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太公小學 趙連花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組成部分,寫作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反映,教師能幫助學生將掌握的語文課程知識應用到文章的寫作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文章核心內容掌握不清、文章寫作邏輯思維較為混亂等問題,這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工作質量以及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新的過程中,“三部曲”的有效運用能推動語文寫作教學方式的持續優化,幫助強化學生文章寫作能力的同時,有效發揮教師語文寫作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本文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創新過程中的“三部曲”的前提下,就如何實際應用“三部曲”進行了研究、探討。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三部曲”的使用過程中,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學生文章寫作必須具備的重要基礎條件。學生可以通過文章寫作素材的積累,結合寫作的具體要求將獲得的各種生活素材以及信息有效融合到文章的寫作過程中,確保學生能在文章寫作中真正做到有話可說,以此有效滿足學生在文章寫作中的素材需求。小學階段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文章寫作困難的問題,是因為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足夠的寫作素材以及內容,這使學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出現“湊字數”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文章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在完成“三部曲”中的文章寫作素材積累任務中,憑借文章閱讀、生活實際經歷,結合文章的實際寫作需求,做到將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信息進行有意識地獲取并存儲到自身的文章寫作知識結構體系中。學生可以在真正的文章寫作過程中,結合具體的寫作需求合理提煉這些素材,將自己的實際生活經歷和真實情感通過文章的寫作傳遞,這對學生文章質量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幫助。教師在使用“三部曲”進行小學寫作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憑借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落地,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文章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新的過程中,“三部曲”的“第二部”互動是其中的重點環節。學生在獲取足夠的文章寫作的素材后,想要真正運用到文章寫作中需經過一定的思維活動,而師生之間良好的思維互動以及口頭交流是有效啟發學生文章寫作思維的重要途徑。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能在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幫助學生在經過謹慎思考后將自己獲得的各種寫作素材有選擇性地運用,表達自己對積累的各種生活素材的理解,隨后融合自己對素材的感受進行情感的抒發。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課文的內容的閱讀后找出各個季節的知識信息及具體的描寫手法,分析出文章中有關四季描寫的語句。隨后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互動,將四季作為主題,引導學生對四季的美進行探討,通過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確保學生能在獲取有關文章寫作素材信息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生活經歷融合搜集的信息以及真實情感,把它運用到文章寫作過程中。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教師的作文批改在學生作文質量檢驗以及優化學生寫作模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作文批改有顯著的藝術性特點,教師可以借助批改工作落地有效地了解學生在文章寫作過程中的具體模式,結合學生文章寫作的實際內容,針對學生今后的文章寫作能力的發展給出建議,幫助學生對文章寫作的方向和手段進行優化以及調整,這也是學生寫作能力得以提高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文的批改幫助學生反思,學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各種文章批改建議,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提高文章寫作的質量。批改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人文情懷的注入,將作文的批改作為出發點,對學生的寫作模式形成深刻的理解,使用幽默的批改語言,在肯定學生發展優勢的同時提供委婉的批改建議以及意見,幫助學生在建立完善的文章寫作體系的同時逐步強化文章寫作能力。
學生在逐步積累文章寫作素材的過程中,有關文章寫作素材以及技能的獲得都與文章的寫作模仿有著較為緊密的關聯。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借助范文的賞析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以及布局方法,告訴學生如何進行文章寫作。學生在范文賞析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掌握語言及表達方法,同時也能將范文中有關事物的觀察和問題分析的方法進行學習,并運用到自己今后的文章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文章模仿并非單純的結構復制,更不是對文章結構的全盤抄襲,而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全面分析并透徹理解范文結構模式的情況下做到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完成帶有自身特色的創造性的作品。教師在借助文章仿寫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可以從文章本身的線索思路入手,讓學生對范文中的謀篇布局進行模仿。比如,教師的帶領學生完成《找春天》的閱讀之后,可以指導學生用景色的描寫襯托四季變化,以此進行各種情感的表達。又如,在完成《爬天都峰》的閱讀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以事件的發生時間順序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寫作結構,結合自己在旅游中的真實經歷進行文章結構的仿寫。再如,學生在完成《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閱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各個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案例,自行搜集資料進行仿寫。
一篇完整的文章包括了多個段落結構,教師可以在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從文章的段落結構入手進行模仿寫作。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竹節人》這篇課文的閱讀、學習后,因為這篇文章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竹節人玩具作為切入點,描寫了作者因為這類玩具發生的各種趣事,所以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完成關鍵字詞句的分析后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文章寫作思路,隨后要求學生立足于自己生活中最常見的玩具,對它進行相關文章結構的仿寫,或者向其他學生介紹這種玩具的具體玩法。這種寫作要求與課文教材中的設計要求結合,并且能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歷寫作,完成文章的高質量寫作。
