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 張偉 董晶晶
(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體育教研室 陜西 西安 710032)
體能素質主要是指機體最基本的運動能力,不同的運動項目對于體能的要求也大不相同,體能素質不僅僅是對人們體質的好壞進行衡量,更能充分反映出人們各項身體器官系統機能的工作狀況,也就是身體素質。我國當代大學生正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和提高綜合國力的艱巨任務,自身的體能素質與國家繁榮發展有著極大的聯系。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正在迅猛發展,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顯著改善,但高校大學生的體能素質卻呈現下降趨勢,而體育訓練作為素質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就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發展原則,重點培養高校學生的體能素質。高校大學生目前的身體素質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只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才能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研究人員對于體能這個詞語有著不同的理解,體能與人體器官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既可以說是一種衡量指標,同時也是人體器官系統中的能力體現,通常包括綜合體能、基本體能,充分代表人類的身體素質。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體能所下的定義為人體器官和結構在訓練、日?;顒又兴憩F出來的能力,而學生的體能主要是指學生對于學習、生活以及體育運動過程中的身體能力。高校大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根本是促進學生的健康,而專業院校的體能訓練更加強調競技性、應用性。由此可見,不管是普通高校,還是專業體校,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都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只是強調體育訓練的規范性和標準化,對于自由開放式、具有現代化性的訓練方法和實際運行不夠重視。在體育訓練過程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臺下練習的模式,而學生最為關注的體育健康等知識內容,教師卻對未其進行過多解釋,這樣難以滿足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需求,無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加上傳統的訓練方法很容易忽視學生的真實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高校體育教師以傳統的訓練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行體育訓練,很難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需求,導致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重視度嚴重不足,也沒有興趣參加訓練,甚至出現學生除卻參加規定的體育活動之外,很少主動參加其他體育活動的現象,這樣不僅影響體育訓練的效率,還會阻礙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在高校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高低在最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訓練的質量。因此,只有高校體育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才可以使得大學生的體能素質和體育成績有所提升。但在實際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普遍存在專業能力不足的現象,其中最為明顯的是訓練內容,高校體育教師并未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使得大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表現出消極、抵觸等心理。如果體育教師無法采用合理的訓練方式,就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影響訓練效率的提升,從而嚴重阻礙學生體能素質的增強。
高校大學生的生活自由且多彩,有著豐富的自我主導時間,但隨著多種誘惑的出現導致大學生自我約束和自制力明顯下降。邁入大學階段后的生活方式逐漸紊亂、暴飲暴食、過度喜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等,部分大學生起床后不吃早餐就去上課,以及盲目減肥、晚睡晚起等都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的特性,這些錯誤生活方式的出現導致大學生自身的體能素質無法得到提升。不僅如此,大學生欠缺體育訓練的意識與習慣,對玩游戲的熱情都遠遠高于體育鍛煉的熱情。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背景下,我國高校普遍重視智力教育,忽視學生的體育教育,以至于相關的體育訓練工作嚴重缺乏規范性,導致體育訓練無法在高校中順利開展。與此同時,高校中的體育課程大部分是以技能和跑跳為主,以培養學生體能素質為核心的課程少之又少。雖然多數大學生都在參與體育訓練,但是卻不知如何進行正確的訓練,基本都是模仿同學或觀看教學視頻獲得訓練方法,學生無法在標準的體育鍛煉引導下感受到訓練的方法與樂趣,甚至會因為訓練方法不正確而出現運動事故,進而使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抵觸心理。
高校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是影響自身體能素質下降的關鍵因素,所以高校中不科學的體育管理以及體育設施的陳舊和不足都會對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產生制約。隨著我國社會的持續發展,在校大學生數量正在逐漸增多,但高校中用于學生活動的設施并沒有隨之增加,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與此同時,高校中體育設施的缺乏和磨損都會打擊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甚至會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最終造成高校大學生自身體能素質下降。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通常是采用學生自主選課的模式,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選擇喜歡的體育課程。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大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參與程度有所提升,但是當學生在選擇體育訓練項目的過程中,往往都想要選擇那些較為輕松,考核難度比較小、體能測試難度簡單的科目,如籃球、武術等訓練項目。事實上,真正能夠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田徑類體育項目,學生選擇的相對較少,同時體育教師的訓練模式模式過于單一,無法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體能素養。
一個人對事物認知程度的高低取決于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否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在認知的驅使下,人們更加愿意來自于自身的影響,并且在整個過程中是積極、樂觀的。但當今時代的高校大學生受到以往單一訓練模式的影響,從心理上認為體育訓練是一項充滿痛苦和辛酸的項目。高校中體能訓練形式多種多樣,同時運動強度相對較大,在完成體能訓練后會產生強烈的疲勞感,這樣的認知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體能訓練的效果。
教學模式的改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體育訓練的教學效率,再加上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培養大學生體能素質的過程中,要想充分調動大學生對體育訓練項目的積極性,高校應該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激發學生的體能訓練意識。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訓練教學改革已經推行了一定的時間,多數學校形成多種不同教學模式共存的情況,為大學生的體育訓練提供更多的學習項目,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激發高校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除此之外,體能測試是對高校大學生體能素質進行檢測的關鍵方式,但事實上,我國大部分高校并沒有將體能測試落實到具體,即使開展體能測試工作,但也僅僅是例行公事,學校乃至大學生本人并不重視體能測試。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在測試過程中渾水摸魚,體育訓練教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較為普遍,體能測試工作的開展并沒有發揮自身價值?;谶@種情況,高校需要對體能測試工作加以重視,構建完善的體能測試體系,并對其加強管理,將檢測結果記錄下來,以此對大學生制定完善的體能訓練計劃,從而提高大學生自身的體能素質。
