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平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2)
伴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的快速進步,生鮮農產品產量與種類也越來越多,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制品、水產品等。由于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長,以及生鮮農產品的供給量不斷上升,我國的生鮮農產品物流也迅速發展起來,而物流技術的進步直接關系到生鮮農產品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36%提升至2020年的63.9%。我國城鎮化率的提高帶動了我國生鮮農產品消費量的日益增加。2020年我國生鮮農產品市場交易規模達2.16萬億元,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雖然生鮮農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其品質問題仍然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就目前來看,雖然我國在生鮮農產品物流方面發展迅速,但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到生鮮農產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當前開展生鮮農產品配送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加快生鮮農產品配送,提高配送的效率和效益,促進農村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生鮮農產品的定義分為兩種,一種是指未經或僅經過簡單的清洗、切割、分級、包裝等處理,在常溫下不易長時間儲存,大致有:果蔬類、水產品、肉類等。另一種是新鮮食品,是指新鮮的、冷凍的、新鮮的、加工的。冷凍冷藏生鮮農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農畜產品經過快速冷凍,密封包裝,存放于零下18℃以下的低溫保存;另一種是冷藏后的食品(將農、畜產品進行冷卻、密封包裝,存放于7℃以下)。新鮮食品加工是指經過加熱和加工的熟食品。
本文所說的生鮮農產品,是農民自己生產或飼養的,經過簡單的初步處理,沒有改變其化學成分,在室溫下貯存的果蔬類、肉類、水產品等。這些生鮮農產品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程度下降。
生鮮農產品的配送,因其自身的鮮活、生產的區域性、季節性等特點,具有剛性需求、低彈性、普遍性、分散性等特點。因此,生鮮農產品的物流與加工,與一般的工業產品及其它消費品的加工、物流有著明顯的區別。具有以下特點。
(1)物流量大及配送目標類型豐富多彩。生鮮農產品類型多種多樣,依據不一樣商品的特點基本上分成水產品類、蔬菜水果類、肉類食品、蛋禽等。因為在我國人口非常多,對農產品的需要量和成交量都非常大。
(2)配送的技術標準高。在生鮮農產品的配送全過程中,我們要采用技術專業的設施,例如冷藏運輸車、控溫車、獨特的包裝制品及其運送醫用冰袋等。與此同時,在全部商品流通全過程中,大家還需要嚴苛的開展溫度測量與監管,確保貨品是在適合的溫度下配送。
(3)耗損大及食品衛生安全難題突顯。因為其易腐爛性,造成了農產品在配送及其倉儲物流全過程中造成的耗損較為大。據有關統計分析,在我國蔬菜水果類農產品在商品流通全過程中耗損率做到25%~35%,而資本主義國家農產品的耗損率一般在5%下列。在其中,英國的蔬菜水果、新鮮水果在貨運物流階段耗損率僅有1%~2%。
(4)配送花費高。為了更好地維持生鮮蔬菜水果的新鮮水平,務必對車輛運輸開展獨特更新改造,為生鮮農產品給予融入的儲存自然環境,進而防止農產品在運送中途霉變。所以和普通產品的配送費用相比,生鮮農產品所需要的費用要高出很多。
(5)嚴苛的時間管束及周期性。如果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時長超過了自身的壽命,就會引起農產品的變質,甚至是直接的損害,從而降低農產品的使用價值。農業的周期性強,生鮮農產品發售后假如短期內無法調整,會促使價格行情起伏很大,這在中國農產品商品流通銷售市場上經常會出現。
(6)配送連接點總數多且遍布廣。因為城市交通出行的限定,其買賣必須設定很多的配送點。現如今,城市農產品貨運物流配送系統軟件日益健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公司、市場批發、農貿批發市場、物流行業、超市連鎖店、餐館及各大食堂(行政機關、公司、院校)均變成了城市生鮮農產品貨運物流配送互聯網中必不可少的連接點,他們遍布在城市的每個部位,極為普遍。
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對比與其他常溫產品物流配送具有易腐蝕的特性,要求在低溫冷鏈的環境下進行運輸,生鮮農產品隨著時間流逝和在運輸過程中會產生明顯的貨損消耗情況,損耗是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在現代的物流運輸體系中,冷鏈物流主要應用于食品、生鮮農產品、醫藥產品、化妝品等的運輸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產品在冷鏈運輸的過程中溫度要求不一樣。各產品冷鏈運輸過程中的溫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冷鏈運輸溫度要求
