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漳縣職專幼兒園 馬玲文
幼兒具有獨立人格,開展幼兒教育因以平等、寬容、溫和的態度對待幼兒,盡最大可能引導和鼓勵幼兒自愿、自主學習,并創設意識活動環境,給予幼兒自由的空間和時間,發揮幼兒的個性和挖掘幼兒的天賦,促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教師在開展各項幼兒教育中,要擯棄“你聽我說,我示范你模仿”的這一被動的陳舊模式,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欲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新思維。
興趣是幼兒自主學習的動力。只有幼兒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有內在的動機產生,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內生動力。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把一些抽象的知識概念轉變為形象、生動而具體的知識,使這一學習內容更充滿趣味化,使幼兒的情感與認識有效結合,形象與思維進行統一,把單向的灌輸變為幼兒自發的體驗與感悟,把簡單的說教變成增強和豐富幼兒的體驗,促使幼兒全面而協調的發展。因此,以幼兒這一中心而秉承教育觀念,作為教師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以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內生動力,使幼兒用心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索。
1.變抽象為形象,創設直觀的情境
幼兒在接受各種知識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創設一些直觀的情境,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利用圖片等創設情境,又或者多媒體課件創造情境,使幼兒融情入境,主動感悟、思考、探索,從而實現幼兒的自主學習。在“各種各樣的汽車”陶藝活動中,教師通過圖片創設情境,和幼兒一起對各種汽車的玩具模型進行收集,并且展現在幼兒眼前。通過這樣一個汽車展示的環境創設,幼兒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對各式各樣的汽車產生興趣,學習情緒是愉悅而良好的。從幼兒對各種各樣的汽車的感受中,增強幼兒對汽車的認識,激發幼兒陶藝的創造熱情。讓幼兒在動手制作中,充分地發揮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展現幼兒的個性思維,創造出一輛輛造型可愛、形態不一的小汽車,在相互的欣賞中,增強幼兒成功的喜悅。
2.創設故事情境,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好奇心強,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并產生求知欲望以及學習動機,對道理進行由淺入深的感悟。教師創造的故事要有趣,且使幼兒明白一些淺顯的道理,讓幼兒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為其自主學習提供條件。比如,在“神奇的手”的這一浮雕制作中,教師所創設的故事情境是這樣的:“住在大山里的小愛做了個神奇的夢,夢見自己的一雙手有了奇異功能,只要自己想到哪一種動物,手輕輕一動,就會變成這個動物。看,她的手一揮,變出了樹林,還變出了太陽……”在這惟妙惟肖的故事講述下,啟發了幼兒的學習激情,使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幼兒充滿了好奇心。教師趁此機會對幼兒的創造思維進行啟發與引導,而幼兒的在浮雕制作的表現中欲望非常的強烈,都想制作出自己心中最可愛的動物。有的幼兒制作了“手上的花瓶”,還有的制作“手上的機器人”“手上的地球”,幼兒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創新思維正在萌芽生長。
3.創設表演情境,豐富幼兒情感體驗
幼兒愛表現,愛表演,這是每一名幼兒的天性,讓幼兒陶醉在自我表演的情境中會異常興奮,而且還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很容易將自己當作主角,融入情境中。比如,教師創設“可愛的小猴子”小品表演情境,讓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演小猴子在生氣、歡喜、發怒、痛苦時的神態以及表情。幼兒在模仿表演下,感受到了快樂,從而也了解到小猴子的形象以及習性。這一實踐使幼兒在進行小猴子的陶藝制作時有思路、有想法,創造出了貪吃的小猴子、愛生氣的小猴子,還有愛掰苞米的小猴,從而豐富了幼兒的創作素材。幼兒在玩中樂、樂中學,豐富自我的情感。這樣的一種具體化的教育資源,也更讓幼兒在愉快而簡潔的氛圍中領悟一些淺顯道理,并且還能學到一些知識,培養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領幼兒通過自我發現獲取知識,這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發現會非常深刻,而且很容易對內在的規律、性質等進行把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多角度、多方位地創設一些條件,充分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幼兒,使幼兒積極參與思考與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幼兒與其他幼兒、與幼師、與整個環境之間形成多維的互動,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比如,動手、動口、動耳、動腦等,集中注意力,發現、探索新的知識,并且學習和理解,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漸次學會學習,幼兒漸漸成了學習的小主人。
1.創設情境,增強幼兒的體驗
在幼兒參與美術活動時,注重其活動前的體驗,使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加深體驗,讓幼兒發現周圍生活或者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美,從而培養幼兒的深刻的感知力。比如,在“制作蔬菜”時,在創造美術作品之前,先讓學幼兒自主對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蔬菜進行收集。教師與幼兒一起在某一活動角布置“蔬菜世界”的環境,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以及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自由的探索,讓幼兒學著用鼻子聞一聞蔬菜的味道,用手摸一摸蔬菜,再用眼睛觀察觀察蔬菜整體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等等。在認識豆莢之類的蔬菜時,讓幼兒剝開看一看,又或者對蓮藕、紅蘿卜,白蘿卜等蔬菜切塊,讓幼兒在一邊觀察,與自己的同伴進行積極的交流,使幼兒充分感知各種蔬菜的特征,也充分體驗認識蔬菜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說:“蓮藕切開有好多洞洞。”“這個黃瓜摸上有些小刺刺。”“這個青椒長得就像燈籠一樣,里面是空的,還有好多籽。”“這顆小白菜包得可真嚴實,葉子要一層一層地掰下。”這些生動而真實的體驗,正是通過幼兒用心進行探索,從而對蔬菜的名稱、外形特征以及類別構造等知識有所了解,這也為幼兒進行各種創作,積累了豐富體驗。
2.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展示平臺,讓幼兒自由發揮和創造
