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的邏輯分析
——基于旅游本質的再思考

2022-12-01 09:07:02張冠群阿榮娜宋河有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22年12期
關鍵詞:詩意旅游融合

張冠群,阿榮娜,宋河有

(內蒙古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0 引言

文旅融合發展是“文化強國”戰略的具體部署之一。2020 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標志著我國文化和旅游業進入了高度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從需求端看,旅游不僅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還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未來五年,人們的旅游需求將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缺不缺”轉向“精不精”,對旅游產品多樣化、特色化和品質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考慮的不再是產品或服務自身的價值,更多的訴求在于旅游過程中的情感需要[2]。不同于普通消費,旅游體驗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接收到旅游目的地的各種“刺激”后產生出來的一種情感體驗,這對于民族旅游產品設計的內涵和深度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民族旅游場域中的文旅融合如果只停留在表層,或直接將一個個的“符號化”結果呈現給旅游者,并不能給游客創造深刻的旅游體驗。旅游體驗必須是在旅游過程中通過游客的融入與參與而積累形成的一種情感體驗。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是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進一步追求的迫切需要。同時,文旅融合有著切實的可行性,二者在邏輯上是緊密關聯的。文化和旅游在效用與價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在生產與消費模式上具有同質性,在產業組織形態上具有共生性,在微觀經濟性質上具有相似性[3]。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化就是“那一民族的生活樣”[4]。據邁克·費瑟斯[5]對于文化的理解,一種是基于人類學意義上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另一種是作為藝術的文化,它是文化產品和體驗的精神升華。顯然,民族旅游場域中的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其文化的基調,藝術精華是其文化的亮點,這些文化即構成了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文化和旅游作為人類兩種基本文化生活方式,在“山腳下”(社會經濟結構)分開,在“山頂上”(文化身份認同)相聚[6],二者有著天然耦合關系。

文化不僅是民族旅游得以開展的核心吸引力,也是旅游活動所承載的主要內容。現實中,民族旅游場域內的文旅融合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在于人們對文旅融合的理解停留在表層,只在宏觀層面上提供一些技術和方法上的設想,并沒有直擊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的本質,所以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十分有限。那么,文旅融合的切入點到底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才能抓住文旅融合的要害,使旅游場域中的文旅融合形神皆具。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最終是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呈現,其本質上是一種旅游形式,故探究文旅融合的深層問題,仍然要從旅游的本質入手進行探討。本文試圖從文旅融合的底層邏輯出發,對民族旅游場域中的文旅融合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1 旅游本質的再梳理

旅游的本質不僅關乎旅游學科體系的構建,也影響著旅游規劃和旅游業的實踐方向及實踐效果。本文對目前學界比較流行的兩種認識——“體驗說”和“詩意地棲居說”進行分析,通過理論思辨,試圖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入探析。

1.1 旅游的本質是體驗

客戶體驗一直是娛樂業和服務業的焦點[7]。Pine等[8]認為體驗不僅僅是服務的傳遞,而是創造一個值得紀念的獨特事件,這一觀點在服務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包括旅游業[9-11]。Cohen[12]在《旅游體驗現象學》一文中使用了“旅游體驗”(Tourist experience)一詞,將旅游體驗定義為個體與各種“中心”之間的關系,體驗的意義源自個人的世界觀,對個體來說代表著終極的意義。國內學者謝彥君[13]明確了旅游的本質為體驗,指出尋求愉悅體驗是旅游的根本目的,而余暇和異地將這種體驗和其他體驗分離出來;曹詩圖等[14]從哲學思辨的角度,認為旅游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身心自由體驗,是逃逸(來自自我補償的動力,如消遣等)與追求(實現審美、求知、認同、自我實現的需求等)的統一,是一種主要以獲得身心補償、精神自由、心理愉悅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是一種精神生活和高層次的休閑生活方式,因此異地身心自由體驗理應是旅游的本質;陳道山[15]將旅游的本質描述為一種出于愉悅需要的滿足而暫時到異地進行現場審美體驗的特殊生活方式;劉鋒[16]將旅游的本質看作是一次經歷、一次閱歷、一次體驗,也就是旅游者離開家門到達旅游目的地,然后再回去的這樣一次差異化體驗,是一種異地的生活方式的體驗。