(1)配送模式。在配送模式上,當前生鮮農產品配送模式主要是以批發商為主體的配送,屬于自營配送的模式,是以產地批發商和銷地批發商為主體,下游的客戶是零售商、餐飲企業和超市等。這些客戶群體是比較固定的。他們每天都會供應各種新鮮的生鮮農產品,而且他們對各種產品的暢銷區和滯銷區等市場信息都非常的了解,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據產品近期的銷售情況,了解各個產品主銷區以及每天所需量級,針對客戶所需的量提供貨源進行交易。圖1是目前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配送的配送模式。

圖1 以批發商為主體的配送模式
(2)生鮮農產品損耗狀況。在生鮮農產品損耗方面,由于生鮮農產品的特點,生鮮農產品在配送過程中都會出現一定的損耗,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方面是由于包裝的原因,包裝不合理就會加快變質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儲存環節的原因,生鮮農產品的儲存必須低溫儲存,然而好多經營配送生鮮農產品的公司的冷庫條件較為落后,水果類、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都是放在統一溫度下冷庫進行儲存,直接影響生鮮農產品損耗。表2是當前生鮮農產品配送的損耗情況。

表2 生鮮農產品損耗情況
(3)配送車輛設備狀況。在配送車輛方面,由于生鮮農產品本身易腐爛的特點,對于配送標準要求較高,與配送過程中的車輛、設施設備必須高效銜接。由于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配送都是個體或小公司,甚至是夫妻店、兄弟店,目前好多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的配送車輛及配送人員都達不到生鮮農產品配送標準,有的僅僅有1~2輛小貨車,大型冷鏈車輛幾乎沒有,更缺乏先進的裝卸設備,往往靠人工搬扛裝卸,司機既是司機也是配送裝卸人員。
(4)員工配備方面。一是在人員配備方面,人員數量少,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都是個體戶、夫妻店、兄弟店,少則1~2人,多則不足10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的占比達到23.33%;31歲~40歲的比率大約40%;41歲~50歲的占比達到30.83%;51歲以上的占比達到8.33%。二是從學歷層次上來看,本科學歷人數占比達到7.5%;大專學歷的人數占比達到19.17%;高中及中專比率達到47.5%;初中及以下比率達到25.83%。三是從專業方面,農學、物流、冷鏈等專業人員幾乎沒有。
從以上現狀來分析,不論在配送模式、損耗、車輛、人員配備等方面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1)配送模式單一。當前大部分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所采用的模式是自營配送的模式,這種配送模式的優點在于擁有很多的潛在顧客群體,能夠自己完成整個業務活動,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和風險;另外也能提高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有效的控制整個市場的經營活動。但是也存在缺點,因為公司的規模受到限制,那么專業化程度就會降低,就影響到公司生鮮農產品的配送量。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市場規模是呈現遞增趨勢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意識的改變,人們對生鮮農產品需求量日益上升,如果只是采用自營配送模式的話,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
(2)生鮮農產品損耗偏高。導致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損耗偏高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因包裝問題產生的損耗。目前生鮮農產品的外包裝形式大多采用紙箱和塑料箱子,包裝方法非常簡單,無包裝規范。為了節約成本,有時候甚至不要產品的外包裝,在運輸的時候易發生碰撞和破損。鮮活程度的損壞直接加快其變質的速度,尤其是葡萄,不對葡萄采用外包裝,也是導致水果類損耗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造成蔬菜類損耗高是因為根莖類的菜類,菠菜、生菜等。消費者收到貨后直接退貨或者拒收。不同種類的產品采用統一的包裝箱,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產生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產品的品質問題,這也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飲食健康。另外,生鮮農產品的外包裝上沒有設計鮮明的品牌標志,刺激不到消費者的興趣。另一方面,儲存方面的原因。生鮮農產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明顯特征就是生命周期短,所以在倉庫存放就顯得的尤為重要,好多生鮮農產品儲存時是統一堆放在一起,并沒有分類堆放,水果類、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的儲存溫度和濕度各不相同,統一堆放將加快生鮮農產品的腐爛速度,產生品質問題,有的產品儲存溫度較低,然而有的確是要求相對較高的溫度。一般的溫度要求是0℃~5℃,濕度控制在90%~95%,每種產品的溫度要求都不盡相同,標準情況產品的儲存溫度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各類產品溫度要求表