如,美術制作活動,尊重幼兒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將自己豐富的情感投入塑造藝術造型中,借助各種制作體現幼兒的爛漫天真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在教師所給予的多種展示方式下,展現個性與創造力,學會與同伴、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交流討論,并且分享自己的創造成果。為幼兒創造自由選取表現形式的機會,比如,制作蔬菜,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所表現的形式,可以是立體的還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組合式的。讓幼兒對不同材料進行自由選擇、自己組合,有的幼兒帶了棉簽、橡皮泥、卡紙,還有的幼兒使用了牙簽、各色色卡以及廣告顏料等,放手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喜好選取這些材料,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給予幼兒可以自由結伴、共同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樂意玩耍的伙伴,一起合作創造,發揮自我的創造力。教師給予幼兒最大的空間與時間,幼兒在活動中的自由度越來越大,其創造性、自主性都會得到促進和提高。
幼師是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以及支持者。幼兒個性各異,認知水平各不相同,而其年齡尚小,認知經驗尚淺,常會出現認知錯誤或是不當的情況,有的探索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而無法深入,也有的在探索過程中極易陷入一定困境中,無法對事物再進行深入的探索。
1.及時發現問題并適當點撥
有的幼兒在參與美術創造時,如,泥塑,單調的制作手法容易讓幼兒感到厭倦以及出現困惑,漸漸地興趣會減弱,為了幫助幼兒掃清這一影響探索的路障,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點撥,從而鼓勵幼兒重新燃探索欲望和創作激情。點撥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傳統講述,而仍然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對幼兒的啟發,讓幼兒在“最近發展區”里“踮踮腳、吃果果”。比如,在進行蝴蝶的創作中,一位幼兒用橡皮泥制作了蝴蝶的身體,他認為用橡皮泥做蝴蝶的翅膀會非常難看,此時有些焦慮以及困惑,興趣在迅速減弱。看到此情此景,教師應及時地對幼兒進行開導:“咱們再想一想,動動腦筋。能不能用其他的東西做蝴蝶的翅膀,讓它更輕盈更漂亮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在區角里找到了不一樣的一些材料。經過嘗試,幼兒最終決定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做蝴蝶的翅膀,這一難題被成功解決,與此同時,幼兒也獲得了創造成功的喜悅,其熱情重新被點燃,更樂于投入自主學習及動手中。這一過程實際上正是教師及時、適時地介入,對幼兒進行點撥,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索興趣得以持續下去,引導幼兒理解了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會產生不同效果,從而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2.問題引領,為幼兒提供思路
在具體的各種教育活動中,教師可結合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問題的創設,不斷地啟發幼兒發揮想象以及大膽地創造,使幼兒的熱情持續被點燃。教師所創設的問題要具有點撥意義和啟發性,使幼兒繼續產生探索的欲望,自主學習,而且運用自我個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有效整合已有經驗以及獲得的新知,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潛力的綜合發展。在“搞笑的表情”這一制作中,為激發幼兒的創造提供思路,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問題:“你生氣的時候,你的眼睛會有什么變化?你高興的時候你的眉毛是什么樣的,你哭泣時嘴巴是什么樣的?”在問題的啟發下,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拓展,而且創作熱情強烈。
3.科學合理評價,挖掘幼兒學習潛力
正向的評價成為推動幼兒增強自信心的力量,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提高和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給予幼兒的評價要具有導向性,能在一定程度激發幼兒的創新思想以及動手潛力。讓幼兒在這一正向的、帶有指導性的評價下,更深入地探索,更積極地表現,更豐富自己的想象。在教師鼓勵、表揚下,培養幼兒的創新思想以及挖掘幼兒的各種潛力,引導幼兒學會自主學習,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教師,要切實地把控好幼兒自主活動的度,要避免這一活動出現兩個極端——放任自留,又或者是將幼兒的舉動控制在自己手中。
當前,從幼兒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還存在這樣一些問題:教師備課不充分,所答非所問,“自主學習”變成“自由學習”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非但不能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反而對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產生不利影響。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所設計的問題考慮不周全,或者是在備課階段,并沒有通過資料的收集與查閱做到充足而精心的準備,在教學中遇到幼兒提出一些問題時,會出現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尷尬局面。比如,在“好玩的電筒”這一探索活動中,有幼兒就提出“為什么電池沒有電線也能讓電筒發光”的問題,如果教師之前對這一具體知識沒有掌握通透的話,就難以回答,只好用“等下節課,老師再告訴你答案”或者“等你上小學的時候,就能知道答案了”等掩飾自己對這一方面知識的欠缺,這樣,幼兒的認知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教師錯過了一次可利用的教育時機,同時也抑制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有的教師習慣性重復問題的答案,導致幼兒產生一定的倦怠感,無法認真、直觀、自主地思考問題,教師看似讓幼兒自主學習,實則仍然把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影響教學效率。也有的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較為無趣,難以引發幼兒的興趣,以及調動幼兒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浪費了學習時間。教師對幼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者疑惑,沒有真正俯下身子傾聽,當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這一態度后,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挫敗感,思維火花也會很快熄滅。而教師面對幼兒胡亂回答問題、不會思考問題等情況時,未及時給予引導,任由幼兒“天馬行空”,看似是解放了幼兒的“思想”,但是缺乏科學性、邏輯性的思路,只會離正確軌道越來越遠。教師應科學引導幼兒的思路,在觀察、傾聽、引導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學會自主思考,學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觸摸到問題的內核,撥動幼兒思維探索之弦,讓他們感受探究的快樂,為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奠定基礎。
總之,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兒的不同的個性愛好,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以及空間,讓幼兒進行創造,使幼兒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發動感官,不斷地發現、創作、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身心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擁有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