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湛江科技學院 廣東 湛江 524094)
荷蘭高等教育體系主要分為兩個方向:研究型大學和應用科技大學。目前荷蘭共有研究型大學18所,應用科技大學40所。研究型大學與應用科技大學的主要區別在于研究型大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而應用科技大學主要為學生提供特定的專業教育,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為將來從事某一行業做準備。
應用科技大學主要提供以下7個方向的課程:經濟、健康、農業、教育、社會和社區工作、藝術以及科技。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除了理論學習之外,應用科技大學更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和企業實習是應用科技大學學位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會重點學習怎樣在實踐中應用專業技能。
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是一所成立于1993年的公立應用科技大學,目前提供51門不同類別的本科課程。2021年的就業數據顯示,88%的畢業生在畢業3個月內實現就業,共計97%的畢業生在畢業1年內實現就業。
商業技術和管理本科課程屬于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本科項目科技類專業中的一個分支,授課時長4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總修讀學分要求為240個學分。在這個學習方向上,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解決業務戰略和通信技術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學生需要學習在實際工作使用信息技術工具以實現業務邏輯,同時運用溝通技巧和通信技術知識使得項目進展更加順利。在此基礎上,實現通過信息技術幫助企業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客戶體驗。
商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分為兩個部分:基礎階段和深入階段。基礎階段的持續時間為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上半學期,在此期間,學生需要通過授課和項目兩種形式完成學習。授課課程主要是理論知識學習,學生通過講座、實驗、作業和小項目的形式完成學習。
深入階段的學習開始于第二學年的下半學期,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會在實踐中深入掌握和運用本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在第二學年的第一階段,學生需要在職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深入階段的學習計劃制訂,確定每項學習任務的完成順序。在完成全部學習并且通過畢業論文后,學生將會取得理學學士學位。
在基礎階段中,學生需要學習不同類別的理論課程和進行項目實踐,按照課程內容可以劃分為基礎類、計算機類、管理類和項目類課程。其中基礎類課程是語言和數學相關的課程。計算機類課程主要圍繞計算機理論和編程技術等,管理類課程是關于管理方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項目類課程是通過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PBL)對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進行實踐應用的課程。每類課程的具體內容如表1。
表1 基礎階段具體課程內容
深入階段是學生在掌握基礎類課程后進行實踐和應用的階段,主要包括主題學期、小學期、企業實習和畢業項目。
在主題學期中,學生需要完成兩個主題學期的學習,其中一個是必修主題學期,另一個是根據學習方向選修的主題學期。在必修主題學期中,學生將會完成商業創新課程學習。商業創新課程包括了理論知識和商業創新項目兩個部分。在理論知識學習階段,學生在給定的可選方向中進行選擇,如表2。商業創新項目分為國內項目和國際項目。在國內項目中,學生按照理論知識的方向進入企業完成項目,每一個方向代表了一個研究領域。國際項目是通過國外大學交換的形式進行,在交換期間,學生會進行公司探訪、講座學習和演示等活動。
表2 必修主題學期可選方向及具體內容
選修主題學期和小學期的學習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方向在給定的范圍中進行選擇,可選方向共有11個。其中大數據、區塊鏈、信息安全、物聯網、移動應用開發這5個方向可以作為主題學期選修,而人工智能的應用、信息通信技術教學、虛擬現實、云處理方案、軟件開發、應用量子計算這6個方向僅能作為小學期進行選擇。
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完成一門專業技能項目選修。選修的內容可以基于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過往完成項目的評分和學習反饋等確定。專業技能項目是學習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具備的溝通技巧和工作技能等,主要包含15個不同的方向:溝通技巧、沖突管理和協商、批判性思考、跨文化技巧、創新性思維、個人職業規劃、職業道德、求職訓練、專業咨詢、公文寫作、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項目管理、信息管理、時間管理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專業技能項目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節奏和融入工作環境。
企業實習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踐活動。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接受來自企業的培訓和指導。實習工作時長要求至少為期5個月(100天),學生將會在企業中完成一個或者多個真實的項目。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會得到運用和鍛煉,學生的畢業項目也會在企業實踐中完成。
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方向是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從事某一行業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與我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商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采用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在各個階段使用不同的項目形式幫助學生實踐理論知識和掌握應用技能,使得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實現就業,對我國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啟示。
我國應用型本科的常見授課形式是對于單一課程,以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缺少了不同課程間關聯體系的構建,實踐課程的內容與實際應用情況差距較大,無法幫助學生建立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場景。學生在實踐中思維局限于單一方向,難以將不同的知識貫通運用,缺乏全局思維,不利于今后的實習與就業。
商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使用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PBL),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通過項目的方式進行實踐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課程間的關聯關系。學生在敏捷開發項目的實踐中會運用到之前在編程、商業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并交付成果,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對于我國應用型本科的啟示在于應用項目式的教學方法,搭建課程體系,通過項目的形式完成交叉課程或關聯課程的實踐教學,打通教學與應用之間的壁壘,實現學以致用。
商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用實踐類的教學活動占總體比重較大,包括了項目式課程、主題學期和小學期以及企業實習和畢業項目等,從基礎階段到深入階段的各個環節均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應用的轉換,同時提供了與其他應用科技大學共同選課或者國外高?;Q學習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其他學生交流合作,有助于在今后的實習和就業中更好地與同事溝通相處。應用實踐類的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中進行,能夠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學校與社會的區別,切實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我國應用型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設置中應加強與對口行業和企業的合作,通過開設與企業合作進行的實踐項目,增強學生對實際應用的理解,在校企合作中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人才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確保學生學有所用。同時尋求與其他高校相近專業間的課程合作,通過共同選修課程或者互選課程等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聯通同一專業不同學校間的學習渠道,實現知識共享、學習互助。
在商業信息技術與管理專業深入階段的學習中,除了大量的實踐訓練和企業實習外,學校還提供了專業技能的選修學習。這里的專業技能主要是指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軟技能或者沒有進行專門理論課程學習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會涉及的應用能力,如溝通技巧和沖突管理與協商。實際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崗位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還能夠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同時在團隊合作中出現需要多方協調的情況時,能夠協調平衡多方利益推進項目進展。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職業類的課程,此類課程大多集中于對求職技巧或者就業指導的教學,如簡歷設計和面試準備等內容,課程內容集中在就業前,沒有涉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而且職業類課程一般采用單獨授課的形式進行,沒有與實踐項目相結合,割裂了理論和應用之間的聯系。對于我國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啟示是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課程中融入職業技能培訓的部分,將實踐應用軟技能作為學習考察的一個部分納入考核標準,建議融入第二和三學年的實踐課程,為學生即將進入的畢業實習和之后的就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