由表3可看出水果類和蔬菜類中,就有很多單品儲存的溫度不同,如果把它們混堆放在一起,互相之間還有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引起質變,特別是乙烯氣體,作為一種加快果實成熟和衰老的激素,如果把產生乙烯氣體的產品和生菜、胡蘿卜等放在一起儲存,就會加快產品的變質。甚至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導致整批產品報廢,不僅價值可能全失,嚴重的情況下流入消費者手中,就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加上好多公司的冷庫庫容小,制冷設備較為落后。若是產品滯銷時節,就會出現暴庫的情況。由于生鮮農產品保質期較短,如果長時間積壓就會導致變質腐爛,影響銷售情況。
從目前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的生鮮農產品損耗率都高于標準水平,特別是蔬菜類和水產品類高出標準損耗3個百分點,表4是標準情況下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

表4 標準情況下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
(3)配送車輛不足、缺乏專業設備。由于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規模小,配送車輛數量少,并且都是普通小貨車,幾乎沒有大型冷鏈車,并且缺乏專業的裝卸設備。生鮮農產品因為易腐蝕變質的特點,所以對于配送的條件要求是比較高的,為了保持其新鮮程度,那么在配送距離遠的客戶時必須選用冷鏈車進行配送,然而好多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由于規模小,幾乎沒有冷鏈車,大部分選擇普通貨車進行配送,通過使用泡沫箱和冰袋包裝,受天氣影響氣溫低的情況下可能不會出現冰袋融化,但是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客戶收到貨后經常出現因冰袋融化而導致產品變質或者是貨損率較高經常出現售后情況,一方面,給公司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會降低客戶的消費體驗,對以后的繼續合作產生信任影響。
(4)人員少、專業人才匱乏。大部分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規模小,員工人數少,這些生鮮農產品配送公司大都是個體戶、夫妻店、兄弟店,少則1~2人,多則不足10人。員工的素質不高,特別是缺乏冷鏈物流人才。員工的年齡階段主要集中在31歲~50歲之間,年輕骨干較少,旺季時尤其是配送人員無法滿足,影響配送目標的完成進度。文化水平為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比將近70%,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專業知識,特別是對于生鮮農產品配送的知識相當匱乏,成本意識不足,無法及時做到規避市場風險,這也是該公司生鮮農產品損耗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冷鏈物流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生鮮農產品管理標準,影響配送的服務水平與質量,也制約公司發展。
通過對當前生鮮農產品配送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就如何提高生鮮農產品配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隨著生鮮農產品的配送量和整個生鮮農產品的市場規模的擴大,只依靠自營模式配送,是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考慮生鮮農產品配送的長遠發展,可以采用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的模式來增加配送量,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采用第三方配送模式。該模式是指除了供應商(公司)、需方(顧客)以外的第三方來進行配送。采用該模式不僅可以減少對生鮮農產品專用設施的投資,還可以增加配送的量,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時也要調查清楚該公司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的能力是否能夠達到本公司的要求,應選擇正規、規模宏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并且第三方物流是當今整個物流發展的趨勢。第三方配送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第三方配送模式圖