對體驗說進行梳理和總結后,會發現持這一觀點的人都將“體驗”作為旅游本質解釋里的關鍵詞,并且一致強調異地性。但究其內部,也存在一些區別,具體體現在旅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如有學者所持觀點為追求身心愉悅,有學者指出是一種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相應地,對于旅游本質的解釋有的是將體驗視為旅游活動相伴而生的過程,有的則將體驗的獲取視為旅游活動的終極目的。這個區別看似微乎其微,實質上影響著對“旅游到底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最終理解。“旅游是過程中身心愉悅的體驗”和“旅游是另一種生活方式,最終形成體驗”不能完全等同,出現了過程與結果的差異。前者將體驗視為旅游活動的規定性和過程產物;后者將體驗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即體驗只是這種生活方式所產生的情感結果或記錄。

雖然各學科對于體驗有不同定義,但是其共同之處在于指出體驗是一種“實踐”和“領會”,是對世界的認識而產生的情感感受,強調心理感知和認知過程[17]。體驗,是一種經歷,而且是能給予主體較長時間的深刻印象的經歷[18],旅游活動無疑會給人帶來不同尋常的體驗。本文認為,旅游體驗有兩層含義:一是游客在旅游場域內受到任何感官“刺激”后所產生的即時感受,即瞬時體驗(五官);二是游客經歷了無數的瞬時體驗后,在旅游活動結束后所產生的終極情感體驗,即延時體驗(回味)。前者指向過程,后者指向結果,體驗的形成既關乎過程又關乎結果,這恰恰是學術界對旅游體驗本質理解的不一致之處。將旅游視為一種異地的體驗本身并無不妥,因為旅游過程之中和之后就能夠產生旅游體驗。

當然,體驗也有好差之分,好的體驗即沉浸式體驗,能給人帶來“心流”(Flow)體驗,即個體將精力全部心流般地投注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外界的存在,以達到忘我的狀態[19]。“心流”與“沉浸”密切相關,其目的都是使人專注于當下的情境之中,完全投入到某項活動并樂在其中[20]。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完成之后會覺得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21]。差的體驗即行動主體感覺糟糕或者平常,并沒有形成特別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可見,高質量體驗的形成需要行動主體投入身心,專注于事情當中,并能夠從該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可以說,行動主體對于某件事的投入與專注程度決定了他最終所獲得的體驗程度。當主體未全身心投入時,就無法獲得滿意的體驗感。那么,旅游體驗到底是我們應該追逐的“因”?還是“果”?沉浸式的旅游體驗又是怎么獲得的呢?

1.2 旅游的本質是“詩意地棲居”

“詩意地棲居”源于德國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詩《人,詩意地棲居》,后經過海德格爾的哲學闡釋,成為人們心目中共同向往的一種境地。“詩意地棲居”描繪了一種生活狀態,即人類在與自然、自我的和諧一致中可以享受星空明月、青山綠水,使得生命的本真得以展現。詩意地棲居更多指的是人類所想構建的精神家園。曹詩圖等[22]指出“詩意地棲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其實質是人對生命自由和諧的追求,而旅游的本質則是人對生命自由和諧的追求或異地身心自由的體驗。這一分析既提到了旅游的本質是人對生命自由和諧的追求,又補充了旅游作為異地的體驗。同時,作者也在文中說明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由和諧的“詩意棲居”要么是一種純粹的理想,要么只能通過旅游或休閑這種生活方式獲得體驗[22]。這種試圖將體驗與“詩意地棲居”合為一體的解釋,一方面突出旅游的愉悅屬性,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旅游是既有生活品質提升的一種方式[12]。但遺憾的是,二者的關系并未得到厘清。羅良偉[23]在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思想背景下指出現當代大眾旅游的本質是旅游地的一種生存活動,是一種試圖逃避沉淪和異化的生存活動。雖然他并未明確地提出詩意地棲居,但文中所反映的思想便是人們為了逃離現實的“煩”而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方式。正如Crouch[24]所說,人們旅游是為了逃離現實,逃離是為了“回家”(理想的家園)而逃離,而不僅僅是逃離現在的家。楊振之[17]梳理了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胡塞爾、康德、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及他們對本質的認識,在評價國內外對旅游本質認識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提出了旅游的本質是人詩意地棲居,明確旅游是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種方式,旅游就是換一個地方“生活”。人在旅游中,通過體驗激發自我、認識到本我,感悟到天、地、神、人歸于一體,通過忘記世俗生活獲得本我的回歸,使人們真正體悟到“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25]。

