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整理

1973年7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書房會見了楊振寧。
1971年的一天,楊振寧在美國報紙上看到政府公告,將中國從美國公民不可訪問的國家名單中取消了。他激動不已,立刻給父親寫信,表明自己決定回中國探親。
當時,中美尚未建交,楊振寧無法在美國獲得中國簽證。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接到來信后,立即向上級做了匯報。經周恩來總理指示,國務院告訴楊武之,請楊振寧到加拿大或法國的中國大使館辦理簽證。
自1945年赴美留學以來,楊振寧已有26年沒有回到祖國。1971年7月19日,楊振寧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巴黎至上海的飛機,由此成為美籍知名華人學者中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楊振寧的來訪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重視,1971年8月4日,周總理會見并宴請了楊振寧。楊振寧說:“我第一次到新中國探親訪問,周總理就請我吃飯。我們一共談了五個鐘頭。周總理問了我很多問題,比如說,美國的大學是怎么樣組織的,美國的大學辦學的方針是什么,大學里頭有沒有種族的問題等。周總理對于這些問題,他都有一些知識,主要是想要從我的口中知道這些問題的回答。”

1971年8月4日,周總理會見并宴請了楊振寧。
當時,接待人員請楊振寧列一份想要見面的人員名單,他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年未見的好友鄧稼先。
楊振寧與鄧稼先是世交,兒時經常在清華園一起玩耍,中學和大學時期也都是同學。1948年秋,鄧稼先與楊振寧的弟弟楊振平結伴到美國留學,其間還曾與楊振寧住在同一所公寓。1950年,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后啟程回國。1958年,鄧稼先被任命為原子彈理論設計負責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團隊進行了上萬次推算,終于叩開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大門。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了好友鄧稼先的名字,他也注意到有消息稱美籍物理學家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
楊振寧了解鄧稼先的研究領域,他在為好友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迫切希望確認,中國的原子彈就是自主研制的。他說“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這個心理,我不知道今天的年輕人懂不懂。在我長大的時候,在我父親他們這一輩長大的時候,是中國被外國人欺負得不得了,因為中國沒有近代的(先進)武器。所以希望中國第一個原子彈,只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
1971年在北京見到鄧稼先后,楊振寧迫切希望了解實情,卻一直到快要離開北京才問出口。鄧稼先說他覺得沒有美國專家參與,但需要向組織上驗證一下再回復。第二天晚上,楊振寧在上海參加晚宴期間,收到專人送來的鄧稼先的回信,說已向組織上了解,確實沒有美籍物理學家參與中國原子彈研制。
此次來華,楊振寧切身感受到26年來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了中國人民站起來后獨立自主的形象,以及科學技術上的巨大進步。
回到美國后,楊振寧在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表演講,分享此行的感悟,并將所見到的巨大變化歸結為兩個字——精神。之后,石溪分校的中文校報刊登了他的演講稿。這份校報被楊振寧視作珍貴的回憶,至今仍懸掛在他清華大學的辦公室內。
對于科學界來說,楊振寧1971年來華訪問,可謂一次“破冰之旅”。此后,他憑借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利用各種機會介紹新中國的發展成就,架設起中美科學家之間友誼和交流的橋梁。
1972年7月2日,周恩來總理親切會見了第二次來訪新中國的楊振寧。會見期間,楊振寧向周總理建議,要重視基礎教學和理論研究,周總理表示贊同。之后,周總理還囑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周培源,要把北大理科辦好。當時,楊振寧沒有想到,他向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這個建議,影響了大批知識分子的命運。其中包括后來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

1972年7月2日,周恩來總理親切會見了第二次來訪新中國的楊振寧。
1973年7月, 楊振寧在第四次來華訪問期間,向接待人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拜會毛澤東主席。7月17日,在周恩來總理和周培源的陪同下,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書房會見了楊振寧。楊振寧說:“毛主席的興趣非常廣泛,那次一個半鐘頭的見面,從哲學到物理學,到怎么樣做研究,都是我們談的話題。最后走到門口,他跟我拉手照了一張相,他說我年輕的時候,也很想在近代科學方面做一些貢獻,可是后來沒做到,我很高興你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成績。這幾句話我想是他由衷講出來的話。”
自1971年首次訪問新中國以來,楊振寧幾乎每年都要回國一到兩次,他不僅為中國物理學界帶來了前沿知識,也在與中央領導人的會談期間,積極為中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獻計獻策。

1971年7月15日,楊振寧在巴黎獲得了這張特殊的回國簽證。
“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這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在1957年送給他的一句話,從此成為他一生的激勵。無論身在何處,楊振寧始終飽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為祖國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持續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整理來自CCTV國家記憶)

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楊振寧與仰慕已久的愛因斯坦成為了同事,并在統計力學方面和愛因斯坦有過短暫的交流。

“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這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在1957年送給他的一句話,從此成為他一生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