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見
當前階段,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河南省就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并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與此同時,伴隨經濟增長不確定因素增多,河南省就業總量矛盾持續、結構性矛盾凸顯,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難度也在加大。對此,需要及時總結研判,調動各方積極因素,推動實現就業工作持續改善。
總體上看,當前河南就業工作穩中承壓、好于預期。2021 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達125.4 萬人,超額完成110 萬人的預期目標。2021 年12 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3%,城鎮登記失業率3.4%,均低于預期控制目標。
通過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實施階段性降、減、緩、免、返社保費以及各類補貼補助政策,支持培訓穩崗、留崗,加大創業貸款支持力度,擴大就業見習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有效減輕企業負擔,穩就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
針對不同群體,采取多種措施,各類重點群體就業持續好轉。全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情況好于預期,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持續擴大,各類困難群體實現穩定就業,確保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為提升勞動者整體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各相關部門持續推進技能河南建設,擴大培訓種類和規模。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人次、新增技能人員取證人數和持證率均有明顯提升。
發揮各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促進人崗精準對接。提升勞務派遣系統行政許可服務水平和能力,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持續優化全省“互聯網+就業創業”信息系統,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從宏觀經濟發展情況看,河南就業面臨經濟恢復回穩與下行壓力并存的復雜形勢。一方面,隨著政府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出現持續恢復回穩。河南經濟除2020 年第一季度出現明顯下滑,以后各季度基本有序恢復。2022 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增長4.7%。新設市場主體29.4 萬戶,實有市場主體864.4 萬戶,同比增長8.4%。另一方面,近些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河南經濟增速出現減緩。從全國來看,目前河南經濟增速連續兩年和2022 年第一季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其他經濟大省總量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梢姡幽系凸绕趹獙ν话l風險、實現持續均衡發展的底蘊尚需增強,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會影響社會就業的平穩運行。
現階段,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河南就業在產業行業和單位類型等方面出現一些結構性特征。
前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上升,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在增強。但是現階段,以服務和流通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就業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由于行業特點和運行周期不同,受突發因素影響程度差別很大?,F階段來看,住宿餐飲、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消費服務類行業運營情況與整個經濟波動關聯度最高。考慮到大眾生活方式和消費心理持續變化,預期這類行業短期內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比較困難,而這些行業通常勞動密集、用工規模較大,帶動新增就業效應明顯。如果這些行業不能盡快恢復和實現增長,對整個就業市場影響較大,行業職業調整轉換帶來的摩擦性風險會增大。
近些年,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對城鎮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體。現階段,中小微企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此類企業運營和招聘需求短期內全面恢復比較困難,求職者對進入此類企業就業的熱情也在下降。但是,中小微企業具有分布范圍廣、投資較小、運營靈活的特點,在經濟困難時期更容易發揮“穩就業”的作用。對此,政府應采取多種扶持措施,促進這類企業盡快恢復生機,充分發揮其帶動就業的作用。
當前,河南省新經濟形態發展加速,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通過各種靈活形式實現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如鄭州“UU 跑腿”業務和用工量增長迅速,據了解目前“UU 跑腿”全國注冊“跑男”規模在500 萬人左右,僅在河南就有70 多萬人,且仍處于持續增長期。這類企業的發展,將為河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必將成為帶動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
當前,受宏觀經濟波動、市場供需節奏變化等方面影響差異較大,重點群體就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
一是供給多方疊加、總量短期大增。畢業生總量連創新高,受疫情及國際關系變化影響,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增多、出國留學人員大幅下滑等,高校畢業生就業供給短期大增。河南省高校畢業生總量已連續4 年位居全國首位,2022 年又創新高達81.7 萬人,如加上往屆累積尚未就業人員和留學歸國學生,今年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總量預計超過100 萬人。二是“緩就業慢就業”現象突出。當前,除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部分行業企業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因各方面保障性相對較強,對高校畢業生群體的吸引力大增。如2021 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計劃招錄7901 人,實際報名人數近50 萬人,總體競爭比超過63 ∶1。其他各類公招公考,競爭情況都很激烈。此外,選擇讀研讀博、專升本等“慢就業”的比例明顯增大。據河南省教育廳有關數據顯示,“2022 年全省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37.9 萬人,增長率25.5%,考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全省參加專升本考試的畢業生總人數在20 萬人左右。對此,除去部分在職報考人員,按30%的考研錄取率、40%專升本錄取率大致估算,當前全省每年大概有20 萬—30 萬高校畢業生存在就業延緩。隨著考試結果確定,這類學生很大一部分會再次集中進入就業市場或繼續準備升學考試,從而加劇階段性就業供需失衡。此外,“雙減”政策引發教育培訓行業整體性大幅度收縮,高校畢業生就業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是人力資本短板更加突出。當前,宏觀經濟出現短期、階段性波動,勞動力市場正常運行秩序和供需穩定受到影響。特殊時期,農村勞動力文化、技能素質不高的人力資本短板更加凸顯,這也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河南就業最需要關注的難題之一。二是普通勞動力“就業替代”速度加快。當前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無接觸經濟”的活躍,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明顯加速,由此帶來的就業替代步伐加快。農民工較多從事的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崗位,部分低技能、重復性、常規性操作類崗位將會被替代。三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短工化”。當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就業心理和就業期望變化明顯,不少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進廠從事流水線崗位,更愿意選擇“外賣、跑腿”等相對自由靈活的就業崗位,存在就業“短工化”趨勢。
河南是人口大省,就業困難人員總量規模較大,各方面政策安置任務較重。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公益性安置政策不斷擴展和延伸,公益性崗位挖潛的難度日益增大,就業渠道越來越窄,政策整體效用出現一定程度的弱化,剩余需要安置的勞動力基本上是就業意愿差或確實沒有就業能力的人員,已安置人員也存在再次失業的風險。新冠疫情突然暴發并持續,很多行業經營形勢發生轉變,用工量大為減少,社會整體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劇,靠政策扶持來促進實現困難人員規模化就業,實施的成本越來越高,安置難度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