將旅游視為“詩意地棲居”,雖然表述略顯文藝,但其核心思想彰顯了旅游是人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人回歸自我、發現自我,獲得心靈自由的一種方式。按照楊振之等的解釋,“詩意地”可以理解為“人真實的存在于世界中”,即人在旅游中尋找到自我,回歸自我,達到天、地、神、人高度統一的自由和諧狀態[17];文章雖然沒有對“詩意地”及“天、地、神、人”四方歸于一體的狀態進行詳細闡釋,但是很明顯將“詩意地棲居”更多的理解為一種精神境界。

旅游是人的主觀和主動行為,所以人的主觀意圖無疑是理解旅游本質的關鍵。人類文明的積累與其相關的實踐均建立在人類對自我的探索和對幸福的追求之上,科學研究中一次次的飛躍,都將人的認知和生活帶到新的高度,彰顯出人作為生命體的終極理想和追求。將旅游視為“詩意地棲居”,無疑遵循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旅游的本質從哲學層面追溯到了“人性”和“人的追求與理想”之上,即通過旅游給人類所要追求的肉體和精神世界尋找一個棲息之所。從人性的角度看,旅游的初衷也是人類“追求幸福”的一種體現,在這個過程中也實現了人們對生命自由與和諧的探索。人類對幸福的追求體現在對欲望的滿足。黃力[26]將生命世界的運行規律歸納為三重欲望,指出生命就是嚴格按照對三重欲望不斷滿足的軌跡運行的,即生存欲望、官感欲望(在生存欲望滿足的基礎上追求舒適性)和精神欲望(超越其他人)。旅游在人類生命世界的進程中正是扮演著滿足人類官感欲望和精神欲望的角色。將旅游視為“詩意地棲居”,其實質是構建出了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的二重性,指明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存在鴻溝,旅游世界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一個嶄新世界[27],這也許是人們出門旅游的根本驅動力之一。那么,旅游世界的“詩意”究竟該如何呈現?民族旅游場域中的“詩意”又是何種狀態呢?

2 對旅游本質的再思

對于旅游本質的這兩種認識,看似不同,其實有著很強的內在關聯和統一性。無論將旅游視為“體驗”還是“詩意地棲居”,二者都是出于“旅游者主體視角”,即“以人為本”,從旅游者的角度考慮旅游本質問題。二者的區別在于它們分別指出了人們受到旅游地各種事物刺激后產生的“情感結果”和“旅游行為的根本驅動力”,也就是旅游“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體驗是游客受到旅游地事物刺激后從感官到內心所形成的感受,是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并可以描述的情緒結果,所以旅游活動直觀上對應著“旅游體驗”。而“詩意地棲居”是從人的需求出發,對旅游做出價值判斷,揭示出“旅游為了什么”這一終極命題,即指出旅游是人們為了追求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而意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的情感訴求。“詩意地棲居”從根源上解釋體驗是如何形成的,即當旅游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生命真諦的追求這一目標,旅游過程的所見所感皆能體現“詩意”,便能形成良好的和深刻的旅游體驗。可見,體驗最終可以成為“詩意地棲居”后的內心秩序結果,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且有著深刻的內在統一性。將“體驗”和“詩意地棲居”理論聯系起來思考和解決旅游問題,無疑會豁然開朗。

事實上,對于旅游本質問題的探尋本身并沒有那么重要,關鍵在于不同的認識及思考方式對旅游實踐及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們認識旅游一系列問題到底應該發端于旅游“是什么”還是“為什么”?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旅游是人的主觀和主動行動,其出游的動機是理解旅游本質問題的關鍵,而對旅游不同的理解將會直接引發對如何進行旅游規劃和旅游業如何發展等實踐問題的追問與實施。西蒙·斯涅克[27]提出的“黃金圈法則”將人類思考問題的順序由內向外依次構建為3 個圈層:為什么、怎么做和做什么,解釋了思考問題從“為什么”開始,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其中,“為什么”即行動的原因,是人們做事的本質驅動力,也就是人們所持的信念,它指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當清楚了“為什么”問題后,就要考慮用什么方式落實,即“怎么做”問題。表層“做什么”的問題便會以結果的形式呈現出來。

