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鎰帆 任麗娟 杜劍波
摘 要 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森林資源面臨著嚴峻的發展現狀,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林業發展的重點內容。森林資源能優化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是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于此,結合云南省玉溪市森林資源保護現狀,提出了加強森林生態保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提高森林管護技術、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工作等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關鍵詞 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森林保護管理;云南省玉溪市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22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森林平均覆蓋率約為31.70%,截至2020年底,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23.04%,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有關部門需結合區域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從森林管理制度、產業鏈調整、森林保護宣傳等方面出發,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1 森林資源保護價值
1.1 優化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是人類的“天然氧吧”,不但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木資源,還能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維持生態平衡。但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矛盾,人們通過消耗大量的森林資源來發展林業經濟,卻未能及時恢復被破壞的林地,導致森林資源日益減少,自然災害頻發。當前,在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林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以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為前提,保護森林資源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提高森林生態效益[1]。
1.2 維持生物多樣性
森林資源能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當前,人類活動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當務之急。森林并不只是一塊長滿樹木的土地,森林中包含著復雜的生態系統,孕育著豐富的植物群、動物群,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生物學家E.O.Wilson曾提出:“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物學需要,需要融入大自然,并與其他生命形式相關聯。”由此可見,人類需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其他的動植物和諧共生,面對森林資源不足、生物多樣性持續減少的困境,必須要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努力維持生物多樣性,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棲息地[2]。
2 現實困境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素有“碧玉清溪”的美譽,森林資源豐富。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玉溪市林地面積達110.18萬hm2,占全市總面積的73.62%,森林覆蓋率達64.06%。近年來,玉溪市雖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森林資源保護制度,促進了玉溪市林業產業的發展,但當前玉溪市林業可持續發展中還存在林業經濟結構不科學、森林管護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
2.1 林業經濟結構不科學
森林資源需通過經濟環節才能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林業經濟結構直接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政府部門需高度重視林業經濟結構問題,樹立以林養林、保護生態的意識,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目前,缺乏產業創新驅動力、產業化水平較低、林業開發模式相對落后和缺乏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是導致玉溪市林業產業難以突破“大資源、小產業”發展困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緩慢、森林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產業優勢的主要原因[3]。為解決這些問題,玉溪市需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高端林業品牌,推動深加工產業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同時,通過優化林業開發模式和林業產業結構等改善林業經濟結構的措施,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促進林業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2.2 森林管護技術水平較低
森林資源的管護經營是指對森林資源的培育、經營、管理及保護,其能促進森林資源良性發展。由于玉溪市地形復雜,山地、峽谷、高原、盆地交錯分布,森林分布不集中,管護培育難度較大。當前玉溪市很多縣域的森林管護和部分森林經營在行政上由當地林業局及各地區的森林管理員負責,其中,農村的森林管理員基本是在當地聘請,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存在不足,無法對森林進行精心培育和管護。此外,一些森林管理員對國家法律法規了解不充分,甚至知法犯法,為獲取高額的經濟收入,盲目培育經濟樹種,與林業企業進行非法合作,給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危害。
2.3 森林管護缺乏大眾參與
提高人們的森林管護經營意識和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參與度,是全面提高森林資源管護和經營水平是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玉溪市在森林資源管護上還存在諸多不足。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由于受小農經濟的影響和文化教育水平較低的制約,很多家庭將森林資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森林保護意識匱乏,存在亂砍濫伐、亂占耕地、破壞珍稀樹種等現象。此外,玉溪市林地面積較大,林區中的文化、經濟具有較大的發展差異,同時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還存在較多問題,涉林不穩定因素較多,導致森林管護難度較大,群眾參與度不高。
3 提升措施
3.1 加強森林生態保護
樹木的種植、養護和采伐直接關系到森林資源的保護效果,管理部門需在明確我國森林經營方針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統籌協調林木的種植、養護和采伐工作,使其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近自然林業[4]。1)玉溪市有關部門需高度重視陡坡的生態治理工程,將治理重點放在珠江流域河流兩岸、公路沿線、湖庫周圍等區域,可通過建立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防護林等措施遏制水土流失,解決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2)玉溪市有5個縣區存在嚴重的石漠化問題,政府部門需在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同時,組織民眾退耕還林,避免石漠化面積進一步擴大。
