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潤蛟
興趣是兒童對音樂認知的起點,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教師要以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為基礎設計教學過程,讓兒童快樂地學習。本文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出發(fā),以一年級兒童的音樂課堂為例,探討如何構建音樂的趣味化課堂,以期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音樂教學的效果。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音樂情境,讓兒童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教師需要緊扣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為兒童創(chuàng)設趣味橫生的游戲情境,充分調(diào)動兒童的積極性,發(fā)揮兒童的潛力,讓兒童在興趣的驅動下參與活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學實踐
以歌曲《小小粉刷匠》為例,筆者為兒童開展了如下的教學。
筆者事先為兒童準備了白紙、小刷子、顏料和報紙,讓他們把白紙貼在桌子上,把桌子當成墻壁,并說:“同學們, 我們今天也來當一回小小的粉刷匠吧。”
學生:“太好啦!”
筆者:“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歌。”
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邊聽歌邊用報紙折起了帽子。
筆者:“我們現(xiàn)在開始要粉刷我們的墻壁嘍。”
學生:“好呀!老師,我們快開始吧。”
筆者:“同學們可以像歌曲中的小小粉刷匠一樣,把‘小墻壁’粉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粉刷才能,刷得有模有樣的,伴隨著《小小粉刷匠》的音樂認真地工作。在整個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每一位兒童都積極參與其中,有的兒童還一邊哼著歌,一邊粉刷,樂在其中,整個課堂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2.設計分析
筆者突破傳統(tǒng)課堂框架的限制,通過各種道具,讓兒童自然地進入游戲情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興致盎然,用刷子描繪了自己的小天地。本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們學到了新的音樂知識,還讓學生們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
在學習相關的樂理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兒童編寫音樂謎語、繞口令或者順口溜等,讓兒童既能學到新的音樂知識,又能在充滿趣味的語言情境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比如,筆者在教學休止符時,就設計了謎語“姐妹兩個一樣長,一個瘦來一個胖,排在隊伍最后面,歌曲唱完她出場”。在歌曲結束以后,筆者為兒童展示了這一休止符號。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又能讓兒童自己去思考,可以讓兒童的思維活躍起來。
1.教學實踐
筆者在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學中,讓兒童學習完歌曲后,鼓勵兒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故事。兒童的想象力豐富,表述得很 精彩。
學生1:“這個小姑娘采了很多很多的蘑菇,我覺得她肯定要拿給她的媽媽吃,她的媽媽可能生病了。”
學生2:“小姑娘采蘑菇的時候可能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要吃掉她,她想哭,但她轉念一想,為什么要哭呢,我得想個辦法脫離危險。終于,她想到出門時媽媽給了她一個防狼神器,她摸摸自己的口袋,它正乖乖躺著呢,哈哈,我有辦法啦!小姑娘開心地笑著。”
學生3:“小姑娘不小心采到了一個毒蘑菇……”
學生4:“小姑娘在采蘑菇的時候碰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2.思路分析
兒童在語言情境中,根據(jù)歌詞可以想象出各種各樣的情節(jié)。筆者給予了學生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原本的歌曲內(nèi)容在他們豐富的想象中增色不少,整個課堂教學在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中度過。
教師可以抓住兒童的好奇心,巧妙地為幼兒設計一些別出心裁、趣味性十足的問題,讓兒童在這些問題情境中思考,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
1.教學實踐
在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中,筆者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國歌和國旗分別是什么嗎?”
學生開始搶答。
筆者:“同學們齊聲回答是什么?”
學生齊聲回答:“是《義勇軍進行曲》和五星紅旗。每周我們都要升國旗、唱國歌。”
筆者:“同學們都很棒哦!你們覺得我們的國旗美麗嗎?”
學生齊聲回答:“美麗。”
筆者:“為什么呀?”