旅游體驗既是一種旅游行為過程的情感伴生物,也是一種參與旅游活動后所產生的結果性感受,它相對直觀可感,所以最先進入人們的認知結構中。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在圍繞用戶體驗進行設計,旅游產品也不例外。然而,旅游地到底應該給游客營造什么樣的體驗呢?如果是沉浸式體驗,它又是如何實現的呢?現實中,當圍繞用戶體驗進行文旅融合,在實踐中就容易造成供給方并不了解或關心旅游者的真實需求,也就不了解用戶的“痛點”,旅游產品的設計浮于表面。這樣不僅會使體驗設計無可依托,成為空中樓閣,也會造成旅游產品無差異性,同質化嚴重。雖然將旅游視為體驗無可厚非,但是在指導實踐過程中卻常常無計可施,不能直達根本。

按照這樣的邏輯,從人的旅游需求切入考慮問題,從根本上滿足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即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煩忙”和對“理想家園”的追求,才能真正給游客創造出體驗和價值,最終讓他們產生認知、審美及意義的體驗與收獲。同時,因為各地所構建起的“理想家園”都依托于當地的生活方式,有著不同的地脈、文脈,所以各地都不相同,給游客形成的體驗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基于“詩意地棲居”進行旅游產品設計和旅游業的供給,是保證實現旅游者體驗差異化的根本。在旅游的過程中,游客通過融入旅游場域的生活方式,暫時遠離了在家的“煩忙”,收獲了對自己和幸福的理解,這才是旅游業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的正確思路。

3 民族旅游場域文旅融合的主要問題

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往往存在融合不深、不自然、游客獲得的文化體驗感弱等問題。一方面,表現在游客在特定民族旅游場域中感受到的文化地方性和獨特性不強;另一方面,從旅游產品供給角度來說,產品同質化或商業化現象較為嚴重,影響著游客的文化體驗。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文旅產品設計脫離市場需求。在民族旅游場域的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規劃者往往從旅游供給者的角度出發,對場域中的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產品策略,但在這個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市場主體的真實訴求,或者對于旅游市場的真實需求的理解是不充分的。也就是說,在進行旅游產品的設計之初,人們往往看到的是旅游地有什么資源和文化,有什么條件,怎樣讓旅游地出名或取得成功,卻并沒有完全站在旅游者的視角理解現代人通過到民族地區旅游究竟想要獲得什么?他們有哪些情感方面的需求?旅游地要給他們創造怎樣的體驗或收獲?因為脫離了市場的主體視角,往往造成民族旅游場域的產品設計“符號化”,流于形式,而難以真正讓游客動心動情。②旅游體驗設計缺乏靈魂。在民族旅游場域中,往往還存在為了給游客營造特別的旅游體驗和感受而特意為之的情況。游客被放置在了一個虛擬的現實場景之中,在這個場景中,他們的所觀所感雖然與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極大不同,但因為場域中的文化都是以一種表演或者夸大的形式呈現,文化被進行了重新刻意的編排,并非場域中文化的真實流露。這種情境下的文旅融合無疑會浮于表面,缺乏靈魂,其結果便是游客的體驗停留在表面。游客雖然在感官上受到了不同文化符號的沖擊,但內心并未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真實魅力,內心情感也未被真正觸動,難以形成深刻的文化體驗。

上述問題反映了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的“空心化”問題,即文旅融合浮于表面,缺乏核心的指引。這樣的文旅融合并非是文化和旅游真實的互相滲透,而是一方強加于另一方形成的“假融合”,不能為游客營造深刻且富有詩意的旅游體驗。

