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偉 王 喆 胡翔宇 張瀟瀟
三種游泳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對比研究
宋耀偉1王 喆2胡翔宇2張瀟瀟2
(1.西安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學院,2.西安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陜西 西安 710068)
采用實驗法、觀察法對高校游泳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實驗,結果顯示,翻轉課堂在提高動作掌握效果上具有優勢,分層教學法在提高游進速度方面具有優勢。建議在游泳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資源,注重過程性評價,不斷探索及創新游泳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果。
游泳;高校;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分層教學法
當前“互聯網+教育”備受關注,云課堂、在線課堂等線上教學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因此利用互聯網優勢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創新是擺在體育教師和學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近年來社會大眾普遍開始重視青少年游泳技能的掌握和溺水的防治,多所知名高校將游泳納入必修課程,多省中小學規定必須學習游泳技能。翻轉課堂、分層教學法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中的熱門話題,兩種方法都在文化課的實驗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但在體育課堂上的理論實驗研究相對不足,將翻轉課堂和分層教學法應用在高校游泳課堂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游泳教學改革中,最迫切需解決的是教與學方式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在發展改革過程中要堅持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的理念[1]。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實驗法、觀察法,對比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游泳課程教學中的效果,在教育評價時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利用互聯網科技和現代教學新型模式對高校游泳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促進我國高校游泳課程在教學方法、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改革與發展。
以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2018級男生為實驗測試對象,研究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游泳課程中的教學效果。
1.2.2 實驗法
隨機選取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游泳必修課3個班,并對3個班級隨機分配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實驗對象在身高、體重等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教學內容均為蛙泳技術。實驗在2021年3月1日-4月9日進行,時長為6周,每周4學時,共計24學時。實驗地點為西安體育學院游泳館。參與實驗的所有學生均未學習過游泳,且完全沒有水性基礎。
傳統方法教學班:開課前除常規教學準備及備課外,未做特別計劃及設計,課程教學中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正常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班:在每次開課前2天,教師向學生推送自制的蛙泳技術教學導案,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進入游泳池學習前了解蛙泳技術各環節,并進行一定的陸上練習。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練習為主,教師負責糾錯、答疑。
分層教學班:根據第一次課“熟悉水性”的教學結果,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游泳興趣等情況,從第二次課將學生分層為2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行動態分層調整。課程中后期,增加分層至3組,使每名學生都在適合的進度中學習。
1.2.3 觀察法
通過觀察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進度、技術動作掌握程度等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隨機選取游泳必修課3個班學生,再通過篩查,選擇班級內沒有學習過游泳且完全沒有水性基礎的學生為實驗對象。最終確定傳統教學組19人,翻轉課堂教學組25人,分層教學組23人。經過對學生年齡、身高、體重的統計學分析,確定3個組別學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對象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
游泳課程教學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考核方式[3]。在保留課程終結性評價的同時,注重課程過程性評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和主動思維能力,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徑[2]。
本研究教學效果的對比在課程的3個不同階段進行,這是改革教學評價的一項舉措,即加入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首先在課程前段測試學生熟悉水性的掌握程度,具體結果見表2、表3。

表2 滑行距離對比表() 單位:m
由表2可知,3種教學方法在滑行距離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0.05)。由表3可知,分層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0.024<0.05)、分層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相比也具有顯著性差異(=0.024<0.05),這表明在熟悉水性教學環節中,分層教學法具有明顯優勢。

表3 滑行距離方差分析表
在教學中期,對學生蛙泳腿部動作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從25m蛙泳蹬腿次數和蹬腿速度兩方面進行評價,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25m蛙泳蹬腿對比表()
由表4可知,3種游泳教學方法下25m蛙泳腿測試結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固定距離下的蹬腿次數可以反映動作學習的效果,次數越少表明動作效果越好。從表4可以看出,分層教學法在提高游進速度上更具優勢,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提高技術動作效果方面更具優勢。
在教學的末段,對學生掌握蛙泳完整配合動作進行測試,從50m蛙泳動作次數和游進速度兩方面進行評價,具體結果見表5、表6。

表5 50m蛙泳對比表()

表6 50m蛙泳方差分析表
由表5可知,3種教學方法在50m蛙泳動作次數(=0.025<0.05)和游進速度(=0.029<0.05)均具有顯著性差異。由表6可知,在動作次數方面,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0.019<0.05)、傳統教學與分層教學(=0.014<0.05)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在整個蛙泳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和分層教學在學生掌握技術效果方面具有優勢。在游進速度方面,分層教學與傳統教學(=0.012<0.05)、分層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0.048<0.05)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在提高學生游進速度方面,分層教學具有明顯優勢。
傳統教學法是所有新型教學方法的基礎,翻轉課堂和分層教學法是在傳統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因此傳統教學法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翻轉課堂教學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技術原理、動作路線、練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社會適應性,將更多的課堂練習時間讓利于學生,因此在游泳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并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游泳運動,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是有效緩解學生緊張和恐懼心理的有效方法。另外,通過網絡資源能夠開拓學生眼界,使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游泳知識,培養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興趣,效果顯著[4-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翻轉課堂在游泳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掌握更扎實的游泳技術,在提高技術效果方面效果更佳。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在課前并未認真觀看教學導案,導致線下課堂練習中無法跟上其他學生的練習進度,這是翻轉課堂實踐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分層教學法在游泳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特點,通過對不同掌握水平的學生進行動態分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空間,滿足學生對游泳課程的不同需求,因此在促進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方面具有優勢。有研究顯示,分層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游泳技術的掌握[6]。同時,分層教學法在游泳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速度、耐力和爆發力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分層教學法在提高學生蛙泳游進速度方面明顯好于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同時在技術效果掌握方面更具優勢,這與前人研究相吻合。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低分層的學生存在2種明顯的表現,一種學生心理壓力較大,擔心自己學不好游泳;另一種學生努力練習,想盡快進入高分層。這一現象也提示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法時,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適時鼓勵低分層學生,達到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的目的。
4.1 在蛙泳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動作學習效果上具有明顯優勢。
4.2 在蛙泳教學中,分層教學法在提高學生游進速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4.3 建議在游泳教學中綜合運用傳統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多種方法,取長補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教學的過程性評價,不斷探索及創新游泳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果。
[1]楊虎.學校開展游泳運動的冷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1):141-144.
[2]宋耀偉,肖紅.體育專業院校游泳課程“1+5選1+1+X”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安體育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8):102-103.
[3]譚苗青,黎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游泳普修課程構建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3):120-123.
[4]宋耀偉,陳澤龍,田小媛,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育專業院校游泳網絡課程設計思路研究[J].體育科技,2020,41(5):118-119.
[5]李嘉鴻,關彩霞,凌敏.信息技術環境下游泳課程個性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4):110-112.
[6]岳新坡,李文靜.基于技術鏈的分層累加教學法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2,29(4):509-512.
[7]韓婷婷.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游泳教學中的實踐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174,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ing Effects of Three Swimming Teaching Methods
SONG Yaowei, etal.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710068, Shaanxi, China)
西安體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TJY2013)。
宋耀偉(1984—),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體育學、游泳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