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扎提古麗·堆森別克 阿依吐爾遜·沙木西
(新疆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地膜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物質資料之一,20世紀50年代地膜覆蓋技術出現和發展,在日本、歐美等多地迅速流行,帶動農業生產力質的飛躍和生產方式的改變。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末我國開始引入農用地膜覆蓋技術后,對提高農作物水分利用、增加產量、提高農戶收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膜覆蓋技術在我國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我國地膜使用量及覆蓋面積也一直呈上升趨勢,對我國糧食生產安全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1]。
新疆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地膜的使用量和覆蓋面積達到全國第1,在國內有很強的代表性。新疆農戶長期使用地膜,對地膜依賴性較強,同時農戶缺乏回收意識,不了解地膜危害、回收不完全等情況,導致新疆成為殘留地膜污染最大的區域[2]。
地膜覆蓋技術遍用于玉米、甜菜、蔬菜瓜果等多種農作物。農膜的使用不僅使這些地區的農作物產量得到提高,種植面積也隨之擴展,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隨著地膜覆蓋率的增加,地膜殘留影響農作物出苗,導致減產,同時農戶對廢舊地膜缺乏回收意識,導致隨意丟棄田間地頭或者焚燒,影響了農業農村生產環境,形成“白色污染”[3]。對于這些問題,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方案和意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推進廢棄農膜的回收,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網站點,建立和完善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在推動政策順利實施過程中,種植農戶的行為發揮了一定的作用[4]。農戶是殘留地膜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地膜回收的主要參與者,所以研究農戶對殘留地膜危害的認知、是否愿意參與回收、影響農戶回收意愿的因素尤為重要。因此,研究農戶行為,引導農戶科學使用地膜,加強廢舊地膜回收,對推動當地綠色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
本文選取伊犁州新源縣作為調查區,通過實際調查了解新源縣實施塑料薄膜回收工程,發展智慧農業及開展回收站點和回收獎勵機制,有效推動當地廢舊地膜回收率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意愿的影響因素。
新源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東部。研究區域處于E82°28′~84°57′,N43°01′~43°40′,地形為三面環山,東高西低,兩邊高中間低的特殊地形。主要河流有鞏乃斯河、恰甫河、吐爾根河、坎蘇河和過境的特克斯河。研究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區,四季特征較為明顯,年平均氣溫為8.5℃,年降水量270~880mm。研究區新源縣是農業、牧業以及工業、旅游業經濟區。新源縣農作物覆膜面積3666.67hm2,其中覆膜代表作物有制種玉米、甜菜、瓜果等。
本文選取新源縣別斯托別鄉為研究區域,新源縣全縣完成廢舊地膜回收面積2260hm2,當地地膜回收推動了全縣的廢舊地膜回收率,達到90%,再加工率達到93%以上,當地回收地膜從人工撿拾的方式轉變為“機械+人工”模式,使用農膜的農戶由以前的自己購買地膜、自行播種、隨意回收轉變為統一收購回收到企業,與新源縣元利恒合作社合作開展“統一供膜、統一覆膜、統一收膜”一條龍服務。并且在鄉鎮建立殘膜回收網點,積極杜絕“白色污染”,基本解決了新源縣殘膜的再污染問題。
本研究在2022年6月8日于新源縣別斯托別鄉進行調研,通過訪談和問卷方式對別斯托別鄉附近的109戶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進行調查。問卷內容由4部分組成:農戶基本情況,包括農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勞動人口數及種植作物類型;農戶使用地膜情況,包括農戶是否經常使用地膜,使用地膜類型及厚度;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認知情況,包括農戶是否了解地膜危害、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地膜的危害;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意愿情況調查,包括農戶是否經常參加農業培訓,鄉鎮和村是否有廢舊地膜回收網點,農戶是否了解回收政策,愿意參與回收或者不愿意參與廢舊地膜回收的影響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即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愿意參與或者不愿意參與。根據這一基本特征選擇Logistic回歸模型,詳細研究農戶參與回收意愿的影響因素,設因變量為Yi,Yi取值范圍為[0,1]。在進行模型設計時,將農戶是否愿意參與設為因變量,假設“不愿意”為0,“愿意”為1。假設因變量、自變量分別設定為Yi與Xi,建立模型:
(1)
根據式(1)得到:
(2)
得到回歸模型:
(3)
式中,Pi為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額的幾率;Xi為第i個影響因素;βi為第i個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α為回歸截距;e為隨機擾動項。
據結果分析,當地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行為主要取決于農戶個人特征、地膜使用情況、農戶對地膜危害認知情況及外部社會因素等4方面因素,具體變量見表1。

表1 變量的選取及含義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發放問卷、進行訪談的方式了解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調查的109戶農戶中,有81戶農戶愿意參與廢舊地膜的回收意愿調查,比例是74.3%;有28戶不愿意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調查發展,占比是25.7%。通過訪談和問卷數據的分析發現,影響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意愿影響較大因素依次為政府是否進行相關政策宣傳,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認知情況,是否了解回收政策,是否參加相關農業培訓,是否經常使用地膜。
應用SPSS 21統計軟件對109個樣本數據進行了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中的回歸處理,將農戶對廢舊地膜參與回收意愿影響因素進行模型估計。
從表2可以看出,顯著的sig值為0.642,>0.05;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中卡方為85.250,sin值為0.000,<0.05,說明統計顯著,模型有意義。

