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學濱海學校 楊曉波
當今世界經濟、技術迅猛發展,我國社會生活發生巨變,新時代對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開始新課程改革,并于2019年頒布了新教材(實驗稿)。新課標、新教材即為“雙新”。新課標強調通過培養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新教材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始終,突出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所以,在“雙新”背景下,如何實現新課標、新教材對教學目標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學目標中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核心價值的建立,發揮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這些問題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預期結果的描述。一般來說,教學目標是指課時教學目標。新課標提出,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由此,廣大一線教師開始嘗試從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無論是“三維目標”設計,還是“四維目標”設計,其本身都應該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將其割裂開,分別進行設計。由此,帶來了某一具體教學目標到底是屬于哪個維度的困惑。同時,“雙新”背景下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如何在教學目標中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核心價值的建立就成為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課標第一次提出了學業質量概念。學業質量從問題情境、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實踐活動和價值觀念五個維度描述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這為教師在“雙新”背景下重新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了借鑒。
“雙核教學目標”設計是以新教材及社會生活實踐情境為載體,通過設計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思想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核心價值觀的建立。“雙核教學目標”的敘寫方式表達為“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本身不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但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在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方式來實現。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目標中,不是只有核心價值、核心素養兩個目標,還有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思想方法、情感態度。這些也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內容。“雙核目標”的培養離不開學科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學習。
“雙核教學目標”由三個維度組成,即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
1.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包括教材資源和社會生活實踐。它是教學活動中學習情境創設的主要來源,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新教材是主要的學習資源。教材中的正文、閱讀、案例、練習、思考等欄目,提供了豐富、時代特征突出的學習資源。此外,中國地域差異顯著,社會生產生活變化迅速,也為地理教學提供了經典、鮮活的學習資源。為了滿足不同教學目標內容及其習得能力水平的教學需要,依據新課標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可以創設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情境,即簡單情境、復雜情境、真實復雜情境。
2.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學生習得知識、能力、方法、思維、態度、價值觀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新課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也鼓勵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同時,利用學科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學科問題和實際問題,也是一種教學方式。所以,依據新課標內容要求及教學實施建議,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四種類型,即利用知識類、獲取信息類、運用教學方法類、開展地理實踐類。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知識、能力、方法、思維、態度、價值的習得水平,包括目標內容及其習得能力水平。新高考評價體系將素質教育目標凝練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新課標規定,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這些就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同時,這些教學目標內容的性質不同,習得的方式也不同,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也就不同。所以,目標內容的習得能力水平是教學目標的另一核心內容。
1.突出雙核,立德樹人。學科教學的目的是育人。雙核教學目標突出核心價值的建立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滿足學生未來學習、生活的需要,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2.結構清晰,指向明確。在“雙核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學目標解決了“教什么、學什么”和“教的程度、學的程度”兩個問題;教學資源解決了“用什么教、用什么學”的問題;教學方式解決了“怎么教、怎么學”的問題,指向很明確。
3.整體敘述,不可分割。教學目標的內容相互聯系,互為整體。同時,教學資源、方式和目標互相聯系,構成有機整體。教學目標是核心內容,但是目標的達成離不開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
“雙核教學目標”設計主要有四個步驟:第一步,確定教學目標內容及其習得能力水平;第二步,整合教學資源;第三步,設計教學方式;第四步,敘寫教學目標。其中,第一步是關鍵。因為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第一步是第二步、第三步的重要依據。第一步主要是確定目標內容和目標內容的習得水平。其中,建構必備知識主要是解讀和分析新課標和新教材,構建知識結構;確定關鍵能力主要是解讀新課標內容要求、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和新高考評價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要求,找出對應技能和方法;說明核心素養主要是分析新課標學業要求,說明與學科必備知識對應的核心素養要求;梳理核心價值主要是解讀新高考評價對“核心價值”的闡述和挖掘新教材及新時代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梳理與學科內容緊密相關的核心價值;厘清能力層次是對目標內容習得水平的劃分,主要是遵循新課標學業質量水平要求和布魯姆目標分類方法。
新教材必修第二冊《農業區位》一課中,區位及農業區位是地理科學的核心內容,集中呈現了人類活動方式和強度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尤其是地域農業類型的發展變化不僅反映出區域區位條件的變化,反映了區域人地關系的發展過程,而且還突出體現了新時代“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運用“雙核教學目標”設計路徑,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學生在認知天津特色農產品的產地活動中,能說出農產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解釋區位、農業區位的概念。
2.學生搜集并閱讀京津冀三地的氣候、地形、水資源等地圖信息,概括區域自然環境特征,比較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學會區域認知的方法。
3.學生能運用農業區位理論,評價京津冀三地農業發展地理條件,提出京津冀三地農業類型的區位,培養地理綜合思維能力,體會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4.學生在比較三地“十四五”農業發展規劃的差異中,運用農業區位原理,說明三地農業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找出農業發展的限制條件,發展地理綜合思維能力,進一步體會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樹立人地協調觀念。
5.學生在學習北京現代農業發展的案例中,理解技術、市場對農業類型發展的巨大影響,體會“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對農村經濟的巨大影響,自覺增強“四個自信”意識。
本文基于“雙新”背景下“立德樹人”的教育改革根本任務,提出了“雙核教學目標”設計,構建了“雙核教學目標”設計的路徑,在教學設計上進行積極探索。由于“雙核教學目標”突出核心價值、核心素養,其內涵豐富。在學科教學中,兼顧核心素養、核心價值設計,會遇到一定困難,也可能造成目標設計的虛化,這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