4 民族旅游場域文旅融合的邏輯

文旅融合的關鍵不在于形式或方法,而是要從本質上找到二者融合的切入點,才能實現文旅的真正融合。眾多學者指出文旅融合的關鍵是為游客創造深刻的文化體驗。如:McKercher[28]認為深度體驗和游客參與是文化旅游至關重要的部分;傅才武等[6]通過建立基于文化體驗和文化認同的框架,將文旅融合的內在邏輯描述為“體現為一種物質和符號空間結構的文化旅游裝置,以文化旅游消費行為作為中介發揮‘通道價值’,讓旅游者產生凝視和沉浸等文化體驗”。可見,為游客創造良好的、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對于文旅融合至關重要,它不僅是文化旅游要追求及達到的最終目標,也是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標準之一,更有甚者,將為游客創造深刻的文化體驗視為文旅融合的出發點[29]。現實中,當我們聚焦于為游客營造深刻的文化體驗時,也就是將焦點放在了“結果”上,往往不能獲得文旅融合的良好效果。給游客創造深刻的文化體驗既是文旅融合要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種文化旅游形式,民族旅游地文旅融合的底層邏輯應追溯到旅游本質問題的思考上來,即處理“體驗”和“詩意地棲居”的關系。

民族旅游場域中的文化,宏觀上是一種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這種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日常之中。在微觀上,民族旅游場域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藝術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節慶、儀式或者物質文化形態。本文認為,從宏觀層面思考民族旅游場域的文旅融合及旅游供給時,一方面,可以將“詩意地棲居”作為始,將深刻的文化體驗作為“終”,以始為終,即從“詩意地棲居”進去思考文旅融合和旅游產品供給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從“深刻的體驗”出來檢驗文旅融合和旅游供給的效果。而從微觀層面思考游客體驗的文旅融合和旅游需求時,以終為始,從為游客創造深刻的五感體驗為始,以人們在旅游地感受到強烈的“詩意”為終。而文旅的融合作為中間的重要渠道,在文化旅游過程中扮演著溝通“詩意地棲居”與“文化體驗”的角色。

圖1 文旅融合的邏輯圈層Figure 1 The logical circle of culture- tourism integration

4.1 以始為終

民族旅游場域作為一個特定的現實文化空間,文旅融合的切入點是要給游客構建起“詩意地棲居之所”,讓游客真正地融入到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氛圍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是從人對旅游的本質訴求入手,將旅游行為視為一種人類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方式,將民族文化貫穿到游客在“旅游世界”的日常之中,注重游客在旅游場域中的融入與參與度,從而為其構建起在旅游地進行的理想的“棲居生活”。旅游地依托自己的文化地方性,將自己特有的文化滲透到旅游活動的各個要素和環節之中,融入到旅游地的生活方式當中,如飲食、作息、居住習慣、生活日常等,讓游客真正地融入到旅游地的真實生活情境之中。也就是說,通過為游客構建理想和詩意的異地生活,讓游客在旅游場域中真正的動心動情,沉浸其中,感悟旅游世界中不同的生命狀態與幸福。以“詩意地棲居”為切入點,將文化融入旅游地的生活,讓游客感受到“理想家園”的魅力,忘卻煩忙,忘卻時間,可為游客營造出了沉浸其中的深刻情感體驗,即心流體驗。

同時,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深刻的文化體驗是文旅高質量融合的外在表現,也是文旅融合效果的檢驗劑。旅游體驗是人們在異地追尋幸福生活所獲得的體會與感受,也是在旅游過程中激發本我、回歸本我的體驗過程。這種體驗可以幫助人們豐富自我,滿足認知與審美需求,幫助人們找到真實的自我并獲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感,也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對幸福和快樂的追尋,獲得對生命、生活真諦的啟示。然而,這一切都源于他們融入旅游地生活之中才能獲得。可以說,旅游體驗是人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體驗“理想世界”后形成的情感結果。此邏輯下的文旅融合,不僅要求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將場域內的世俗文化自然融入到游客的旅游生活中,而非給游客構建一個虛擬的現實場域,還指出游客必須融入到旅游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才能獲得真實的、深刻的文化體驗。