學生1:“老師,我記得媽媽給我講過,我們的五星紅旗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
學生2:“老師,我覺得五星紅旗特別美麗,因為它是我們國家的象征。”
學生3:“老師,我在看奧運會的時候,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上升起,我看到運動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那時候的五星紅旗真好看。”
……
教師:“同學們,你們的表現(xiàn)棒極了!歌曲欣賞結束以后,同桌之間可以相互提問。”
2.設計思路
筆者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心,通過問題的設計,鼓勵兒童大膽思考和表達,并引導他們自己去設置一些問題,互相問答,整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都很活躍。本節(jié)課的亮點還在于讓學生們通過認識國旗,從小培養(yǎng)學生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兒童對很多未知的知識都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尤其是對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會經(jīng)常運用故事為兒童創(chuàng)設一定的故事情境。通過有趣的故事,拓寬兒童的知識面,加深兒童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授音樂知識時,教師可以選取比較經(jīng)典的故事,也可以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為兒童編寫一些故事。二者的融合,能讓兒童在聽覺盛宴中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
1.教學實踐
筆者在教學《可愛的藍精靈》一課中,問學生:“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聽呀?”
學生:“想。老師,你快講故事吧。”
筆者出示課件,開始講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很多快樂的藍精靈,他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無憂無慮。但是有一天,邪惡的巫師格格巫打破了小精靈們的快樂,他整天都在想怎么樣消滅藍精靈,讓精靈村在森林中消失。而小精靈們呢,他們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他們可聰明著呢,他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巫師展開了斗爭……”
2.設計分析
筆者在為兒童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結合音樂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激發(fā)了兒童的學習興趣,為兒童學習音樂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具的使用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為音樂課堂增添色彩。教師可以為兒童制作一些動物、音符的頭飾,通過邊唱邊讓兒童運用教具的方式,增加課堂的互動性、趣味性。
1.教學實踐
在教學歌曲《誰唱歌》的過程中,筆者把找到的動物圖片拿到了教室里。當開始教授歌詞時,筆者問學生:“是誰唱歌嘰嘰嘰?”學生找出相應的動物 圖片,并回答:“鳥兒唱歌嘰 嘰嘰。”
2.設計思路
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讓兒童動手、動口、動腦,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的活動設計有助于兒童記憶這些歌詞,調(diào)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展示方式。為了讓音樂更加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在兒童的面前,讓兒童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兒童帶入充滿童趣的音樂世界,讓兒童在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中肆意遨游,刺激兒童的形象思維,讓兒童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筆者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為兒童選擇了一些質(zhì)量比較好、內(nèi)容比較有趣的視頻讓兒童欣賞。
1.教學實踐
在教學歌曲《三個和尚》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兒童學習新知的興趣,筆者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三個和尚》的視頻片段,并提前為兒童設置了情景劇臺詞。筆者在PPT上展示每一個角色的相關圖片,播放與《三個和尚》對應的音樂,講解了相關的話劇規(guī)則,讓學生參與表演。學生們躍躍欲試,紛紛舉手。
2.設計分析
在本節(jié)課,筆者并沒有完全依賴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遵循學生主體的原則,把課堂還給了兒童,讓兒童在演繹話劇的過程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和表演帶來的樂趣。
在創(chuàng)建趣味化的音樂課堂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6~7歲兒童的年齡特征,從兒童的性格、年齡、興趣出發(fā),通過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兒童對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兒童快樂學習的目的。
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教師要想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就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平等的關系,在學習上幫助兒童,在心理上疏導兒童,在生活上關心兒童,讓兒童在教師的關心、尊重和幫助中健康成長。此外,教師可以用心傾聽兒童對音樂課堂的建議,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不應該只滿足于現(xiàn)有的知識體系,而是應該成為一個學習者,從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素養(yǎng)入手,不斷汲取知識的養(yǎng)料,以充實自己,從而為趣味化課堂的構建提供堅實的知識基礎。
綜上所述,根據(jù)兒童的不同特點,筆者以兒童為中心,利用故事、語言、問題等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多媒體提供的教學便利,創(chuàng)建出了適合兒童的趣味化課堂,有效地激發(fā)了兒童探究知識的好奇心。筆者認為,教師應通過趣味課堂的精心設計,帶領兒童享受音樂、用心靈去感受音樂,以滿足兒童的音樂學習需求。今后,筆者還會繼續(xù)努力,不斷地完善趣味化的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