍
統一戰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工作范圍和對象,因此材料資料的收集整理范圍也有所不同。如:1979年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從八個方面確定了統戰工作的范圍和對象;1981年第15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從十個方面確定了統戰工作的范圍和對象;2000年第19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確定擴大統一戰線工作范圍,由十個方面擴大到十二個方面;2006年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將統戰工作范圍由十二個擴大至十五個。2015年5月18日至20日,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統戰會議65年來首次由“全國”升格為“中央”,會上明確下列三類人士將成重點團結對象:留學人員、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
根據統戰工作內容、對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統戰人物檔案收集的范圍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①書表:反映統戰人物生平歷史及其主要活動的各類書表,如個人履歷表、簡歷表、登記表、考查考核等;②自傳性材料:自傳、日記、個人回憶錄、總結、匯報、自我鑒定等;③文件材料:反映統戰人物職務活動、履職能力的文章,統戰人物的各種工作報告、演講稿、講話、發言材料、工作筆記等;④學術性材料:反映統戰人物成就的材料,如學術論文、著作、創造發明、研究成果、書畫作品等;⑤社會評價材料:社會對統戰人物研究、評價的材料,包括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報刊雜志介紹,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人物的紀念性、回憶性、介紹及評價分析等材料;⑥任免獎懲性材料:統戰人物在黨內外及其社會兼職的職務任免狀、榮譽證書、獎章、獎杯、信函以及領導題詞等;⑦聲像材料:反映統戰人物音像的材料,包括照片、錄音、錄像、影片、光盤等音頻、視頻等載體形式;⑧其他材料:檔案館(室)認定應收集的其他材料,如統戰人物使用過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實物、用品等[5]。
5.2收集途徑
統戰人物檔案的收集、歸檔、立卷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有計劃地主動開展收集工作,收集形式以征集為主,可向統戰人物自身、向其所在工作過的單位或組織、向其親朋好友等征集。①有關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依據國家規定移交有關統戰人物檔案;②檔案所有者捐贈、寄存出售統戰人物檔案(應以捐贈為主);③對其他機構(故居、祠堂、紀念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保管的統戰人物檔案進行復制或交換目錄;④對流散在國內民間或境外的統戰人物檔案進行征購、復制或交換;⑤檔案館與檔案交獻者協商議定的其他收集。
6統戰人物檔案的整理與利用
6.1整理
統戰人物檔案分領域、按組織進行整理并設立全宗,進行分類、組卷、檔案排列、編號、編制檢索工具。統戰人物檔案的分類應從全宗內檔案的實際狀況和便于管理的基本要求出發,首先將材料分成三大類:文書類、聲像類、實物類。文書類包括各類書表、自傳性材料、文件材料、學術性材料、社會評價材料等;聲像類包括照片、錄音、錄像、影片、光盤等;實物類包括榮譽證書、獎章、獎杯以及使用過的具有保存價值的用品等。統戰人物檔案的案卷目錄采用年代一人名分類法,也可采用領域(階層)一人名分類法。按年代或領域的案卷順序先編寫大流水號,再以每一個人物都編一個案卷順序號,這樣每一名人物在增加材料時可以隨時連接案卷順序號。根據每類檔案材料的多少結合其形成時間組成一個或若干個案卷。統戰人物檔案應當分類清楚,組卷合理,排列有序,裝訂整齊,并編制《統戰人物檔案全宗情況說明》,案卷目錄和卷內文件目錄[6]。
6.2保管與利用
統戰人物檔案工作應歸口于統戰部門管理,設立專門的檔案館或檔案室對檔案集中保管,明確職責分工,專人負責,專柜存放,做好入庫登記,確保檔案的完整、安全與有效利用。統戰人物檔案的保管期限應定位永久,這些檔案大都為孤本,更顯珍貴。從檔案的長遠利用出發,在統戰人物檔案入庫后應將檔案掃描、掛接、備份、刻錄光盤等提供長期利用,既滿足利用需求發揮檔案的價值,又對檔案原件起到保護作用。市、區檔案館組成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對統戰人物檔案進行鑒定審查,對破損、變質的檔案應及時修復或復制。對統戰人物檔案的移交,應辦理相應完備的交接手續。在統戰人物檔案利用的同時,對檔案形成或捐贈的單位和個人享有優先利用權,檔案館、檔案室應尊重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對其中需要保密的部分進行保密或控制利用,一般不對社會開放。利用統戰人物檔案的單位、部門和個人,應當確保檔案的完整與安全,不得拆閱卷內文件,不得在案卷上涂改、批注、加字、勾畫或剪裁,不得私自復制。統戰檔案部門應當編制必要的檢索工具,為統戰人物檔案的利用提供方便,并注意收集利用效果,進行利用效果登記。
結語
統戰人物檔案既是統戰工作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也是擴大統戰工作的影響,提高代表人物社會地位的過程。統戰部門只有充分認識建立統戰人物檔案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以此契機抓住團結各界人士的紐帶,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將這項工作做好并落到實處,真正發揮統一戰線的廣泛優勢。
參考文獻:
[1]莊聰生.統一戰線知識手冊[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2年3月.
[2]《統一戰線人物志》編寫組.統一戰線人物志:第2卷[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年11月:史良,華羅庚.
[3]劉靖子,康杰.做好統戰人物研究助推統戰學學科建設[J].湖南社員學報:統戰學研究,2013(5):30—32.
[4]侯麗娟,王艷輝.加強統戰人員檔案管理科學服務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J].吉林化工學院,2011,28(10):97—99.
[5]馬雁.略論高校統戰人物的檔案建設[J].重慶文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11,30(4):86—88.
[6]劉建良.深圳市統戰人物信息管理系統建設[D].天津:天津大學,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