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陳家驥 魏志宇
(1.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1;2.吉林藝術學院東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 吉林長春 130012)
會展業,是會議業、展覽業、節事活動和獎勵旅游的總稱,會展專業的課程則是涉及會展業項目活動相關方面知識。因此,會展專業課程教學包含當時時代下的時事熱點、新聞政治等方面,會展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思政教育極為重要。
會展業屬于朝陽產業,是新興的第三產業,同樣是現代服務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被譽為新時代下的“黃金產業”。世界各國為彰顯本國的綜合國力,通常會在著名會展活動上爭奪主辦權,如奧運會、世界博覽會等。同時,會展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大型會展活動不僅會帶動周邊餐飲業、旅游業、住宿業等會展行業的經濟收益,還會提高舉辦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由此可見,會展業是一項充分展示國家軟、硬實力的平臺,學習會展專業知識的高校學生更應接受較為完善的思政教育,但在實際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現了思政課程“兩張皮”的現象。
在會展專業知識學習、會展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部分高校過度重視會展專業知識性、參與性、創新性等方面的教學,將重心放在會展專業知識儲備與專業能力的培養上,注重造就專業型人才。高校的做法有利于加強學生心中會展專業的概念,使其在認知學習的過程中深入體會到會展業為城市帶來的經濟、文化、美育等方面的基本價值,從而提高學生會展方面的專業能力,加強學生對會展項目的深層次認知。但會展專業知識課程的增加,相應的思政教育課程會隨之減少。在現如今互聯網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下,西方媒體的不斷滲入,西方國家意識形態也無時無刻地滲透進高校。網絡已經成為新時代青少年群體不可缺少的部分,網絡也會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青少年群體主觀意識強烈,分辨是非能力薄弱,西方意識形態的滲入影響著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隨之凸顯,但思政教育課程或活動的減少,學生有力抵制西方反動意識的滲入能力降低,部分學生受到負面影響,會直接降低其道德品行,導致部分學生走向極端。而會展專業是國家軟、硬實力綜合展示的平臺,舉辦會展項目活動時,會展專業人才的品德形象會直接影響展會形象,負面信息影響傳播范圍廣、傳播力度大,而國際大型展會,不僅展示的是個人、城市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國家在國際中的影響力。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緩慢。以會展專業為例,思政課程體系不完善,未形成體系的思政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對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意識薄弱,教師思政專業能力缺失,并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錯誤認識,將思政教育培養工作認為是專業培養的附加產物,種種不利于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因素,進一步導致思政教育環節薄弱或缺失。現如今,許多高校陳舊的思政教育課程、龐大的專業教學體系、專業思政教育師資團隊的缺失等盲目因素,無法發揮思想政治建設在高校大學生心中的引導作用、無法給予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高校教育中深受應試教育的束縛,重點關注專業能力培養,思政教育僅保留在說教、理論層面,無法深入開展思政活動,導致思政教育過于形式化,再次沖擊著思政教育完整的環節體系。
思政教育在培養人才中應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內做思想上的歸化,于外做行為上的歸化。而培養會展人才實踐能力的價值邏輯更應以實踐為主體,同時創新教學工作機制,才能做到學深悟透、以學促做、心行一致、知行合一。
在初級階段的思政教育,應主要停留在傳授理論知識的途徑上,而要深層次地培養思政意識,則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做到對黨偉大精神的踐行中完成,蘊含偉大建黨精神的黨史故事、黨史事跡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強的優勢,更容易融入現實性、對象性、感性認識強的實踐教學中,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1]。以會展專業為例,除了在思政課程中學習,高校還應組織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如參觀紅色革命遺址、革命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等,應充分發揮紅色基地、場館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思政教育觀念,并體會展館內會展類專業知識。很多紅色展館內需要思政教育,而紅色會展活動可以填補場館內思政教育的空白。將紅色展館作為課程思政的主要實踐活動基地,通過觀摩實踐活動基地內的人物事跡、革命故事、烈士紀念碑等內容,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處紅色思想中,實現思政教育融入實踐能力的發展中。在實踐活動結束后,高校應主動要求學生策劃紅色會展活動項目、撰寫相關心得體會、開展思政教育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學生內心深處體會到紅色精神的魅力所在,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的偉大功績。在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總結并歸納上傳新媒體平臺,構建新媒體平臺活動實踐基地,既可以體現思政意識力量所在,又能培養會展專業活動推廣能力。新媒體平臺中,推送活動實踐的相關文章、心得、照片,將思政教育打破地區、地域的空間限制,發揮其教育效益最大化,提供會展專業與思政教育更廣大的實踐平臺,從而促進會展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思政教學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方式,如何效益最大化地發揮思政教育在會展專業教學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培養會展專業學生能力,需要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2],青年群體正確的政治方向與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而青年群體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體現在教學工作中。以會展專業為例,創新會展教學的工作機制,旨在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的價值邏輯。創新教育價值,有助于會展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黨史觀,使其更加堅信中國共產黨,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力量,從主觀情感上熱愛黨、國家、民族,從行動上踐行社會主義偉大精神。創新教學價值,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性,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采用課堂形式講師單方面的敘事,枯燥、乏味的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文字訊息,部分學生會產生排斥情緒。但創新后的教學會使紅色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活”起來,以鮮活的故事賦予理論知識生動、具象化,使課堂更具親和力。創新教學工作,更有利于真正地發揮思政課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
