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
(中共肇慶市委黨校 廣東肇慶 526000)
國內循環作為發展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發展主線,構成我國發展新格局,這一格局實現的關鍵是推動居民消費升級,通過居民消費升級反過來刺激雙循環格局的形成。我國居民消費形態變化幅度較大,《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報告》指出,消費升級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的主流趨勢,但現實中仍然存在諸多因素制約消費升級的順利實現。本文在闡述消費升級大趨勢的基礎上,分析消費升級的制約因素,提出促進消費升級的可行路徑。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內容、消費方式等維度均出現漸進性變化趨勢。
首先,居民消費內容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居民的消費需求特征體現為健康、綠色、智能,同時居民的消費內容逐漸由基本的產品消費需求轉變為高質量的服務消費需求。對于消費者來說,基本消費需求逐漸轉變為安全、綠色的有機食品,有效消費需求轉變為智能化、大品牌商品,追捧消費需求逐漸轉變為高品質、升級類商品。比如,在家電消費領域,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電。又比如,在家居家裝消費領域,消費者越來越傾向無醛地板、環保床被等綠色家居家裝。
其次,消費動向從被動模仿型向主動多樣型轉變。居民消費心理逐漸體現為個性化與差異化,以體現個人獨特特征,居民消費行為逐漸體現為多樣化與多元化,以體現多方位需求,與之相對應,消費品市場不僅呈現出精細化、個性化趨勢,還呈現出全面性、多樣化趨勢。比如,在旅游消費方面,居民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有的消費者追求熱鬧,選擇跟團游,有的消費者追求精致,選擇定制游,還有的消費者追求隨心所欲,選擇自駕游。又比如,在生活健康方面,居民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生活休閑有陪聊陪玩,生活健康有養生理療。
最后,居民消費方式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相融合轉變。居民消費方式逐漸向線上轉移,特別是新零售的興起,刺激了居民消費的線上線下融合。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使用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絡購物。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增長1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5%。另一方面,新零售和智慧零售的興起,促進了消費者消費方式的線上線下融合,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下體驗,線上下單,或線上下單,線下取貨。
本文重點在于居民消費升級主要制約因素的界定,具體研究思路為:首先,梳理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統計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其次,設計調查問卷,將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量化為評估問題;再次,隨機抽取網友,針對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評分;最后,根據評分結果,針對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定量評估。依據過往研究成果與本次研究設想,對可能存在于居民消費升級中的主要障礙進行歸納,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
采用1~100分來評估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邀請111名網友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問題越大,即制約因素越成立。得到調查數據之后,通過測算平均值進行量化,如果平均值位于80~100分,則表示問題很嚴重;如果平均值位于60~80分,則表示問題比較嚴重;如果平均值位于40~60分,則表示問題不嚴重;如果平均值位于20~40分,則表示問題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平均值位于0~20分,則表示問題根本不存在,計算最終平均值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平均得分
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居民消費觀念”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15.79分,位于0~20分,說明居民消費觀念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不會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居民消費觀念不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消費品質量”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22.36分,位于20~40分,說明消費品質量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由此可以推斷,消費升級的首要阻礙因素并不是消費品質量問題。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社會保障”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23.96分,位于20~40分,說明消費品質量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社會保障不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教育醫療”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51.03分,位于40~60分,說明教育醫療的問題影響不大,不會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教育醫療不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居民經濟收入”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55.74分,位于40~60分,說明居民經濟收入的問題影響不大,不會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居民經濟收入不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
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消費品供給”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76.89分,位于60~80分,說明消費品供給的問題影響比較嚴重,能夠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消費品供給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升,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在消費過程中,面向產品質量與高端服務的居民消費需求顯著增加。然而,我國經濟結構仍然不合理,產業結構仍然表現出低水平,盡管國家提出了經濟結構高質量改革,實施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端產品和高端服務仍然滿足不了消費需求。
由于中高端產品與優質服務的供給欠缺,無法迎合消費者市場需求變化,致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的需求難以在消費供給方面得到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消費環境”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67.98分,位于60~80分,說明消費環境的問題影響比較嚴重,能夠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消費環境在阻礙消費升級的眾多因素中以主導形式存在。消費水平的提升刺激了享受型消費在所有消費類型中的比例,但是改革消費環境的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居民消費升級的實現。一方面,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存在,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加上執法力度不嚴、打擊力度不夠、消費維權難,導致部分消費者不敢消費、不能消費,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旅游出行的消費需求明顯上升,特別是“假日游”一度火爆,但是部分景區管理混亂、收費不合理、交通不方便,導致消費升級難以實現。此外,消費者對教育、醫療、保健等方面有著較大的潛在需求,但是公共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公共醫療水平的不平衡發展,抑制了居民的消費行為。
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中“房價房租”問題,最終統計平均得分為79.01分,位于60~80分,說明房價房租的問題影響比較嚴重,能夠對消費升級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房價房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制約因素。當前,我國的統計方式是投資支出項下統計居民購房,消費支出項下統計居民的租房支出主要是物業管理、煤氣水電費、房租費用等,基本上與國際統計口徑一致。參照國際經驗,在人均GDP水平突破300美元閾值后,消費結構將會轉向出行與居住需求,住房連帶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國房價不斷攀升,導致房租過高,相關費用支出顯著增加,對消費升級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過高的房價房租占據了居民的消費資金,客觀上阻礙了居民消費,制約了消費升級。
需要深化改革力度,提高有效供給比例,降低企業生產負擔,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市場要素同需求之間的匹配正確性與準確性,優化現代企業經營規范制度,迎合、推動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企業面向市場的應變需求能力,突破自身經營與發展壁壘,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相關政策法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民間投資活力,以推動民營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在國企改革和民企發展的大背景下,選擇性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一方面,提高產品質量,鼓勵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推動企業和產品優勝劣汰,反向刺激企業的創新動力,以質量創品牌,加強品牌建設,營造品牌氛圍,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做到以品牌促消費,以消費提升品格。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企業所服務市場的統一化、標準化,促進企業進行產業鏈延伸與深化,滿足消費者多樣、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需求。
增強社會信用體系的權威性,通暢全民信息共享,構建信用承諾基礎,強化失信懲治力度,嚴格打壓劣質、假冒產品,杜絕低附加值服務與產品。一方面,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通過打擊虛假廣告規范市場競爭,通過整頓消費市場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通過改善服務領域提高滿意的市場體驗,特別是通過有效的商品價格制度和合理的收費管制,持續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促進居民放心消費與消費潛力的提高,推動消費升級。另一方面,構建反饋高效的市場監管機制,通過建設失信、投訴、違約等監測預警體系,嚴格監管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監督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通過建設便捷的消費糾紛投訴和處置機制,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提高消費者的信任感。
政府應改善房價市場,杜絕炒房,緩解住房矛盾,增加住房供給、減少住房壓力。將住房的房價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將其與居民收入水平匹配,按照相關標準,應將住房支出消費嚴格控制在總消費的20%左右。另外,適當擴展租房市場,面向年輕消費者應實施租房補貼政策,面向中年消費者應建立租房優化體系,同時應建立多元化的租房與住房供給體系,拓寬居住渠道,提高住房的性價比。通過多方并舉,促進住房價格回歸合理價位,滿足居民住房需求,解決消費擔憂,提高優質消費可能性,拉動住房體系供給水平與消費水平的改善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