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令,景青玲,宗群川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創傷骨科,青海 西寧 810001)
骨折愈合受成骨能力、力學環境、血供等多種因素影響,愈合延遲或不愈合將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因此,探尋促進骨折愈合的有效方式在創傷骨科備受關注[1]。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來源的外泌體(Exosomes,Exos)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富含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是介導細胞間通訊,傳遞基質與癌細胞間物質的重要運輸載體,其通過轉運miRNA、mRNA、脂質及特異性蛋白,參與內環境與細胞間的信號傳遞、物質運輸,并通過調節受體細胞中相關基因的表達影響其生理行為。相較于骨髓MSC,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具有來源豐富、無倫理爭議、免疫原性低及提取方便等優勢,因而成為Exos 的主要來源之一[2-3]。有體外實驗發現,hucMSC-Exos 對小鼠成骨前體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具有促進作用,提示其在骨折治療方面的潛能[4]。目前,有學者鑒定出多種信號通路參與成骨,其中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是骨穩態的關鍵調節劑,激活該通路可顯著降低骨吸收并促進骨形成,β-catenin 可通過結合核內轉錄因子改變DNA 結構,啟動下游Runt 相關轉錄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等靶向基因轉錄,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本研究選取小鼠前成骨細胞MC3T3-E1 制備外泌體,復制股骨干骨折大鼠模型進行體外及體內實驗,觀察hucMSCExos 對其愈合的影響,并探討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在該過程中的作用。
1.1.1 實驗動物SPF 級SD 大鼠40 只,雄性,8 周齡,體重(300±20)g,購自北京安凱毅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京)2017-0006,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青)2021-0002]。本研究經醫院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
1.1.2 主要試劑hucMSC(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前成骨細胞MC3T3-E1(賽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抑制劑XAV939(美國MedChem Express 公司),兔抗人腫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浮艦蛋白-1(Flotillin-1)、CD9、β-catenin、p-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Runx2一抗(美國AbMART 公司)。
1.1.3 主要儀器JEM-2100Plus 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數字化X 線攝片機(美國Hologic 公司),vivaCT40 型MicroCT(瑞士SCANCO Medical AG 公司),TECELF 3200 力學實驗儀器(美國Endura 公司),SZX10 顯微鏡(日本Olympus 株式會社)。
hucMSC 培養于L-15 培養基中[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雙抗],取第3 代hucMSC,培養于高糖DMEM 培養液中(含10%FBS),待融合至75%,更換為無外泌體FBS 血清培養48 h,棄上清液,移至離心管,充分洗滌,離心棄沉淀,再次離心,4℃過夜,取沉淀即為hucMSC-Exos。取hucMSC-Exos 10 μL,滴至載樣銅網,靜置2 min,濾紙去浮液,1%磷鎢酸溶液染色5 min,透射電鏡觀察hucMSC-Exos形態。
