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市白田鎮人民政府
湘鄉市白田鎮東茅村以“黨建引領、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共同富裕”為前提,以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為抓手,以發展農業產業、助推消費扶貧為目標,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新載體,成立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著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共同富裕。
1.村支兩委搭臺,共建集體經濟東茅村村支兩委牽頭成立東茅農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合作社總投資200多萬元,村集體占股100%,聘請專職人員經營。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通過流轉農民土地實現村民入社率100%。村支兩委充分發揮村級供銷社的“領頭雁”作用,組織更多的農戶入社,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加工、流通、倉儲、運輸、勞務、電子商務等經營服務,參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領廣大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2.創新模式,做實集體經濟一是統一流轉。在平等、自愿、有償的基礎上,農民與合作社簽訂協議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其中35.3公頃土地由合作社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作為辣椒基地,獲得流轉金。二是安排就業。流轉了當地土地的種植大戶將優先吸納本地村民就業,目前,已吸納農民100余人重新就業。三是股本金分紅。村集體以流轉土地、綜合改革資金、村級集體資產等入股合作社,在合作社獲得經營性收益后,按照協議將凈收益的50%分紅作為村級集體收入,用于本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扶持當地貧困戶發展等,合作社凈收益的25%分紅按照流轉土地量的大小分給入社社員,即簽訂流轉協議的農戶。四是交易量分紅。農戶按照合作社統一要求進行種植或養殖,其農產品交由合作社進行銷售,合作社根據農產品的交易量,將剩余25%的凈收益按照產值和交易量大小對農戶進行分紅。
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采取“基層社(指村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種植大戶+農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建立基層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種植大戶、村集體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保障了村民收入,實現了基層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3.三產融合,做大集體經濟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利用村集體現有資產,發展蔬菜基地35.5公頃、水稻52公頃,2020年實現村級集體流轉收益3萬元,產值共計200余萬元;建有農產品加工廠房,設有冷凍庫,現已租給企業使用,村上每年可收取租金3萬余元;建有農產品交易展示區、東茅超市、廢舊物品回收點、村級電子商務平臺(東茅惠農)、供銷農資店等,可滿足全村人員的農業生產生活需要,2021年農資店為村上實現利潤7萬余元。
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通過向農民提供生產服務、農資供應、農產品營銷、公益服務等惠農服務,推動了東茅村從單一的農業種植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解決了當地農業發展“缺資金、缺勞力、缺技術、缺市場、缺資源”的難題。
4.打造亮點,做強集體經濟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積極爭取供銷合作社系統在購銷方面的獨特優勢。在購貨渠道方面,惠農綜合服務社充分與供銷社的下屬企業對接,由供銷體系實施統一配送,突出經營和服務兩種職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在銷貨渠道方面,一是線上營銷,東茅村供銷社通過“東茅惠農”小程序等方式,將加工打包的農產品銷給市直單位工會和自行線上下單的市民,并在湘鄉市區設立了兩個線下提貨點,市民在線上下單后24小時就可到市區店取貨。目前,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電子商務銷售額已達到16萬元,利潤3萬余元。二是線下營銷,東茅村惠農綜合服務社通過發展規模種植、養殖,將大批量農產品銷往步步高超市、農貿市場等地,銷售額超過200萬元,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