表2 Hosmer和Lemeshow檢驗
通過表3模型回歸結果可以看出,農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鄉鎮和村是否有回收點沒有通過顯著性驗證。通過顯著性驗證的變量有5個,分別是農戶是否經常使用地膜、是否經常參加相關農業培訓、農戶對地膜危害認知情況、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政策的了解程度、當地政府對回收政策是否進行宣傳。

表3 模型回歸結果
2.3.1 農戶個人特征對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的影響分析
在農戶個人特征中,性別對參與廢舊地膜回收的意愿沒有顯著影響。在本次調研過程中受訪農戶大部分為男性,且男性比女性更有種植經驗。
農戶年齡顯著性大于0.05,影響系數為-0.041,顯著性為負相關。說明農戶隨著年齡增大,對殘留地膜回收意愿不明顯,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降低,年齡較大的農戶更多關注使用地膜的成本及增加產量效益等問題。大部分年齡較大的農戶也會因身體狀況而無法獨自完成對殘留地膜的撿拾和回收。
農戶文化程度顯著性大于0.05,影響系數為1.398,但不顯著。說明農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參與地膜回收意愿存在差異。文化程度越高,參與地膜回收的意愿越高,因此努力提高農戶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農戶對廢舊地膜的參與意愿。
2.3.2 農戶使用地膜情況影響分析
農戶是否經常使用地膜在5%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影響系數為0.039,影響為正向。說明這次調研農戶家里是經常使用地膜的,種植作物有玉米、甜菜、蔬菜等,這些農作物均經常使用地膜。在種植過程中,之前農戶更注重成本高低,常選擇使用一些不符合標準的超薄地膜,且農戶購買途徑單一,缺乏回收意識;如今,當地實行“統一供膜、統一覆膜、統一收膜”,建立企業合作社機制,有效推進當地廢舊地膜回收率,農戶常會選擇標準地膜并且也更愿意參與回收。
農戶參加相關培訓顯著性小于0.05,影響系數為2.364,具有顯著性正相關。參加相關農業培訓可以提高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的認知,系統的培訓可以讓農戶了解到回收廢舊地膜的重要性,也會讓農戶選擇政府推廣的標準地膜,學習處理殘留地膜的方式以及用科學方法回收地膜。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讓農戶了解當地對廢舊地膜回收政策,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激勵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行為。在各個鄉鎮或村周圍建立回收網點,更便于農戶直接將殘留地膜送到回收點,使得農戶更愿意參與農膜回收。
2.3.3 農戶對地膜危害認知情況的影響分析
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認知對參與回收意愿有顯著性正相關。其影響系數為2.187,說明農戶的認知是進行廢舊地膜回收的前提,農戶對地膜危害認知越深,回收意愿越高。殘留的廢舊地膜抑制農作物生長,阻礙種子發芽的同時破壞土壤結構導致減產,影響農業農村生產環境。農戶了解廢舊地膜的危害有多種途徑,其中包括政府組織相關農業培訓積極引導農戶參與了解使用不標準地膜的危害,通過電視、網絡、鄰里鄰居等途徑了解,農戶憑著自身多年種植經驗了解地膜危害。
2.3.4 外部社會因素的影響分析
政府宣傳政策在1%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回歸系數為0.008,影響為正向,說明當地政府通過加大宣傳廢舊地膜回收政策,增加農戶接受農業知識的渠道,讓農戶知曉廢舊地膜處理和回收方式及相關政策,包括回收價格、附近是否有回收網點等。讓農戶及時了解殘留地膜的危害,知曉回收廢舊地膜對自身利益以及對農業生產環境帶來的好處,會更加推動農戶主動回收地膜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做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同時,政府監管力度也會影響農戶撿拾回收地膜的積極性,如果政府宣傳的同時大力監管,將會有助于提升農戶廢舊地膜回收意愿。農戶對廢舊地膜回收政策的了解回歸系數為0.024,系數為正值,說明農戶通過參加相關農業培訓講座及政府的大力宣傳,大部分農戶了解關于廢舊地膜回收的政策,回收的價格以及補貼,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所以農戶更愿意參與回收。
本文的調查對象中,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較強,在被調查農戶中,75%的農戶愿意參與廢舊地膜回收。通過構建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從農戶個人特征、地膜使用情況、農戶對地膜危害認知情況、外部社會因素4個方面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政府的相關政策宣傳對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意愿最為顯著,其次是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認知情況、是否了解回收政策、是否參加相關農業培訓、是否經常使用地膜、文化程度為正向,其余為負向影響。
新源縣別斯托別鄉在進一步提高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的意愿方面,需要政府通過大力宣傳,大力監管,組織相關農業培訓,或者通過自媒體的宣傳方式增加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農戶對廢舊地膜危害的認知能力,積極引導農戶使用0.01mm以上的標準地膜。同時,政府可以制定廢舊地膜回收補貼政策,鼓勵農戶參與廢舊地膜回收,提高積極性;建立和完善回收機制,在各個鄉鎮和村設立回收站點,督促農戶將殘留地膜統一放到回收點,地膜公司進行回收處理,杜絕地膜污染。農戶也可以加入合作社統一購買地膜、統一覆膜、統一回收處理。在調查過程中,大多農戶選擇人工撿拾廢舊地膜,費時費力,導致農戶不愿意回收,因此政府應該提高機械化水平,通過“機械回收+人工撿拾”的方式提高農戶的回收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