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譚姝琳 任思锜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四川成都 610400)
城市品牌(Urban Brand)的概念出自Kevin Lane Keller的著作《戰略品牌管理》,他認為品牌化具有普遍性,除了產品以外城市同樣可以成為品牌。杜青龍(2004)認為,城市品牌是一所城市在要素稟賦、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勢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化優勢。
關于南充城市品牌定位的研究較少,張德利(2009)認為,要打響南充的城市品牌,需從“產業、企業、政府”三個層面共同著力,但是該文章并未對南充的城市品牌進行深入研究。中國其他地區的城市品牌研究較多。吳芳芳(2012)實地調查了南昌相關信息,采用扎根理論對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將南昌定位為“樂活新城”;黃爾(2019)根據城市品牌定位基本理論分析梧州市現狀并提出將梧州發展成文化旅游品牌城市;陳儀(2017)通過“大五”模型、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上海品牌定位的認同情況,但該方法選取指標不夠全面;顧愛華等(2022)分析歷史建筑對城市品牌的重要作用,并從歷史建筑的保護、優化等角度,為沈陽塑造城市品牌提出建議。
還有學者從國際化的角度對中國的城市品牌進行研究。鄭晨予等(2020)分析了中國三大城市(北京、上海、香港)在國際上的城市品牌競爭力,并從5個方面突出城市間的差異化問題;劉曄等討論了城市品牌國際化的必要性,并為雄安新區國際化提出建議;姚曦等從城市品牌國際傳播效能的角度,從三個維度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分別是價值層、交互層和網絡層,對城市品牌的國際傳遞效能進行評價。
差異化的城市品牌定位可以推動城市對外交往和發展。如何發掘一條既適合自身條件又不會陷入與其他城市發展趨同的境地是南充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南充與四川省各地區城市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從差異化的角度對南充城市品牌進行定位研究。
本文根據科學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借鑒Anholt的城市品牌維度6項指標并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從經濟、文化、環境、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科技、就業等方面全方位地選擇36個指標。這些指標代表了城市發展的總體情況,涵蓋了城市競爭力的各個方面,具體指標及釋義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品牌差異化定位指標選擇
本文選擇了四川省21個市(州)作為城市差異化定位測度的樣本。數據來源于四川省統計局、四川生態環境廳、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數據年份為2019—2020年。
本文通過SPSS軟件包26版本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然后通過因子分析法對21個市(州)的各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樣本數據的適用性檢驗顯示:KMO取值為0.677,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為3847.3,而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樣本數據通過檢驗。接著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樣本數據采用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提取因子,最終有6個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它們的特征值從大到小依次是20.307、4.488、2.165、1.822、1.164、1.066,對應的方差解釋率依次是59.727%、13.199%、6.367%、5.358%、3.422%、3.136%。累計方差貢獻率91.208%,表明這6個公因子包含樣本數據的大部分信息。
根據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知,公共因子F1提取的各個指標從大到小依次是x36、x1、x31、x27、x30、x34、x19、x6、x33、x7、x16、x10、x20、x25、x26、x8,由于指標較多,此處僅展示大于0.8的指標,說明F1在科技、醫療、教育、生活水平上有較大的比重;公共因子F2提取的指標是x3、x4、x11,說明社會經濟、服務占比較大;F3提取指標為x32、x5、x9、x22,說明F3在交通、社會經濟、文化和旅游等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指標上有較大作用;F4提取的指標為x22、x23,表示該因子在境外旅游方面載重較大;F5提取的指標為x29,說明在環境保護上的占比較大;F6提取指標為x13、x2,表示其在投資和住房上有較大比重。而綜合評分F用公式表示為:

為了對比四川各城市的城市品牌特征,分析各城市的優勢,本文分別將6個公共因子、綜合評分F在不同城市中的得分從大到小排序后篩選出前10的城市,評分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城市品牌綜合評分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成都、綿陽和南充,但成都的評分系數遠高于后面的所有城市,并且只有4個城市的綜合評分為正數,說明其他城市與成都在城市品牌打造方面具有較大差距。

表2 四川省排名前10城市品牌差異化得分
從公共因子F1來看,排名前10的城市有6個系數為正,但成都在科技、醫療、教育、生活水平方面遠超其他城市;F2表明在排名靠前的城市第三產業占比較大、工資水平較高;F3在涼山、甘孜、宜賓和南充這四個城市的取值較大;F4所代表的國外旅游成都位居第一,但是評分均小于1;F5評分前10的城市評分均為正數,說明四川對于環境保護較為重視;從F6可以看出,樂山、阿壩、廣元等城市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較快,居民有較大住房面積。
從綜合評分F來看,南充市在四川省排在第三位,城市品牌評分為0.114,說明南充的城市品牌綜合排名在四川比較靠前,城市品牌的綜合競爭力、吸引力相對較強。但與第一名差距較大,說明南充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進一步分析,6個公共因子中有5個的前十名中都包含南充。南充相比于其他地區最具有競爭力的方面在于F5、F3,表明南充在污水處理、文化站建設、A級景區建設、工業效率提升方面在四川省均具有較大的優勢。由于F1在品牌建設中具有較大權重,而且南充該因子的得分排名靠前,說明南充在科技、教育、醫療和生活水平方面超過四川大多數城市,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但也應注意到南充在F1方面的得分相較于綿陽、宜賓、德陽仍有較大差距。
城市化的步伐伴隨著激烈競爭,城市品牌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立足于城市的特征和優勢打造獨特的城市品牌,有助于城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本文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將四川省21個城市的36個指標進行對比和排名,發現南充市在城市品牌綜合得分排名第3,表明南充市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成都和綿陽的差距依舊很大,說明南充的城市品牌競爭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