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璞,童 程,楊章靜,萬鳴華,陳 鐳
(南京審計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15)
目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風靡全球,為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案不能只注重書本知識,而更要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有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三分之一的地位,因此計算機專業作為人才的主要輸送地,必須在工程教育背景下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向社會輸送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我國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個基本理念分別為:學生中心理念SC、產出導向理念OBE、持續改進理念CQI[1]。結合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理念,研究可行的計算機創新實踐方案是必然舉措。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至關重要,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案與體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薄弱環節,為響應社會需求、國家和政府的號召,面對時代挑戰,在工程認證背景下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刻不容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領域出現了眾多新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這些新興概念與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家工業化的發展,為人民帶來了顯著可觀的收入。與此同時,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實施,培養高校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成了關鍵,無論是何專業的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都是必要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學生更是創新實踐中的決定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2]。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實踐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講,出色的創新實踐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如今的計算機新興技術發展迅速,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更是日新月異,而當前背景下的計算機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案與社會發展、社會應用有一定的脫節,并且計算機專業的傳統教學課程與企業需求相距甚遠,教學模式一直面向考試,存在過于單一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目前部分院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存在側重書本知識、實驗環節薄弱的現象。在計算機專業學習中,學習理論性的基本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創新實踐項目的參與與具體的實驗教學更加重要。實踐項目的缺乏使學生脫離了實踐,限制了他們對問題的深入探索與研究,最終會導致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匱乏。
在大部分院校中,教師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成績考核方式,長期局限在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中,缺乏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實踐創新,使得學生所學知識無法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符合,導致大多數計算機專業人才空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卻沒有相應的創新實踐意識,動手能力匱乏。
高校學生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下呈現出拘泥于課本知識,高分弱實踐,創新思維薄弱的常態。學生們在具體的實踐創新環節中,思維創新的能力不足,遇到復雜問題一味回避,無法應用前沿的IT 技術開展創新。然而,迎難而上、堅持不懈才是正途。知識的獲取是沒有盡頭的,不能拘泥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創新實踐才是前進的不竭動力,因此學生們要提高創新實踐意識。
3.1.1 優化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首先要確保日常教學中盡可能多地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從認識、生產、畢業方面入手,構建完備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可以通過模擬面試課堂的方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理解、掌握未來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真正明確應從哪些角度來提升自己。同時,在實際教授各個知識點的同時,也要重視知識內容與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聯系。總之,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通過不斷增強對實踐的重視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4]。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在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中,師資隊伍是不可忽視的核心支撐。各院校應整合力量,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可以組織在職教師定期參與各類培訓,使其專業知識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在不斷積累中拓寬視野。另一方面,通過建設更理想的工作環境來吸引更多具有較強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技術人才加入計算機專業的師資團隊當中,通過吸收新鮮血液,既可以完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也可以讓在校生接受更專業、更新穎的教學指導,為計算機專業創新實踐教學活動的高水平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及時更新教學設施。教學設備是否新穎、符合實際需求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一般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設備老化,對于很多院校來講,更新創新實踐教學設備的確要投入一大筆費用,財政壓力也會隨之增加,但也要認識到教學設備更新不及時,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求。因此,不論是從創新實踐的教育改革方面,還是從學生綜合發展的培養角度來考慮,都要及時開展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
改變傳統考核模式。多數院校都以試卷考試的形式來對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考核,不僅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抵觸心理,也易導致學生太重視考試成績,而未考慮到自己能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未來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因此要及時改變傳統考核模式,以全新的創新實踐理念、方式與項目來進行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考核。通過布置合理的實踐操作任務,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分析、理解問題,完成對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分析、推導,最終靈活使用實操方式來對相應的理論內容進行驗證,提高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5]。
3.1.2 優化創新實踐項目的培養過程
為逐步改善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與遇挫思維,可以項目實踐、企業項目實踐和自主創新項目實踐活動為依托,構建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三思維培養與三實踐落實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如圖1 所示。
培養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校內外實踐階段。借助現有的實驗環境,學生通過校內實驗室參與教師的項目研究,并踴躍參與校內創新實踐科研項目的研究,通過個人總結、小組討論、教師點評、實驗數據驗證等方式,使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機專業領域的新興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其次,學生可參與一些校內項目實踐,在掌握一定的基本實踐創新能力后,開始到企業或行業部門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實習活動,按照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實踐指導相結合、專業技能與崗位相結合、企業工程實踐項目與學位論文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開展工程應用中的實踐創新教學。
自主創新階段。經過校內外實踐項目的培訓,學生可在假期或課余時間內,根據自己的興趣,通過教師的指導,獨立開展實踐創新項目,組織團隊開展實踐創新,申報并完成科研創新項目,參加一定級別的創新創業大賽。在這些經歷與知識的熏陶下,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會得到本質上的提升,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地應對突發問題,實現自己的創新想法。
擁有創新實踐能力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是學習、實踐和走向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創新實踐能力亦是大學生提升自我與創造個人價值的重要前提。在新時代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與工程教育認證背景的加持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更不容拖延,必須擊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依據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個核心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產出為導向,持續改善傳統教學方式,優化傳統考核方法,在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實踐思想教育的同時,開展大量具體的創新實踐項目。循序漸進,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最終會得到顯著提升,社會對于計算機創新實踐人才的需求也將得到一定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