立德,就是堅持教育為首;樹人,便是要求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所在,在新時代思政教育背景下,需要在教學目標、師資團隊、專業融合三處痛點上對癥下藥,將高校立德樹人的立身之本落到實處。
現如今,各高校為培養思政意識的同時不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采取結合思政做加法的方式,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做加法,在教授專業課程的同時,結合思政教育。以會展專業為例,在高校思政教育能力薄弱、教學方式落后的前期,這種方法是初步步入思政教育的必要一步,但隨著思政教育的推進,這種方式的弊端逐步顯現,如缺乏完整體系的思政教育成果甚微;部分教師無法兼容兩者的重心,導致思政教育或專業課程受阻等,思政教育未滲透到教學的“骨髓”中,導致以上思政教育產生弊端。因此,明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是提高會展專業人才思政意識至關重要的一點。課程思政教學要與學科邏輯、知識邏輯、價值邏輯及歷史發展邏輯緊密結合,“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專業課程”,盡量避免隨意性、機械性和碎片化嵌入[3]。由此可見,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輔相成的作用,其中思政意識作為推動專業知識的隱性基因,滲透在專業能力學習過程之中,零散的思政教育課程不僅做不到培養專業人才的思政意識,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提高思政能力的關鍵在于明確目標、精準打擊,嚴禁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胡拼亂揍,應將思政教育一直滲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以會展專業為例,思政教育應滲透在學習教材、教學方法、課程案例、課后生活之中。教材與教案作為高校教師傳授知識的載體,教材的價值導向直接對學生心理建設起到引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價值取向,明確思政教育目標,才能獲得思政教育的最大效益。
思政教師團隊是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是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直接承擔人員,因此思政教師的思想道德水準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的思想建設水平。就會展專業而言,學院應健全思政教師師資力量,擴充除會展專業知識教師外的師資力量,引入高道德水準的專業思政教師。此外,高校還可以采取打造雙素質型師資團隊,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會展專業教師的教學重心,促使思政教學與會展專業知識教學持平,提高在校專業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對教師進行集中化、程序化、考核化的思政教育培訓,進一步提升教師思政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優秀的教師應為學生的引導者、教育者、啟發者,除課堂學習之外,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思想觀念問題,用柔和的教導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并為其疏導負面、消極情緒。學校除了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外,還應鼓勵教師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學習的方式提高思政覺悟。隨著思政教育優化的全方位推動,部分教授舊式的教學模式也應做到推陳出新。高校中老教授的年齡基本偏高,很難接受當下思政教育體系模式,通常會依賴舊的思政教學模式,而通過陳舊的教學模式來分析現代化的思政教育體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思政教育結果的落后性。因此,高校老一輩教師在思政教育中應聯系現如今的實際情況,創新思政教育模式。除了思政師資團隊自身過硬的思政理念外,還應在思政教學中注重情感建設力量,豐富的情感建設是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強有力的基礎。
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創造性的轉化[4],以教育育人的本質出發,注重教學的過程,在教學途徑中實現思政與專業教學的完美融合。以會展專業為例,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完美融合,重點體現在革新教材與優化課堂兩個方面。高校的教材是會展專業知識教學的主要載體,教材的知識體系對學生價值觀念有引導性作用。因此,教材一定要做到根植思政意識的基因,采用有思政教育背景的專家教授編纂專業教材,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挖掘思政意識。專業教材課程結合思政教育不只是在基礎上做到一加一的加法工序,而是在原有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融入思政教育完整的知識體系,并要把握融入時機、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地加入思政元素,而應將思政觀念與專業知識合二為一,以思政教育為隱性基因、專業知識為顯性肉體,在閱讀學習教材時耳濡目染地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高校的課堂是會展專業知識教授的主要渠道。思政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將思政意識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者之間平衡重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價值觀念中樹德育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而在思政教育或主觀意識形態較強的課堂上,更應牢牢把握正確的思想引導,充分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拒絕課堂重教學輕教育的現象。在課堂建設上,基于原先專業知識授課的肉體上注入思政教育新的靈魂,在原有顯性教學的基礎上注入隱性基因,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高校課堂以注重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
課程思政是培養會展專業人才思想道德覺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專業能力提高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念,進而培養黨和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