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溝通,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只有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才能更好的開展體育訓練,進而培養學生的體能素質。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樹立育人服務意識,在訓練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師開展體育訓練時,僅僅依靠教師的努力遠遠不夠,更需要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與配合。因此,在實際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和運用技巧,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做學生的聆聽者,在聆聽過程中收集學生的真實想法,從而可以針對性的對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進行創新,這樣可以不僅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能素質。同時,高校應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以重視,以此保障大學生體能素質培養的全面性,校園體育文化是借助體育活動進行的人文教化功能,對高校育人健身的內涵予以豐富。高校可以通過開展體育節、運動會等富有體育文化的活動,轉變學生體育訓練意識,在活動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嘗試學生提出的教學方法,進而調動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情。
高校應該全面落實我國政府所制定的體育發展政策,打破以往重視智力教育,忽視體育教育的思想觀念,以此提高體育鍛煉的地位。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加強體育訓練工作的檢查力度,確保大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的體育訓練方法。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能素質,高校首先就應加大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其次增強宣傳力度,最后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內的媒體、社團以及俱樂部宣傳身體健康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身體健康的價值,并且還要在體育訓練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如開展有競技性質的比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讓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育訓練。不僅如此,高校還要根據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開展基礎體能課程,促使大學生各器官系統的運動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只有基礎體能素質增強才能更好的參與體育訓練。另外,高校應該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體能訓練管理制度,并引導學生嚴格遵守制度中的相關內容,積極參與各項體育訓練活動,增強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以便于提升高校體育訓練的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體育課堂訓練活動,以此來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需求;高校還可以開展一些對體育訓練場地設施要求不高,但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訓練項目,將訓練內容予以豐富,進而滿足不同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開展體育訓練俱樂部的體育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的推動體育訓練俱樂部的發展,高校還應該建立組織管理體系,實際管理時要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模式,以便為廣大學生打造輕松、有趣的訓練氛圍,并讓學生在訓練氛圍中培養自身的體能素質。不僅如此,高校要想更好的督促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就應該創建體能測試管理制度,將學生實際的體能達標情況合理融入到體育教師的工作量中,讓教師意識到體能測試的價值,從而在體育訓練中加強對學生的督促與管理,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
高校中體育訓練設施的不完整是體育教育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問題,所以高校應該適當增加訓練經費的投入,對體育訓練配套設備的建設予以完善,為學生開發更多的體育訓練資源。高校中體育部門應該對目前的體育設施場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安排,將已有的體育資源充分利用,根據所開設的體育訓練項目與場地情況擴大體育設施建設,如,健身房、乒乓球室等,盡量使用校園內空閑的場地,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體育訓練場所。但是部分高校在體育訓練的管理過程中會因種種原因,很少開放體育訓練設施或者是通過收費的方式對其予以管理,導致諸多的體育訓練設施和場地尚未發揮原有的功能,造成資源的浪費?;谶@種情況,高校應該盡量為學生免費開放體育訓練設施,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體育訓練,并在訓練中培養自身的體能素質。
高校大學生對于體能訓練課程的認知存在誤差會對訓練效果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對政府所制定的體育發展政策予以全面落實,打破“重視專業學習忽略體育訓練”的片面思想,讓體育學科在高校學生學習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與此同時,高校應當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予以加強,加大體育訓練教學的檢查力度,確保高校大學生能夠得到較為優質的體育訓練。高校還應該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積極對體育訓練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從而使體育教學工作有所完善。不僅如此,體育教師要在訓練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選取適當的訓練方式,改善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所存在的認知誤差,并且要在體育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重點關注學生體育訓練后的感受。通過對學生認知誤差的改善,注重學生體育訓練后的感受反饋,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體育訓練情況予以掌握,從而促進高校體育訓練課程的開展。
總而言之,高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主人以及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其體能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但是大學生目前的體能素質狀況并不樂觀,要想充分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高校、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共同努力,促進體育訓練的開展。高校在開展體育課程時,要對體育訓練活動予以創新,加強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完善體育訓練設施的建設,激發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體育訓練,進而培養當代大學生自身的體能素質,以便于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長久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