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10月30 日,河北省定州市委書記張濤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會議,集中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的重要講話和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并強調全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定州落地生根。
會后,張濤接受了《民生周刊》記者專訪。
民生周刊:請分享一下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體會。
張濤: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宣言書、動員令,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總綱領、路線圖。主要有3點體會:
一是思想的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一切都源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源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兩個確立”是新時代10年黨的建設最大政治成果,是引領我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政治保證。
二是民心的偉力。從基層來看,這10年發展最快,人民得實惠最多、幸福感最強,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恩總書記、感謝黨中央。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能成功”的諄諄教導,全黨形成了“一塊堅硬的鋼鐵”,匯聚了“全國人民大團結、試看天下誰能敵”的磅礴力量。
三是復興的偉力。報告準確把握發展新階段、新特征,準確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對未來發展進行了戰略安排,提出了“三個務必”“中國式現代化”“六個堅持”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統攬全局的雄才大略、愛民為民的真摯情懷、興黨強國的責任擔當,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實踐力量,是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行動指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如日出東方、勢不可擋。
這是一個劃時代、管長遠、集大成的報告,落實好報告提出的新戰略新舉措,是我們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報告的豐富內涵和思想精髓,緊密結合定州實際,認認真真地按照總書記的指引、教導去做,轉化為全市百萬人民的思想共識,轉化為“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的實際行動,擼起袖子加油干,團結一致向前進,確保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在定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民生周刊: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定州市委就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作了怎樣的部署和安排?
張濤: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定州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切實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轉化為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的強大動力,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定州落地生根,不折不扣地把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一是要在高質量發展上下重大功夫。各經濟部門要抓住今年最后兩個月的時間,大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一切圍繞項目聚集資源,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奮力沖刺四季度,堅決打贏全年工作收官戰,為明年推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要在打造高品質城市上下重大功夫。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為引領,加快園博園、眾春園、文體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讓定州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品質之城。
三是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下重大功夫。加快推進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城鄉統籌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產業振興,持續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培優育強3篇文章,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項目,更高標準建設宜居宜業的秀美鄉村。
四是要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下重大功夫。大力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供給水平,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統籌抓好安全生產、食藥安全等工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五是要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上下重大功夫。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全面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讓定州的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民生周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5年,定州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基層群眾生活品質方面有怎樣的思路?
張濤: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新時代是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時代,也是美好生活的本質得以進一步彰顯的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的起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部署了民生新舉措,描繪了民生新圖景,為民生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今后工作中,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在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努力讓經濟總量、財稅增量更多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讓人民幸福生活品質更高、成色更足、內涵更豐富。
一是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民生保障的寬度決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圍繞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實際問題,加快落實各項政策性指標,逐步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二是推進民生事業高質量。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深入推進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建設區域性教育、醫療、商貿中心,補齊公共衛生保障體系短板,不斷完善養老托育服務,讓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廣大群眾,更高水平滿足人民全生活周期需求。
三是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定州”建設,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程,構建立體化、可視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網格化管理,提升城鄉管理、生態治理、交通安全、風險監測、應急處置等各領域精細化治理水平。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基層治理的全部活動之中,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民生周刊:近年來,定州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確實有了明顯提升。請為“定州經驗”作個階段性總結,并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談談今后的努力方向。
張濤:定州市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關鍵一招,充分發揮省直管體制優勢,在構建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進行了有益探索,努力擔當好全面深化改革“試驗田”。定州重點推進了5項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改革試驗:
一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事項精細化管理,1421 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線上線下標準、運行、管理、監督“四統一”。大力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在全省率先實現“帶方案出讓,交房即交四證”,企業拿地當天即可開工建設,實現了審批流程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
二是完成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針對鄉鎮“有限政府、無限責任、執法無權”問題,優化執法資源配置,依法賦予基層執法權限,將79項行政處罰事項下放、委托給鄉鎮,各鄉鎮均設置了10名編制的綜合行政執法隊,全面實現鄉鎮“一支隊伍管執法”,做到了基層事情基層辦、依法治理管得好。
三是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把宅基地改革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鄉村振興和治理空心村的關鍵舉措,實施宅改“三年行動計劃”,對全市474個村精準研判、分類推進,探索出一批可復制、能推廣、利修法、惠群眾的經驗。頒發了全省第一本宅基地資格權證書,發放了全省第一張宅基地產權交易鑒證書,制定了全省第一個推進農村宅基地入市的制度文件,探索了農村宅基地審批、退出、流轉、抵押、利用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
四是探索創新“五中心融合”改革。全面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著眼更好便民利民,堅持線上線下互動,信息開放共享,加速推進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信息指揮中心、網上信訪受理中心服務貫通融合。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綜合服務總門戶,組織發動各方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實現為民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徹底解決了群眾訴求交辦難、處理慢、效率低等問題,打造了新時代“為民服務港”。
五是深化農村干部量化考核改革。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創造性推行農村(社區)“兩委”班子綜合量化考核,將黨的建設、“三農”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平安建設等4個方面任務要求細化分解成112項具體考核指標,全部量化到基層“兩委”干部。對履職和完成情況進行差異化評價、跟蹤式管理,以績評分、以分定檔、以分落實獎懲,考核優秀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平均折合月補貼為5017元,最高達5096元,極大激發了農村(社區)“兩委”干部工作熱情。
下一步,結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定州繼續把改革創新作為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認真謀劃研究,進一步把握好“往哪兒改”“為誰改”“怎么改”等時代關切和群眾期盼,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各領域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獨特路徑,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定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