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佳,高 杰
(遵義醫科大學藥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并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因此,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成為目前高校課程改革的熱點。“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發掘高校每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將其有效融入各個教學環節,實現知識體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2-4]。
藥劑學是將原料藥與適宜的輔料制備成藥物制劑的一門科學。在此過程中主要研究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等內容。針對上述系列內容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但學生只具有藥劑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因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學生的主觀意識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一定有其價值追求的特征[5]。例如,學生為什么要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花多少精力去學,學習后是否誠信生產或銷售藥品等,都屬于價值追求問題。本文從課程思政角度對藥劑學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分析開展課程育人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從課程角度分析,由于該門課程涵蓋的知識點繁多,劑型設計、處方優化、質量控制以及臨床應用均需要具備藥劑學相關理論知識,為使學生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學校在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中偏重基礎教育[6]。同時,在有限的課時下,專業課教師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學與考核,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微乎其微,因此忽略了“三全育人”目標的實現。從學生角度分析,藥劑學課程開設在大學三年級,此時仍有部分學生對專業認識不足,個人職業規劃不清晰,缺乏職業認同感,認為藥學專業不如臨床專業、藥物制劑專業不如臨床藥學專業等,對自身專業缺乏信心,從而影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道德的培養。通過近兩年教學相長會的召開以及教師集體備課討論一致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學生僅具備系統的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還需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的藥學人才。
藥劑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在教學環節及教學內容上都可以找到切入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藥劑學課程思政教育案例與教學內容巧妙結合,在潛移默化中開展思政教育,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與專業教育目標的有機融合。
當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興趣不匹配、未來就業方向不明確時,專業課教師有義務從專業課程學習的角度引導學生知曉本門課程學習的意義,該門課程中的某些知識解決了臨床上哪些棘手的問題或現象,而不僅僅是依賴輔導員的普及,使學生認識到救死扶傷過程中臨床醫生固然重要但藥學人員同樣重要,避免學生有“重醫輕藥”觀念。就藥劑學課程而言,如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硝酸甘油因其嚴重的肝臟“首過效應”,導致口服給藥療效差,通過學習可以改變給藥途徑,制備成舌下片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又如哮喘患者呼吸困難、最大氣流量的降低在深夜最重,凌晨睡醒時血壓和心率急劇升高,此時最易出現心臟病和局部缺血等一系列病理現象,利用藥劑學知識可以根據疾病發病的時間規律及治療藥物的時辰藥理學特性設計不同的給藥時間和劑量方案,進行“擇時治療”,在保證藥物療效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順應性。此外,抗癌藥物紫杉醇疏水性強使得傳統紫杉醇注射液應用時需要聚氧乙烯蓖麻油和無水乙醇的混合液作為增溶劑,大量增溶劑的使用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限制了紫杉醇的臨床應用。利用藥劑學新技術制備的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上市后,因既減輕了過敏反應又能增加病灶部位的藥物濃度而提高療效。
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利用“以真人實事立德,以真人實事明理”的教學方法將科學史、人物史嵌入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個學生看得見、看得明的人物簡介、歷史事實和重大成就,引導學生看得懂、看得真、立長志[7]。如屠呦呦開創性地從中藥青蒿中提取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在困難的情況下響應國家號召完成科技攻關,造福人類。另如學習乳劑章節時,讓國人引以為傲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癌中藥——康萊特注射液,它是中國工程院李大鵬院士歷經千辛萬苦研制的,在研發過程中他不幸全身燒傷,在燒傷面積高達70%的情況下仍沒有放棄科研工作,成為我國第一個中藥靜脈乳劑的研制者。在新冠肺炎暴發期間,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年過古稀仍奔波在抗疫一線,不辭勞苦、忘我投入,折射出科學家的家國情懷。
在教學中合理地加入職業道德培養內容,培養學生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例如,2006年震驚全國的“齊二藥事件”造成13名患者死亡,原因是在生產亮菌甲素注射液時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為了利益最大化使用了價格低廉的二甘醇代替價格昂貴的丙二醇作為輔料,從而讓使用的患者出現嚴重的腎衰竭。又如大家熟知的“欣弗事件”,它是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在生產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時,工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審批的工藝參數進行滅菌,為了早下班將滅菌溫度降低、滅菌時間縮減,從而影響了該批次注射液的滅菌效果,這個不規范操作給公眾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毒膠囊事件”也告誡學生不能為了一己之利而損害他人的健康等。上述事件說明藥物制劑違規生產和質量控制不嚴格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進一步表明藥品正規生產和質量控制的重要性。通過適宜案例的引入,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良好職業道德。
課程思政的主導是教師,因此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是提高課程思政效果的關鍵。而通常專業課教師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較少關注人文素養培養,并且本校藥劑學課程教師大多為年輕教師,大部分在教學設計以及講授方面經驗不足,較難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和道德培養巧妙結合。此外,教學成效與評價也是課程思政執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8],而以往的考核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缺乏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忽略德育方面。
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加強專業課教師對學生德育培養需求的理解,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想法,在不斷探索中總結出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要提高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專業課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只有擁有了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一杯水;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政治素質,對專業有遠見卓識,并對國家的方針政策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將思想教育和專業知識更好地融合,將思想教育鮮活化。此外,教學評價體系應在原有基礎上做相應調整,將評價融入課程思政后的教學改革是否真的有效,學生思想和行為上有哪些積極改變。如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收集資料評價學生對某些問題在課程學習前與學期結束時是如何思考和執行的,是否有所變化等。
由于藥劑學課程與民生息息相關,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并且我校處于紅色革命老區——貴州遵義,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對于開展課程思政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授課教師已初步具有將課程思政融入藥劑學課程的理念,但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凝練和提升,讓思政教育更自然地融入專業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專業水平,以培養出社會滿意的優秀藥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