二是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實現資源上的共享,從而擴大公司的配送半徑。通過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資源,需要企業A、B、C相互合作,由公司統一進行配送。他們彼此之間,優化自身的物流配送方式,提升配送效率和物流服務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當然,因為這種模式涉及到多個企業,要協調好參與方的利益、風險的承擔責任等。共同配送模式圖如圖3所示。

圖3 共同配送模式圖
一是合理的包裝。合理的包裝能防止生鮮農產品不易遭到損害,降低腐爛變質的速度,便于人工裝卸搬運,提高效率,并且還能生鮮農產品的價值。當今的消費者不僅追求品質而且追求其外包裝個性化,所以合理的包裝還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打開消費市場,推動經濟發展。該公司可以采用以下包裝標準:
(1)蔬菜類。蔬菜類的包裝方式分為內包裝和外包裝,內包裝可以統一采用0.01-0.03毫米厚的塑料薄膜或包裝紙,主要采用PE和PVDC這兩種材質的保鮮膜,可以直觀看到蔬菜的保鮮程度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外包裝的一般采用紙箱、竹筐等減少在配送過程中的機械碰撞,降低損耗。對于易流失的蔬菜,可以在包裝箱內壁增加防水層。
(2)水果類。水果類可以采用恒溫包裝箱,具有堅固耐壓、通風透氣、成本低的特點,或者水果專用保鮮袋,再在紙箱里加入泡沫,抗震耐壓。
(3)肉類。肉類采用真空包裝,在包裝盒子里多加冰塊,或者采用冰鮮泡沫箱,都可延長保質期。
(4)水產品類。水產品類包裝材料可選用聚氯乙烯貼布革水產袋、瓦楞紙箱、泡沫箱等,外包裝上應該貼上“鮮活產品”“小心輕放”等標志。
另外,可以打造品牌化,添加企業標志等元素,塑造企業形象。但是也不可追求過分包裝,做到綠色包裝。
二是存儲合理化。有三種辦法可以實現存儲合理化:
(1)對生鮮農產品進行分類存放。由于生鮮農產品又劃分為水果類、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在表3中提到各類產品的存放溫度,所以要將生鮮農產品做出細致的分類,分別堆放在不同的區域,對于溫度相近的可以放在一個區域,可以設置冷凍區、常溫區、保鮮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倉庫的利用率,更能方便產品的分揀和配送,加快周轉的速度,還能降低生鮮農產品的損耗。
(2)對倉庫不同產品位置做好合理規劃。除了做好商品的分類堆放,還要合理地規劃整個倉庫的布局,銷售好、儲存時間短的商品放在通道附近,銷售不好、保質期長的貨物則放在遠離通道的地方。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定期的查看、盤點工作,防止出現產品變質。
(3)做好入庫登記。對于所有產品都要做好登記信息,或者在入庫時在外包裝上貼上入庫時間,在出庫時遵循先進先出的原理。防止因時間混亂出庫錯誤,降低損耗。
首先,應該增加配送車輛,尤其是冷鏈車輛。各種車輛車型起碼要達到同等標準水平甚至高于同等標準,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量。其次,也要合理安排配送車輛,對于距離超過300公里以上的將不能使用4.2米的車輛進行配送,因為4.2米車輛裝載量較小,過遠的配送距離有時候可能包不住成本,所以也要做好成本的核算。而生鮮農產品的直接損失,則是因為缺少物流體系的支撐。因此,必須加大對冷庫設施和設備的建設,以降低其生鮮農產品的損失。必須在所有的配送設備上投入資金,制定和完善冷鏈物流的操作規程。如:冷鏈運輸作業規范、新鮮農產品衛生、冷藏的溫度等具體化的標準;引入冷鏈物流技術;加強倉儲、倉儲、冷藏車等倉儲設施。
做好人才培養和加大人才引進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一是要做好人才培養,特別是專業人才的培養,比如物流管理人才、冷鏈技術人才。通過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人才培訓標準,采用各種人才培訓手段,做好人才評估等工作。二是加大人才引進,特別是專業人才引進的力度。對于技術性人才的引進要考慮到對冷鏈的基礎知識體系及專業技能是否扎實,是否具備解決冷鏈物流配送問題的能力以及財務、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
生鮮農產品作為當今消費者的剛需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對于生鮮農產品的品質問題也越來越重視,由于生鮮農產品的特點,所以對生鮮農產品的配送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對生鮮農產品配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在生鮮農產品配送方面普遍存在配送模式單一、生鮮農產品配送損耗高、配送車輛配備不足、人才缺乏,特別是專業人才缺乏。為此,結合生鮮農產品特點和目前生鮮農產品配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生鮮農產品配送的合理化建議。通過采用多種配送模式相結合、有效降低生鮮農產品損耗、增加配送車輛,特別是冷鏈車輛、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等提高生鮮農產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從而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