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羅美靜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從2001 年開始,我國20 年來始終將“三農”工作作為工作重點,對農村發展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推動了新農村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有了更多、更準確的認識。從實際分析發現,農村金融會影響農村經濟發展,但被農村金融弱質性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狀態并不理想[1]。從實際調查發現,農村金融發展現狀不佳的影響因素較多,農村金融具有廣闊的市場。農村地域廣闊,金融貸款的成本更高,農村金融的供需信息獲取不平衡及農村產業發展存在局限性,最終導致農村金融的交易風險提高[2]。在這種情況下并未構建完善合理的風險平攤體系,且部分有需求的用戶存在誠信度低下等問題,對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妨礙與干擾,甚至削弱了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農村的熱情,影響農村機構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對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業務開拓等造成了影響。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傳統金融行業逐步互聯網化,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實質性進展。現階段,互聯網金融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其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市場與技術這兩個重要因素日益發展成熟,農村金融在此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突破及新的發展途徑[3]?;ヂ摼W金融主要基于互聯網技術采集大量金融數據,將中小貸款用戶作為其客戶群體。若能在農村金融中充分應用互聯網金融,可有效緩解農村金融發展速度緩慢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資金應用有效率,從而更便捷地獲取金融資源。
受到農村地理位置偏遠、信息相對閉塞及人才缺失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有較多農村地區依然存在金融行業發展緩慢、金融服務效率低以及金融業務活動少等問題[4]。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引入互聯網金融,可有效緩解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但想要保證互聯網金融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在農村地區積極普及互聯網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間接促進我國整體金融行業發展。積極分析互聯網金融,明確其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農村傳統金融服務存在效率低、不便捷等問題,很多農村居民并不能早期預見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而是事情發生之后才發現相應問題,其中融資困難是主要問題。傳統金融服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才能撥款,此時撥款并不能對農業生產形成積極影響?;ヂ摼W金融問世后,有效打破傳統金融服務導致的時間限制、空間限制,依托于互聯網以軟件形式在線上運行,農民在有網絡的地方或使用數據流量就可以運行該軟件,通過軟件籌集自己需要的資金,且資金撥款速度較快,能第一時間幫助農村居民解決問題。傳統金融服務存在服務效率低下問題,這與雙方信息不對稱,無法及時獲取重要信息存在直接關系。通過互聯網金融,農村居民可及時提供完整信息,軟件會利用互聯網核實信息,迅速為信息準確的農村居民提供資金支持[5]。
很多農村居民都有很多閑散資金,長期存放在銀行卡中且很少使用,多用于應急。在互聯網金融落實后,農民理財方式和金融相關需求逐步多樣化,更多農民想要將自己手中的閑散資金充分利用起來,獲取一些利息收益,達到錢生錢的目的?;ヂ摼W金融為這一類客戶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問世,比如線上理財、支付寶理財等。只需要用戶安裝相應軟件,將金錢轉入支付寶并購買相應理財產品或存入余額寶,每天都會有一定收益。這種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無疑滿足了手中有閑散資金但是又有流動資金應用需求的用戶,在未使用資金的時候可獲取一定比例的利息,在使用資金的時候可及時轉出,十分方便,可最大程度上發揮這些閑散資金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處于城市化建設階段,城市不斷擴大,城市居民數量不斷增多,城市金融也在此浪潮上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但是我國屬于農業大國,有大量農村地區,農業金融也是我國金融行業的重點,直接影響到我國金融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但在城市高速發展狀態下,農村地區金融并未得到顯著發展,雖然金融業務增加、金融機構增多,但依然有雙方信息缺失及信息不對稱現象頻頻出現,對農村金融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農村充分應用互聯網金融,能讓農村金融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滿足更多農村家庭的需求。充分落實互聯網金融,可加深農村居民的理財觀念,避免農村居民關鍵時刻借不到錢,保證農村居民農業生產期間始終具備充足資金,為農業更好的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與增加農產品數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促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城市與農村的距離。
隨著我國互聯網覆蓋面積的不斷擴大,移動設備用戶日益增多,農村金融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以往農村因為地方偏遠、物價水平低及缺乏傳統金融機構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村居民往往不會主動獲取金融服務或通過金融機構籌資資金,所以導致金融業務數量低,金融服務配置明顯失衡。隨著金融服務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效融合,互聯網金融逐步入侵農村金融市場,無疑促進了當地普惠金融發展,也讓農村地區獲得了相應的融資需求。相較于傳統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門檻低、效率高,放款效率快、不受空間限制等優點讓其在農村金融廣泛發展,也讓互聯網金融服務進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緩解了農戶的實際資金需求,提升了金融配置的整體效率。
線上支付與移動支付這兩種新型支付模式,進一步減少了農村居民對傳統金融服務的依賴,也讓互聯網金融迅速在農村發展起來。截至2015 年,已經有大量互聯網金融平臺問世,逐步推出了大量金融服務產品,比如宜信小貸公司的農村融資租賃、宜農貸等金融業務,螞蟻金服網上銀行的旺農貸,京東商城的仁壽京農貸、先鋒京農貸等。但是這些互聯網平臺雖然推出了大量針對農業的金融服務,還是有很多農村家庭對互聯網金融缺乏準確認知,不了解相關互聯網金融產品,所以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積極推廣宣傳,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對互聯網金融的準確認知,充分提升互聯網金融的實際應用價值。