4.2 以終為始

從微觀角度來說,民族旅游場域內存在眾多藝術文化,這些文化是當地文化高度濃縮的精華,也是為游客創造強烈文化體驗的素材。對于民族旅游場域中藝術類的文化形式,則可以從“游客體驗”切入,從“詩意地棲居”出來。在這種邏輯下,旅游地為了給游客在特定時空內營造深刻而強烈的文化體驗,可以通過精妙的設計和編排,應用高科技手段,給游客打造視、聽、嗅、味、觸覺全方位的五感體驗,讓游客沉浸其中并獲得忘我、快樂等深刻體驗感受,從而幫助游客在旅游場域中形成“詩意”的體驗。對于旅游活動中涉及到的一些特別的旅游項目,如演出、儀式、娛樂活動、互動式參與項目等皆適用于這一邏輯。

表1 民族旅游場域中文旅融合的邏輯及適用范圍Table 1 Logic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e- tourism integration in ethnic tourism field

綜上,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化體現在這一民族日常的生活生產中,文旅融合的不同邏輯可以指導該場域中旅游產品的設計。依托民族旅游場域中東道主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方式,將“詩意地棲居”為出發點,將深刻的文化體驗作為旅游最終獲得的結果,以始為終,真正實現尊重人、理解人、以人為本,才能實現文旅的真融合與深融合;才能實現人們從自己現實的家走向理想的家,體驗別樣的、詩意的生活方式,并在這個過程中探索自我和尋找幸福。而對于民族場域內的一些藝術文化,則可以將為游客打造深刻的文化體驗作為出發點,強調即時體驗的營造,在有限的時空內將藝術文化濃縮成一個強烈的體驗場。這個體驗場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通過調動游客的感官體驗,讓其對旅游地的文化形成快速而深刻的情緒感受。這對游客在旅游地形成延時體驗起到深化和強化的作用,其目的仍然是讓游客感受到旅游世界的美好與詩意。

5 文旅融合情境下“詩意”的呈現

如果以“詩意地棲居”作為思考民族旅游場域內文旅融合的出發點,那如何理解“詩意”就顯得格外重要。海德格爾引用詩人荷爾德林詩中的“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提出了其偉大的哲學思想——“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在海德格爾[22]“棲居是以詩意為根基”的表述中,“詩意”的實質就是人對生命自由和諧的體悟,盡管作為人類生活理想圖景的“詩意地棲居”并非現實存在,但并不妨礙人們將其作為追尋目標,人們需要追尋并“學會棲居”。海德格爾[24]用“天、地、神、人‘四方’歸于一體”進一步解釋了“詩意”的狀態,即當天、地、神、人四重性融合互現時,人才能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上。若要剖析海德格爾所描述的“四方歸于一體”這種和諧自由狀態的狀態,“天”“地”指代環境或自然之物;“神”指的是人、物之精神、神性或人的心神,也可以理解為萬物被賦予的“意義”;“人”可以理解為物質上的身體。四方歸于一體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高度統一的自由和諧狀態。棲居之為詩意地棲居始終只能實現于棲居者對棲居之自由的重新學習、重新找回和重新見證探尋的路上,詩意地棲居始終“不會窮盡、硬化在任何一種歷史的棲居方式上”[30],這揭示了詩意地棲居與旅游具有互通性,二者相互對應。不難看出,“詩意”的核心在于以人生的完整、靈魂的完善來抵制現代技術發展帶來的人的個性泯滅和碎片化,擺脫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狀態,找回人的精神家園,實現心靈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這是人類生存的至高境界[31],也應該是人類生存的不懈追求。而民族旅游場域中的“詩意”需要旅游地真實文化的融入才能實現。文化體現的是社會歷史生活中人的現實性的實踐活動,文化的本質是人化[32]。文化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其客觀指向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33]。可見,文化體現在人的生活中,民族旅游場域內的文旅融合必須基于旅游地真實的生活情境,才能實現旅游的詩意,保證文化、旅游的真融合和深融合。

