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羽 王宇桃 韓艷英 葉彥輝
摘 要 西藏是我國果樹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通過分析西藏果園發展現狀,認為西藏水果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包括果園管理粗放,缺乏技術指導;生產成本高,銷售困難;品種結構不合理及產業化水平低等,結合西藏生產實際,提出引進技術人才,科學管理果園;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引進、培育新品種及提高水果產業化水平等建議,為西藏自治區水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果產業;現狀;建議;西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54
西藏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是青藏高原的主體,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氣候獨特且復雜,總體上呈現出西北部嚴寒干燥、東南部溫暖濕潤的特點。因此,從東南到西北的氣候類型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和高原寒帶等。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于地勢的上升,溫度逐漸降低,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的垂直變化。
西藏地區地形復雜多樣、生態氣候類型極為豐富,其間蘊藏著豐富的果樹資源[1]。西藏平均海拔3 100 m,無霜期為185~221 d,平均為203 d,年平均氣溫16.1~16.9 ℃,絕對最低溫度為-17.3 ℃,年平均最低溫度1.0~3.3 ℃,年降水量634.2 mm,全年日照時間1 988.6 h。在冬季西風和夏季西南季風的交替控制下,西藏的旱季和雨季分明,旱季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雨季為每年5—9月,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嚴重不均,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 000 mm,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 mm。西藏地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果樹的生長、果實的著色及糖分積累。
1 現狀
根據最新出版的《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2020年我國水果生產穩中有增,果園面積和水果產量較2019年分別增加了36.96萬hm2和1 291.52萬t。截至2020年,西藏的果園面積為0.42萬hm2,占全國的0.03%,同比減少21.64%;水果產量為2.16萬t,占全國的0.01%,同比減少9.24%[2]。
西藏主要種植的水果為蘋果。截至2020年,西藏的蘋果生產面積為0.17萬hm2,占全國的0.09%,同比減少37.04%;蘋果產量為0.80萬t,占全國的0.02%,同比減少了20.00%[2]。林芝市是西藏栽種蘋果最多的地區,栽種品種約有80多個,主要栽種品種有金冠、元帥、祝光、紅玉、白龍和國光等[3]。蘋果在林芝市經濟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蘋果生產也已成為林芝市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對于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其他地區蘋果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種植品種也在不斷地豐富中[4]。
西藏的梨生產面積為0.03萬hm2,占全國的0.03%;梨產量為0.14萬t,占全國的0.01%,種植規模和產量與2019年基本相當[2]。目前,西藏保存的梨品種(系)約有60個,砧木種類6個,并在不斷豐富中。但在生產中栽培面積較大的品種卻不多,其中著名品種有烏梨、斯梨、蘋果梨、巴梨和茄梨等[5]。林芝市尼洋河流域是西藏主要的果樹生產基地,從1966年開始引進梨優良品種進行栽培試驗,至今已有砂梨、白梨和西洋梨等3個種10多個品種,栽培面積還在逐漸擴大[6]。近年來,西藏的科研工作者陸續從內地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如黃金梨、紅香酥、華山梨、中梨1號、南月、晚秋黃、黃冠、黃金、紅茄梨、綠寶石梨、翠冠梨、紅太陽梨和玉露香梨等,當前正在積極試栽推廣中[7-9]。
西藏的柑橘生產面積為0.02萬hm2,占全國的0.01%;柑橘產量為0.05萬t,占全國的比重可以忽略不計,柑橘生產面積同比變化不大,但產量減少了16.67%;西藏的葡萄生產面積為0.02萬hm2,占全國的0.03%,同比增加了一倍;葡萄產量為0.12萬t,占全國的0.01%,同比減少14.92%[2]。此外,西藏還種植有桃、杏、藍莓、香蕉、櫻桃和草莓等水果。