從農村金融的發展趨勢看,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多種技術高速發展,是促使傳統金融服務逐步轉變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主要原因[6]。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日益成熟,利用相應技術及時獲取有價值的相關信息,推動經濟模式改變?;ヂ摼W和物聯網等日益完善,進一步提升網絡信息交流便利性,并讓網絡信息交流和現實貨物交流有效聯系,促使信息與實物交匯,提升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
隨著我國智能終端技術逐步完善,手機、平板及電腦等多個終端均可與互聯網連接,5G 時代的到來讓網絡運行速度進一步加快,這些變化均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我國于2005 年起,積極在各個農村地區推廣普及普惠金融建設,而普惠金融與農村互聯網金融息息相關,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上提出的金融發展目標,為落后地區人口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發展相應普惠金融,充分實現金融服務公平配置,保證全民均可享受到平等、相同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如今是我國金融行業的重要發展政策方向,各個部門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比如2015 年以商務部為主的19 個部門提出的《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從廣義上分析互聯網金融是促使農村金融、農村新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引擎,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經濟實力,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有助于縮小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差異,縮小我國貧富差距。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市場化經濟日益發展,城市內已經完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地方金融機構為輔助的征信體系,其中包括居民、企業基本信用數據庫。但是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十分偏遠,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農村居民的信用意識淡薄,這一現象導致農村信用建設速度遠遠慢于城市。針對這一情況,應加速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促使城市、農村信用數據有效對接。要想健全完善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工作,需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政府牽頭輔助金融、銀行機構在農村完善相應的農村征信制度建設,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其中。我國國民的凝聚力較強,在政府號召領導下,國民會積極參與相應活動,積極錄入相應經濟數據,完善農村信用系統的相關內容,豐富相應信用數據資源、數據來源,完善相關征信體系。
第二,政府應結合農村特點健全相應的農村信用法律法規,進一步約束農村居民的行為,有效規范農村各個信用行業與金融機構,促使農村整合資源、構建統一征信評價與評級系統,消除各個金融機構各有規矩、各有要求的現象,強化信用系統的實際監管能力,促進農村互聯網金融順利發展。
第三,創新相應的農村金融體制,政府在農村信用體系中充分發揮農村金融機構的主導作用。
農村金融機構直接決定著農村經濟發展速度,更是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增加農民收入、促使農村經濟繁榮的關鍵。因此,必須積極快速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充分發揮當地金融機構能力,促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比如地方政府必須不斷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征信工作的支持力度,促使農村各個金融機構實現信用數據共享,降低農村互聯網金融獲取信用信息資料的成本,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增加政府相關部門和農村金融機構的信用數據合作力度,并對接郵政機構、稅務局以及國家電信等多個信用數據和農村金融機構,實現信息數據共享,進一步豐富信用數據維度,促使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
想要保證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能在發展過程中獲得實效,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
第一,必須強化相應的法制化建設工作,保證金融體系與金融工作有法可依。即便早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但是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傳統法律已經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求,法律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并不匹配,所以我國必須結合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健全并完善相應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法制化建設,不斷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準入制度,加強對違法分子與不法分子的懲治,預防這些群體通過flavor 漏洞開展不正當金融活動,保障投資人相關利益。
第二,政府相關部門與金融機構必須明確自身職能,積極承擔相應職責,主動監管農村互聯網金融,促使各個部門進行有效配合,保證金融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第三,相關監管部門必須明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差異,積極調查當地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發展水平,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種類,結合這些差異差別化監管。比如,對于頻發金融詐騙問題的P2P 行業,必須嚴格監管。對于剛剛起步的農業眾籌業務,則需提供更多發展空間,鼓勵其進行創新,而不是嚴格管制讓其發展受限。不同金融業務種類也具有相應的發展特點與發展實際情況,所以監管期間也需應用不同監管措施,才能有效促使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全面協調發展。
有調查數據指出,很多農村居民受其文化水平、移動設備應用情況和互聯網接觸的比較少等影響,所以對互聯網金融缺乏準確認知,也不知道有便利的金融服務能提供資金支持與資金幫助,這是傳統金融服務繼續維持的主要原因,也是限制農村金融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需做好互聯網金融的宣傳工作,積極前往各個農村進行互聯網金融推廣普及工作,積極加大互聯網金融宣傳力度。比如,地方政府、鄉鎮政府可定期舉辦互聯網金融講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村居民普及相關知識。為了保證農村居民可充分了解互聯網金融,講座主持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互聯網金融知識,才能為大量農村居民授課,有效傳達農村互聯網金融知識,讓廣大農村居民通過互聯網金融獲取相應資金,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互聯網金融給農村金融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有效解決了農村傳統金融空間受限與時間受限等問題,讓更多農民居民受益。但還需明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發展現狀,制定相應戰略、策略并解決相應問題,促使其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