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輝
近年來,廣西高職院校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初顯,有力推動了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和內涵發展。但就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集聚的現狀來說,整體上表現為各院校人才引進成效參差不齊,人才集聚仍顯不足,而影響其高層次人才集聚的因素主要為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綜合環境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以及人才集聚機制不完善等。本文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當前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集聚現狀和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一些探討,以期能夠為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高職院校43 所,教職工24370 人,專任教師18877 人,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50.1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比例26.51%。從目前廣西高職院校的師資保障情況來看,在教師數量方面基本能夠滿足高職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一般性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取得較大進展,從2014 年到2021 年,專任教師的總數從9585 人增長到了18877 人。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從各大院校公布的師資隊伍結構數據來看,各院校均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采取了多種途徑和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020 年以來,共引進12 名正高職稱人員、博士、行業企業大師名匠等優秀拔尖人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在近三年內柔性引進高層次及高技能人才35 人(其中包含院士2 名,自治區級以上非遺傳承人、技能大師14 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群領域博士/教授10 人),全職引進高層次及高技能人才39 人,集聚了一批與學校發展定位相匹配的高層次及高技能人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已引進博士3 名、引進碩士60 名,其中在2021 年度共引進和正在引進知名專家學者和高層次人才10 余名;廣西水利電力職業學院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11 人,2021 年引進高層次優秀博士2 人,引進緊缺人才66 名,選拔5 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從2020 年9 月至今,引進專業領軍人才5 人,高技術高技能人才8 人,建立博士工作站2 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9 個。北海職業學院2021 年通過商調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12 人,從行業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55 人。
從廣西各高職院校發布的《2022 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來看,高層次人才引進均是各大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與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從現狀和結果來看,顯然并不盡如人意,人才集聚仍顯不足。除南寧職業學院、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學院和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少數幾家院校外,其他院校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成效并不明顯,如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只有3 人,在全部專業教師中占比僅為0.66%;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6 人,廣西理工2021 年引進和培養1 名博士。很明顯,當前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集聚主要體現在了一些處于區內高職教育“領頭雁”的院校,即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學校、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等。從目前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途徑和方式來看,引進博士研究生學歷人才、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以及企業優秀人才是主要類型,而在引進方式上,則是直接引進與柔性引進并舉,其中,柔性引進在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美國學者默菲等人的研究結論,經濟因素是驅動人才流動的關鍵因素。由于經濟發達地區的社會勞動報酬率要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此,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總是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廣西地處我國華南地區,東界廣東、西與云南毗鄰,東北接湖南。根據廣西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 年廣西全區GDP24740.86 億,實際增速7.5%,在全國31 省中排名第19 位。從經濟發展規模上來看,廣西在全國排名屬于中下,但GDP 幾乎是鄰居廣東的零頭,與湖南相較也相去甚遠,甚至不及云南。高層次人才的流動選擇基本是著眼于全國范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和省份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此外,高層次人才的流動還存在一個客觀因素,就是從弱勢行業向優勢行業流動,在這一點上,廣西相較于廣東、湖南也不具備優勢,無疑也對其人才集聚產生重要影響。
1.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缺乏創新。目前廣西各高職院校的高層次人才引進,主要途徑包括直接與各大高校聯系招聘應屆畢業生、在各類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發布招聘信息、參加區內外各種人才招聘會來進行人才招聘、學校教職工和其他人員推薦介紹引進等;引進方式主要采取入編、人事代理、掛職鍛煉、校外借用以及特聘等。這些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途徑和方式基本都屬于常規操作,其他省份的高職院校也在使用,那么在廣西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高層次人才的集聚自然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2.高層次人才引進缺乏長期性、系統性的戰略規劃。就目前廣西各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開展情況來說,明顯存在主動性不足、規劃性不強的問題。高層次人才屬于一種稀缺資源,其引進吸收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才能取得實效。以從高校直接招聘應屆博士研究生來說,在招聘季拼待遇、拼福利、拼政策,顯然廣西各高職院校并不具備優勢,甚至可以說存在先天劣勢,拼到最后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只關注人才的學歷條件,而不得不放寬學校的學科和專業建設需求,導致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質量大打折扣。高層次人才引進的一些短期行為,缺乏長期的目標人才庫建設、跟蹤評估等,嚴重影響了廣西高職院校在高層次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3.高層次人才集聚的質量評估存在不足。廣西高職院校目前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過程中,重點強調的是對人才學歷、職稱等指標的考核,而忽視對工作經驗、能力以及其他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評估;在人才質量評估過程中也比較模式化,基本遵循材料考查、筆試、面試的流程,在考核程序設置和流程環節的把控上也不夠嚴謹,實質上并不能真正對人才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考核。
總的來說,當前廣西高職院校在高層次人才集聚方面已經形成一定的效應,各院校通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吸收,極大地推動了學科建設和內涵發展。但就現狀而言,存在的不足也是比較明顯的,高層次人才集聚在量、質兩個方面均有待進一步加強,集聚效應只能說初見成效,與廣西高職院校在“十四五”時期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的人才隊伍建設要求仍有較大差距。針對影響廣西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集聚的相關因素,各院校還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總結經驗和不足,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吸收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從而為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打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