實際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三部曲”的應用,同樣需要與文章的閱讀教學進行緊密的結合,這主要是因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閱讀和寫作本就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時,需要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各種精彩部分進行深刻的體會,最常見的就是關鍵字詞、重點語句和文章中的各種矛盾處的含義等。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素材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對文章中生動描寫的語句進行品味以及積累,這些描寫生動的詞句通常將一些動詞和形容詞進行合理的運用,這不但能幫助學生正確體會到文章的美感,并且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真情實感。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草原》這篇文章,它以作者到內蒙古當地旅游為主要線索,記載了沿途的各色風景以及作者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款待的場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隨后讓學生將文中生動的動詞、形容詞換成相對較為普通的近義詞,讓學生通過詞義的比較和借鑒體會到這些生動描寫的語句的具體作用,并能在今后的文章寫作中自覺將這種生動語句的描寫方法進行應用。同時,小學階段的閱讀教材中也收錄了一些寓言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一些帶有人生哲理的詞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素材積累的過程中進行深刻感悟。比如,教師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寓意深刻的詞句進行分析,結合文章中的原本語境,在全方位調動學生實際生活經歷的前提下,讓學生深刻感悟其中的各種人生哲理。漢語在文章寫作表達中的應用十分簡練,并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作者可以憑借不同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情感進行準確表達。學生在完成寫作素材積累的過程中,如果能將文章中的各種修辭手法掌握,就能提高文章寫作的質量。教師可以在今后的閱讀和其他環節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學生在修辭手法應用方面的能力培養。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草原》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因為文章具體劃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對旅行途中景色的景物描寫,而后半部分則是作者受到當地人民熱情款待的場景描寫,所以教師可以分別從這兩部分出發,讓學生關注有關當地景色的描寫,提醒學生找出其中的比喻修辭并讓他們使用這種修辭方法將自己的內心情感進行表達。學生可以在細致地分析各種修辭手法運用價值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運用這種修辭手法進行文章寫作的訓練,這對學生掌握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新環節中,“三部曲”的互動環節要求教師針對寫作教學的導入環節進行優化,通過游戲環境的建設,設置趣味化、選擇性的寫作任務,在激發學生文章寫作興趣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文章寫作過程中主題的可操作性。比如,教師在進行“我來編童話”這一環節的寫作指導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直接為學生呈現相關的童話故事圖,會對學生寫作的想象力產生限制,但教師如果放棄故事圖的呈現以及話題的引導,學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仍舊出現迷茫以及無所適從、無話可說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完全可以憑借詞語的連線以及填空,對學生童話故事編寫過程中的內容選擇做進一步豐富。教師完全可以從故事的主人公、發生地點、時間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填寫。教師可以將學生填寫的信息列表展示,要求學生任意選擇,組成自己想要編寫的童話故事。這種幽默的課前導入互動方式不但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以及思維,并且能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思維碰撞,產生更多的童話故事創作火花,在增強學生文章寫作興趣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思維潛力。
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完成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對各種寫作技巧的學習。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單純憑借趣味化的學習任務設置、引導無法幫助他們形成真正高質量的文章。教師需要在理解學生抽象思維發展有所不足的情況下,以多媒體設施配合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完成文章寫作技巧的學習和應用。
文章的批改作為文章寫作教學創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成果的反饋環節,它能幫助學生結合教師所給出的批改意見指引,逐步提高文章寫作能力。教師想要全方位地發揮文章批改環節的作用,必須針對傳統的文章寫作評價環節進行優化。教師在進行文章批改的過程中需要把自己處在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假想環境中,表現出親切的批改語氣,并將自己文章閱讀后的感受進行表達,確保學生能通過教師的批改意見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動。教師的評價標準需要結合學科考試在選材、結構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制定,教師要以本次寫作的專題題目、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等方面針對標準進行細化,做到從學生的案例舉例、詞語運用以及事例敘述詳略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完成文章的批改環節之后,需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單位進行文章相互交流批改,讓學生自行總結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優點以及缺點。教師需要為學生詳細講解評價的標準以及細則,確保學生可以在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判斷的過程中對他人的文章進行評價,并反思自己的文章寫作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在主動思考、質疑的同時,逐步提高文章寫作能力。
文章寫作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針對目前學生出現的文章寫作內容枯燥、重復以及寫作興趣不高的問題,教師需要關注積累、互動以及批改這“三部曲”在小學語文寫作模式創新中的實際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和謀篇布局入手進行仿寫,并配合關鍵字詞的分析逐步積累足夠的文章寫作素材,結合師生之間良好的寫作思維趣味互動,以便幫助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運用所積累的寫作素材進行文章寫作,再配合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文章批改,幫助學生在掌握其寫作優、劣勢的同時進行針對性的提高,逐步強化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