取hucMSC-Exos 50 μL,離心棄上清液,冰上裂解,離心取上清液,移至離心管,蛋白定量試劑盒定量,加入上樣緩沖液,沸水浴變性5 min。每孔40 μg上樣,電泳轉膜,封閉2 h,加入兔抗人TSG101、Flotillin-1、CD9 一抗(1∶500),4℃孵育過夜,洗滌后加入山羊抗兔二抗(1∶2 000),室溫孵育2 h,Western blotting 檢測hucMSC-Exos 膜表面特異性標志蛋白,凝膠成像系統分析。
將成骨細胞按2×103個/孔的密度接種于96 孔板,用含體積分數為10%的FBS、1%雙抗的α-MEM培養液,在37℃,5%二氧化碳CO2條件下培育,待細胞鋪滿80%左右時胰蛋白酶消化傳代,取第3 代細胞。將細胞分為空白組、干預組,空白組用無外泌體的FBS 配置α-MEM 培養液,干預組在α-MEM 培養液中加入10 mg/L FBS 外泌體。兩組均設5 個復孔,培養箱中培養24 h、48 h 和72 h,加入新制備的0.5g/L MTT 溶液,每孔20 μL,繼續培養4 h,離心棄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溶液150 μL,振蕩10 min,繼續培養2 h,吸取上清液,用酶標儀測定490 nm 處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
1.3.1 骨干骨折模型的復制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常規備皮,保持右側臥位。取右下肢股外側切口,剝離外皮,縱向切開淺層與深層筋膜層,順股外側肌間隔進行鈍性分離,暴露股骨干。在股骨中段前方最高點位置鋸缺損至骨髓腔(3 mm),形成股骨中段橫行骨折,沿髓腔插入克氏針直到貫穿整個股骨髓腔,固定骨折,剪除多余克氏針,將遠端埋在骨皮質下。常規縫合、抗感染。術后即刻拍攝X射線片,以股骨中段斜形或橫形骨折,骨折端內固定效果理想,未發生明顯移位為骨干骨折模型復制成功[5]。
1.3.2 干預方法40 只大鼠復制股骨干骨折模型,成功30只,隨機分為對照組、外泌體組、復合組,各10 只。將水凝膠作為hucMSC-Exos 的載體,hucMSCExos 100 μg 溶于PBS 緩沖液50 μL 中。骨折后7 d,對照組經皮從骨折斷端注射PBS 緩沖液50 μL、水凝 膠100 μL 至骨髓腔,cMSC-Exos 組同法注射hucMSC-Exos 100 μg、水凝膠100 μL 至骨髓腔[6]。復合組同法注射hucMSC-Exos 100μg、水凝膠100 μL至骨髓腔,腹腔注射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抑制劑XAV939 DMSO 溶液5 mL(XAV939 劑量為1 mg/只)[7]。對照組、外泌體組腹腔注射DMSO溶液5 mL。
干預后2周、4周行MicroCT掃描。采用CTAn軟件定量分析,計算骨小梁數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骨體積分數(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
末次MicroCT 掃描后,頸椎脫臼處死大鼠,剝離左下肢股骨,骨水泥固定兩端,采用力學實驗儀器行四點彎曲實驗,記錄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
處死大鼠后,取骨折上下各5 mm×5 mm 骨痂組織,行常規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光鏡下觀察骨折愈合情況。組織學評分標準:0 分,骨折兩端界限清晰,無骨膜反應;1 分,骨折兩端界限明顯,輕度骨膜反應;2 分,骨折兩端界限模糊,可觀察到少量骨痂;3 分,骨折兩端界限接近于消失,可觀察到大量骨痂;4 分,骨折兩端無界限,骨痂填滿。
取骨折位置骨痂組織40 mg,加入生理鹽水充分研磨勻漿,RIPA 裂解,4℃離心,取上清液,定量蛋白,取微量蛋白樣本,混合4 倍體積上樣緩沖液,加熱變性蛋白,離心取上清液,行凝膠電泳分離,濕法轉膜,5% 脫脂牛奶封閉2 h,加入兔抗大鼠βcatenin、p-β-catenin、GSK-3β、Runx2 一抗(1∶500),低溫搖床過夜,加入二抗(1∶2 000)常溫孵育2 h,洗膜后經ECL 發光、暗室顯影,以GAPDH為內參,凝膠成像系統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透射電鏡觀察顯示,Exos 大小、分布不均,表現為類圓形或圓形環狀結構,具有雙圓盤結構囊泡,直徑30~200 nm,符合Exos 特征。Western blotting 結果顯示,與全細胞蛋白裂解物比較,獲取的hucMSCExos 膜表面富含特異性標志蛋白TSG101、Flotillin-1、CD9。見圖1、2。