2 存在的問題
西藏海拔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工業污染少,在水果生產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但是,西藏的水果產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2.1 果園管理粗放,缺乏技術指導
西藏絕大部分地區土壤肥力低,耕地土層薄,果園存在漏水漏肥問題[10]。因為缺乏專業技術指導,果園大多采用傳統的土肥水管理方式,導致土壤生態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果農澆水多采用大水漫灌,施肥依靠傳統經驗,濫用農藥、化肥等問題嚴重[11]。同時,由于資金的缺乏和工作環境艱苦等種種原因,整個西藏都缺乏專業人員指導果農進行果樹栽培、管理等工作,果農也沒有水果保鮮、水果加工等概念。整個水果產業都停留在比較初級的狀態,難以形成成熟的產業鏈。此外,西藏冬春季氣候干冷、多風,導致果樹幼苗期經常出現枯萎甚至被凍死的現象,這也是制約西藏地區果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0]。
2.2 生產成本高,銷售困難
西藏水果生產成本較高,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1)水果生產周期長。果樹一般都要種植幾年之后才能結果,前期投入較大,果農參與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2)物資成本高。由于大部分物資都是內地調運過來,導致投入品成本居高不下。3)勞動力成本高。西藏地處高原,環境條件艱苦,勞動力價格高。4)銷售困難。銷售困難主要是運輸成本高,相對于內地,西藏地區信息閉塞,交通不發達,水果銷往內地成本較高,空運大概需要10元·kg-1,整車汽運大概需要2元·kg-1 [12]。
2.3 品種結構不合理
西藏的果園發展仍處于初始階段,果園種植樹種、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如蘋果,以黃、紅元帥為主,品種單一[13]。果園種植品種質量參差不齊,不同成熟期品種搭配不合理,容易形成市場空白期,也會造成收獲期大量水果同時上市嚴重影響市場供求關系,導致水果售價如“過山車”一般[14]。例如,梨的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的比例約為3%、95%和2%,梨成熟期過于集中導致中熟品種售價過低,影響果園效益[5]。果園種植品種單一,也難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無法與內地水果競爭。此外,西藏自治區的果樹種植區域集中在林芝、昌都和山南等地,各地發展水平很不均衡,且果樹樹體老化、品種退化等問題也應當引起重視。
2.4 產業化水平低
西藏的果業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運輸線路較長、道路條件較差、較少對水果進行采后處理和包裝及銷售地點不固定等,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水果的損傷率和腐爛率,制約水果產業發展。多數果農缺乏采后處理意識,導致水果無法長久貯藏;銷售體系不成熟,收獲季節大量水果上市導致無法快速銷售,水果價格低,甚至部分水果只能爛在地里,給果農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15]。即使部分果農會將水果制成果干,但是由于市場更偏向新鮮水果消費,果干很難銷售,而且干果的營養損失嚴重,難以與鮮果媲美。
3 發展建議
3.1 引進技術人才,科學管理果園
1)針對技術人才匱乏的問題,西藏應注重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同時注重本地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本地高校合作,完善果園管理技術,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的果樹管理人才扎根基層。在人員、設備、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做好基層技術推廣人員的穩定工作。2)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學習會議、組織外出參觀、考察、發放學習資料等各種形式,推廣果園管理技術,引導果農注重土肥水管理,做好科學施肥。例如,使果農明白施肥時期、施肥量的重要性,注意無機肥料與有機肥料的結合,加強腐熟的牛羊糞、雞糞、豬糞和秸桿肥等農家肥的使用,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保持土壤肥力。
3.2 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