“詩意地棲居”完整地表達了旅游的現象及內涵:棲居體現了旅游的異地性、暫時性,“詩意”表征著旅游的動機與出游需求。將旅游視為人追求“詩意地棲居”的一種現實路徑,文旅融合是實現“詩意”的必要保障,這是深刻理解人、旅游及文化相互聯系的關鍵。那“詩意地”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本文認為,“詩意”包含兩重意思:一是人的自我“詩意”狀態,即人作為生命體。一方面要排除日常的“煩忙”,克服成為“空洞的人”,避免“空心化”,所以要主動地重新找尋自我;另一方面在旅游過程中,激發對真實自我的探索,即尋找存在的真實,通過旅游來激發生命中的潛在狀態及發現自我[34]。民族旅游場域正是提供了異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讓游客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方式,讓他們能夠短暫的忘卻世俗的“煩忙”,沉浸其中,理解他人,凝視他人,與他人交流互動,進而思考自己的人生,獲得對生命、對自我的認識和體悟。二是生活的“詩意”狀態。旅游是人離開現在的、世俗的“家”,追求理想的、美好的“家”的一種生存方式。人們在旅游中看美景、吃美食、住酒店民宿,體驗著不同文化對于幸福及快樂的理解和實踐,本質上體現了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不懈追求。總體上看,旅游給人帶來的意義可概括為“自我的成長”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要實現“詩意地棲居”狀態,民族旅游場域必須要符合“詩意”布局,也就是民族旅游場域空間和旅游產品的打造要富有“詩意”,人的“詩意”狀態首先需要場域的“詩意”才能激發。旅游場域是體現著時間、空間及內在關系的空間和社會結構,其詩意性就體現在它既是真實的生活空間,也體現著空間內的人對于幸福生活的詮釋,“詩意”需要將民族文化要素融入到旅游世界的生活才能體現。詩意地棲居地能夠激發游客沉浸其中,實現“心流”體驗。可以說,“詩意”是民族旅游場域內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自己達到高度統一的狀態。只有民族旅游場域首先達到的“詩意”的布局,人的“詩意”狀態才能通過旅游活動被激發出來,從而形成沉浸式的旅游體驗。

基于“詩意地棲居”理念,文旅融合更能助推民族旅游場域形成不同的“詩意空間”,彰顯出各地的特色。因為各地的地脈與文脈不同,將民族旅游場域打造成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將各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動的各個要素環節之中,讓游客融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能給游客帶來深度的體驗,實現文旅融合下的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6 結論

旅游的本質問題關乎旅游業的發展方向和對旅游實踐工作的指導,也是理解文旅融合的“根”。旅游體驗是人們在旅游進程中形成的內心情感結果,并不是人們出游的根本動機。將旅游視為人類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的一種生存狀態,其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作為生命體的本質需求,從哲學的角度將人們的出游行為追溯到人類對于生命存在狀態的追求上,解釋了人們為什么旅游。但“體驗”和“詩意地棲居”兩種理解并不矛盾,而是互為一體的。詩意地棲居是人們產生出游行為的原因,也是民族旅游場域實現文旅融合的切入點。旅游體驗是人在旅游地棲居的過程中產生情感結果,反映文旅融合之效果。文旅融合是保證旅游地富有“詩意”及游客產生深刻體驗的中間環節。在民族旅游場域中,文化蘊藏在這一民族的生活中,文旅融合應以始為終,從“詩意地棲居”進去思考旅游供給,從“體驗”出來檢驗供給的效果。而對于作為民族藝術的文化,則可以遵循“以終為始”的思路,從為游客營造深刻的體驗入手,利用高科技,設計精妙活動細節和五感體驗,讓游客獲得快樂的體驗感受。

總體上,以“詩意地棲居”作為旅游地文旅融合的切入點,不僅指出文旅的真融合、深融合需要游客融入到旅游地真實的生活場景,還揭示了旅游地實現差異化、避免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圍繞旅游體驗進行的旅游產品供給時,在指導文旅融合及旅游產品供給過程中往往會成為無源之水,且容易造成產品同質化,這說明尚未觸及旅游的本質性。以“詩意地棲居”作為出發點指導旅游場域內的文旅融合,凸顯出各地的地脈和文脈,彰顯各地的地方性,為游客營造一種“詩意地”棲居地,讓游客沉浸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中,那時深刻的體驗便自然產生。

猜你喜歡
詩意旅游融合
詩意地棲居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旅游
被耽擱的詩意
中國三峽(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旅游的最后一天
春日詩意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1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中文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在线国产91| 国产成人夜色91|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色中色|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99精品免费在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66|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站|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网|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1毛片网|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无码aaa视频| 成人日韩视频|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欧美精品啪啪|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福利视频99|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亚洲天堂视频网|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www亚洲天堂|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久久黄色一级片|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