圖1 hucMSC-Exos形態(透射電鏡×70 000)

圖2 hucMSC-Exos膜表面特異性標志蛋白的表達
對照組、外泌體組、復合組大鼠干預后2 周、4 周的Tb.N、BV/TV 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①不同時間點Tb.N、BV/TV 有差異(F=23.584 和31.267,均P=0.000);②3 組大鼠Tb.N、BV/TV 有差異(F=85.512 和54.796,均P=0.000),與對照組、復合組相比,外泌體組Tb.N 較多,BV/TV 較高,促進骨折愈合效果相對較好;③3 組大鼠Tb.N、BV/TV 變化趨勢有差 異(F=19.417 和25.461,均P=0.000),見表1。
表1 3組大鼠不同時間點Tb.N、BV/TV比較(n=10,)

表1 3組大鼠不同時間點Tb.N、BV/TV比較(n=10,)
對照組、外泌體組、復合組大鼠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泌體組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高于對照組和復合組。見表2。
表2 3組大鼠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比較(n=10,)

表2 3組大鼠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比較(n=10,)
對照組骨小梁不具明顯的方向性,成骨不活躍,骨小梁增粗不明顯;外泌體組骨折斷端可觀察到較多的骨性骨痂,骨小梁部分成熟,且有明顯礦化,且與應力方向一致,排列有序;復合組可觀察到生成較多軟骨性及纖維性骨痂,在軟骨性骨痂邊緣有較多鈣化,有骨外膜下成骨,并形成骨小梁,間隙中毛細血管豐富。見圖3。

圖3 3組大鼠骨痂組織病理切片(HE染色×40)
對照組、外泌體組、復合組大鼠骨痂組織組織學評分分別為(1.68±0.37)分、(2.47±0.52)分、(3.08±0.63)分,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8.380,P=0.000);與外泌體組比較,對照組組織學評分降低(P<0.05),復合組組織學評分升高(P<0.05)。
對照組、外泌體組、復合組大鼠骨痂組織p-βcatenin/β-catenin、GSK-3β、Runx2 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外泌體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蛋白相對表達量升高(P<0.05),GSK-3β 蛋白相對表達量降低(P<0.05);與外泌體組比較,復合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 蛋白相對表達量降低(P<0.05),GSK-3β 蛋白相對表達量升高(P<0.05)。見表3。
表3 3組大鼠骨痂組織p-β-catenin/β-catenin、GSK-3β、Runx2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n=10,)

表3 3組大鼠骨痂組織p-β-catenin/β-catenin、GSK-3β、Runx2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n=10,)
股骨干骨折是臨床常見的成人骨折類型,盡管骨組織擁有很強的愈合力,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存在股骨干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問題,進而導致骨骼畸形、肢體縮短、永久性殘疾等并發癥[8]。隨著組織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以hucMSC 移植為代表的細胞移植成為治療骨折的新型方式。然而有研究發現,外源性hucMSC 移植后并未直接參與損傷組織的修復、再生過程,而是通過旁分泌效應如分泌Exos 參與組織修復[9-10]。
Exos 是直徑30~150 nm 的囊泡樣小體,觸發適應性及先天性免疫應答風險小,無致瘤性,且具有性質穩定、可長期存儲的優勢,其與干細胞功能類似,在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肝病等領域均取得了較大成就[11-13]。hucMSC-Exos 注入骨髓腔周可釋放促軟骨細胞增殖及促基質合成因子,可調節微環境平衡,促進軟骨修復與再生[14]。此外,hucMSC-Exos 中含有豐富的酶類,可改善生物能量代謝、調節細胞數量,并通過調控免疫系統恢復細胞內穩定結構[15]。ZHANG等[16]研究表明,Exos 作為細胞間通訊的重要參與者,通過促進骨生成和血管生成,對骨不連的治療發揮關鍵作用。LIANG等[17]研究證實,骨髓MSC 外泌體可促進軟骨細胞穩態重建,減少軟骨細胞凋亡,并減少炎癥組織中巨噬細胞聚集,下調炎癥因子水平達到抗炎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外泌體組干預后2 周、4 周Tb.N 增加,BV/TV、最大載荷、最大載荷恢復率升高,提示hucMSC-Exos 可促進股骨干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并提高骨痂生物力學性能。
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是調控細胞生長及分化的經典途徑,與骨生成代謝關系密切,在該通路中β-catenin 是具有正向調節作用的核心蛋白,GSK-3β是其負向調控酶,可促進β-catenin 磷酸化,p-βcatenin 與DNA 親和蛋白結合形成復合體,從而調控下游靶基因,參與骨代謝過程[18-19]。近年來,以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為靶點,治療骨折的體內動物實驗研究已獲得一定進展[20-22]。LIU等[23]研究發現,激活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可促進成年和老年雄性小鼠干骺端骨折愈合,其骨痂組織中成骨細胞數量增加,且活性亦隨之增強。此外有學者發現,激活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可通過誘導血管生成和細胞分化,促進小鼠骨折愈合,提示該通路在成骨分化及骨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24]。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外泌體組骨痂組織p-β-catenin/βcatenin、Runx2 蛋白相對表達量升高,GSK-3β 蛋白相對表達量降低,且在hucMSC-Exos 的基礎上增加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抑制 劑XAV939將減弱hucMSC-Exos 對骨折愈合的促進作用,提示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在骨折大鼠中活性降低,hucMSCExos 可能通過激活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股骨干骨折大鼠骨髓腔內注射hucMSC-Exos 對骨折愈合具有促進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激活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