1)在果農建立果園時,政府出臺租地優惠政策、降低貸款利息、按照種植面積給予補貼等,提高果農建園積極性,解決果農資金不足的問題。2)可通過規劃區域設廠、幫助租地、降低企業貸款利息、設立辦廠補貼等,吸引內地企業到西藏開設新廠,解決果實生產中物資供應的問題。3)通過提高就業、租房等補貼標準,提高當地農牧民就業積極性,或吸引內地農民進藏務工,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加快建設鐵路、公路等,使交通更加發達,從而
降低運輸成本。
3.3 引進、培育新品種
1)在引進新品種時,要考慮當地已有品種,注意早中晚熟品種的搭配,避免果實同時上市。例如,西藏蘋果的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的占比分別約為3%、95%和2%,在引進蘋果新品種時,可以優先引種優良的早熟品種(如煙香玉、華瑞、六月紅、華丹等)和晚熟品種(如華優甜娃、華紅2號、冀蘋4號、華蜜等),在延長蘋果供應期的同時,避免集中大量上市難以銷售。2)新品種的引進也要考慮市場的需求,可引進不同口感、不同特點的品種,盡量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如在引進梨品種時,可引進肉質細脆的梨品種(如華香脆、粵引早脆梨、迎秋梨、玉翠香等)、口感偏軟的梨品種(如紅豐梨、紅茄梨、喜水梨、林金梨等)、紅皮梨品種(如紅日梨、紅香蜜、金彤梨、紅豐梨等)等。3)引進新品種不僅要考慮其在西藏的種植適應性,也要考慮市場競爭力,可通過市場調研的方法,選擇已研究成熟的優良品種進行引種。4)西藏自治區具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可通過實生選種、雜交育種、芽變育種、誘變育種和生物技術育種等培育新品種。西藏果樹生產區域集中,可安排果農跨地區學習交流,促進當地果樹產業發展。對于樹體老化、果品變差的果樹,可逐步通過適度修剪、嫁接換頭等更新復壯技術恢復產量。
3.4 提高水果產業化水平
1)保鮮措施。水果在采收后應及時進行采后處理,如噴淋藥水處理、預冷處理、鈣處理、臭氧處理、熱處理及1-MCP處理等,均可減少采后病蟲害的發生,延長貯藏時期;還可在生產基地建立大型的果品貯藏保鮮庫,如恒溫庫、冷藏庫,實現水果就地貯藏保鮮。2)分級。為了便于貯存、銷售,采后應按果實大小、色澤、果形、光潔度、病蟲害、機械損傷等進行嚴格分級。3)貯藏。水果的采后貯藏主要有常溫貯藏、低溫貯藏和氣調貯藏,3種方法都可有效延長水果貯藏時間,保持水果品質。氣調貯藏在貯藏效果上顯著優于機械冷藏[16]。4)其他。對水果進行軟包裝,也可減少水果在運輸途中的損耗。將水果用于制造飲料、罐頭、果醬等也是西藏自治區水果產業發展的出路之一。政府可以幫助果農設立水果固定銷售點,專門銷售特色水果,在方便消費者購買的同時提高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段盛烺,宗學普,段玉春.西藏果樹的種類與地理分布[J].中國果樹,1984(2):20-26.
[2] 張放.2020年我國水果生產統計簡析[J].中國果業信息,2021,38(12):29-39.
[3] 蔡盛華,蔡子堅.西藏林芝地區果樹新品種引種概況及綠色生態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07(3):17-18.
[4] 路貴龍.西藏蘋果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9,9(1):30-34.
[5] 路貴龍,代安國,崔永寧,等.西藏梨發展現狀及展望[J].西藏農業科技,2018(3):68-71.
[6] 任光華,賴世登.西藏尼洋河流域果樹資源及其開發途徑探討[J].自然資源學報,1993(4):340-346.
[7] 王國偉,韓艷英,南吉斌,等.四個梨品種在西藏林芝的生長表現及光合特性[J].北方園藝,2021(4):17-25.
[8] 韓艷英,劉成鳳,高毅,等.西藏林芝市6個梨品種的光合特性研究[J].高原農業,2020,4(4):363-369.
[9] 葉彥輝,高毅,韓艷英,等.5個梨品種在西藏林芝的引種表現及光合特性[J].高原農業,2019,3(6):615-622.
[10] 曾秀麗,扎西,王玉霞,等.西藏桃生產的現狀和問題[J].西藏科技,2012(6):14-15.
[11] 次仁旺珍.西藏米林農場水果農藥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7(4):80-82.
[12] 清揚.西藏林芝果園主的雄心、野心和擔心[J].中國果業信息,2019,36(10):1-12.
[13] 鄒雨婷,索朗曲珍,黃鵬程,等.西藏地區蘋果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西藏農業科技,2020,42(2):69-72.
[14] 德慶措姆,布窮.嘎瑪果園果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西藏科技,2004(5):59-61.
[15] 王玉霞,安姬.西藏水果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西藏科技,2005(12):10-13.
[16] 高習習,廖梓懿,劉洪沖,等.蘋果采后處理與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保鮮與加工,2021,21(6):138-14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