3.2 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為改變“大資源、小產業”現狀,玉溪市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調整林業經濟產業鏈,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1)玉溪市要以“助農增收”為重要目標,將核桃、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產業作為龍頭產業,打造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品牌,在當地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優勢的龍頭企業,用龍頭企業帶動林業發展,推動林業產業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2)當前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其中,森林康養旅游廣受消費者青睞,且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而玉溪市既可以發展林下香料種植、森林蔬菜等林下種養產業,又可以依托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及其他森林公園,開發觀光、探險等森林旅游產業。通過優化林業經濟產業鏈,充分發揮不同樹種的經濟價值,促進林業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3.3 提高森林管護技術
3.3.1 制訂科學的管理方案
在森林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森林資源有關部門需結合森林資源的特征制訂有針對性的保護方案和完善管理體系,以實現森林保護目標,減少因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對森林造成破壞。1)管理部門需認真落實林權登記發證工作,加強對登記材料的審查力度,確保權屬關系明確、圖表冊一致。2)管理部門需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公益林等區域的監督保護力度,禁止商業性采伐,同時加強對珍稀樹種的保護,為“古、大、珍、稀”樹木建立保護檔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3)管理部門需嚴格規范集體森林資源的流轉行為,集體統一經營的山林都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林地和林木的流轉均需要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并提前做好森林資源評估工作,依法流轉,不得出現賤賣山林、暗箱操作等情況。4)加強森林資源采伐管理工作,各地區需嚴格按照林業法律法規對森林資源的采伐工作進行審批,憑《林木采伐許可證》采伐林木。此外,針對林木采伐,管理部門還需制訂相關懲罰措施,杜絕亂砍濫伐等現象。
3.3.2 提高森林防火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森林火災及病蟲害會直接影響森林資源的保護效果,大規模的森林火災和病蟲害侵襲,會對森林資源造成毀滅性傷害,同時,森林火災還會造成嚴重的自然環境污染,破壞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影響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為此,森林資源管理部門需高度重視森林火災及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確保林木健康生長。1)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部門可通過種植混交林,優化林分結構,避免同類林木互相傳播病蟲害[5]。同時,管理部門可利用智能監控設備實時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識別病蟲害的種類,提高防治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2)森林火災防治。森林管理部門可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森林防火機制,科學開展森林災害預測工作,創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森林火災保險系統等措施提高對各類森林火災的控制能力。例如,運用遙感技術、GIS技術等現代科技加強對森林資源的實時監測,對森林火災進行預警,及時捕捉森林火災隱患,降低火災發生率,發現森林火災后,快速制訂處理方案,避免火勢擴散。
3.3.3 提高人員專業素質
森林資源的保護、監督和管理工作都需要依靠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有重要影響。為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效果,森林資源管理部門需建立專業管理團隊,加強對工作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考核,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為森林管理奠定堅實基礎。1)管理部門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培訓,豐富工作人員的林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用先進的林業管理理論與經驗指導森林管理工作。2)地方自然資源局可通過開展專家講座、開展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組織各站所、各鄉鎮林業技術人員及公益林管護人員參加培訓,使相關工作人員全面了解森林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豐富工作人員的護林知識,提高護林技能。
3.4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工作
森林資源保護關系到生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森林資源保護不僅需要政府和林業管理員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還需要提高群眾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為此,玉溪市林業局、政府部門除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落實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之外,還需要全面提高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構建全民森林管護經營模式。1)政府部門可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向大家普及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普及我國林業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民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森林資源,并對亂砍濫伐等現象進行監督。2)政府部門可將森林管護工作與林農的經濟收益相結合,通過保障和提高林農的經濟收益,進而提高林農對森林管護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度。在實際工作中,森林管護團隊要加強與林農的溝通、正確引導林農進行森林資源保護并結合當地林業發展情況,制訂森林經營管理策略,推動林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森林資源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環境資源和經濟資源。但由于人們長期濫用森林資源、大量砍伐樹木,導致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自然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因此,政府部門需通過加強生態保護、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構建專業的管理團隊、提高森林災害防治的能力等措施,提高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水平,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雷,于海闊.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34):93-95.
[2] 孫壽宗.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及防火措施[J].農家參謀,2022(6):150-152.
[3] 丁西鵬.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分析[J].河南農業,2022(11):57-58.
[4] 夏政旭.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探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1(8):108-109.
[5] 凌利.解析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J].現代園藝,2019(24):156-15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