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暉
(永豐縣財政局,江西 永豐 331500)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猛,各類經濟貿易活動也日益豐富。現代的市場經濟歸根結底也是信用經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良好的信用水平一方面可以使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進而能夠給公司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在公司進行信用銷售過程中,良好的信用水平也可以促使公司獲得更多、更加穩定的客戶群,提升其競爭力。
賒銷成為了上市公司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一旦公司提供賒銷,必然會使公司面臨來自客戶的信用風險,造成應收賬款規模過大,甚至會產生壞賬風險。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企業經營的國內外市場環境日益嚴峻,應收賬款余額也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在買方市場環境中,對市場份額的過分關注和對市場擴張的熱切追求會使得公司陷入惡性經營的困境,是一種危險的經營戰略或策略。因此,信用銷售對于公司的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為了促使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上市公司應當在為客戶提供賒銷手段的同時不斷加強本公司信用政策制定的工作。
然而,與國外的信用管理研究相比,我國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管理還處于初期階段,公司的信用管理存在信用政策制定不當、政策執行不合理、對信用管理不重視等方面較多問題。鑒于此,本文對上市公司信用政策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進行了多角度的闡述,提出了完善我國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建議。
我國眾多的上市公司往往采取過于偏激的手段來制定本公司信用政策,要么過于保守,要么過于寬松,這二者都是不可取的。過于寬松的信用政策會使得公司的銷售額虛高,產生短期的繁榮現象,但是沒有在深入分析客戶信用水平狀況的情況下就進行大規模的賒銷,會使得公司因為資金被大量占用、現金流周轉困難而陷入財務困境,甚至還會導致賬款無法收回而形成呆壞賬,給公司的發展帶了巨大災難。而過于保守的信用政策則會使公司為了降低信用風險而失去很多潛在的優質客戶,這會導致公司產品在市場占有率上很難取得收獲,公司的發展受到制約。因此,我國上市公司應當明確本公司總體戰略目標,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制定出符合當下戰略具體目標的政策。
完善的信用政策體系需要大量具有專門知識經驗豐富的信用管理人員通過深入分析本公司自身條件及外部經濟環境來制定出相關標準。并且,這種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公司的發展和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以使其運行效果最佳。我國上市公司信用政策體系尚未健全,存在很大漏洞。
(1)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司的信用政策的相關工作都沒有由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來負責。由于信用管理相關工作與銷售和財務密切相關,因此公司會將信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交予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負責,甚至有的公司沒有專門的信用管理人員,只能由銷售人員或財務人員來兼任該職位。這種多頭管理的模式會使得各部門在進行公司決策時有所偏頗。銷售部門偏向于擴大銷售額和市場份額,從而會支持寬松的信用政策;而財務部門更在意利潤的增加和應收賬款的回籠,從而偏向于寬松的信用政策。不僅如此,如果信用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錯誤,則兩個部門會相互推脫責任,導致陷入了職責不清,任務不明的窘況。
(2)信用管理信息技術手段的落后
在對客戶進行信用狀況評價時,我國很多公司沒有很好地運用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手段和方法,忽略了已經成熟的信用風險計量方法和模型,而是趨向于憑借經驗來主觀地判斷客戶的信用水平,這種情況會導致公司對客戶的信用水平狀況估計存在偏好,以及在信用標準、信用額度、信用條件及收賬政策的確定上不夠精準而影響信用政策實施的效果。不僅如此,信用管理效率低會導致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而阻礙公司發展。
(3)信用管理流程不夠規范
設計信用管理流程是執行信用政策相關工作的關鍵環節,明確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有助于開展部門間的分工協作。我國的一些公司雖然開展了信用管理工作,但是在進展過程中會存在問題,例如,對客戶的資信狀況了解不夠深入,或者對已形成的應收賬款的催收方式不恰當等。科學性和規范化的信用管理流程明確了信用管理的工作思路,避免了各個部門之間的沖突,加強合作交流。
信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不僅要遵循穩定性的原則,還應該與靈活性相結合,公司可以制定好一個時期的信用政策,并且在以后的執行過程中,根據情況的變化來適當地加以調整。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狀況、行業狀況、公司發展戰略、財務狀況、客戶狀況、產品狀況、原材料供應情況、存貨水平、管理者的風險偏好和生產經營能力等因素,由于影響的因素眾多,公司在執行中會因為惰性而仍舊采用原來的可能不適合當下的信用政策,這樣必然會使公司的市場競爭力減弱。
公司信用政策是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指導信用管理部門開展相關活動的根本依據。結合上述我國上市公司信用政策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其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的上市公司面臨較大的生存發展壓力,為了擴大公司的市場份額,部分公司會制定相對寬松的信用政策以尋求更大的客戶量,但是我國的社會信用環境尚不良好,失信現象屢禁不止,導致惡性循環,社會信用環境更加惡劣,影響我國社會信用環境的因素主要如下:
(1)社會信用道德規范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道德規范尚未完善,上市公司的誠信經營的理念也尚未普及,這使得大多數公司無法科學理性地進行信用銷售。對于那些激進的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會偏向于選擇較為寬松的信用政策,而過于保守的公司則可能畏縮不前,為了避免信用風險而制定較為保守的信用政策從而錯失優質客戶。
(2)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為了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也應當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在2014年,我國國務院頒布了有關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這表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漸走向正軌。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大多數公司都還未重視起信用管理,這給公司的信用管理帶來了許多不便。
(3)社會信用法律體系不完備
法律體系不夠完備也是我國社會信用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的法律體系不足以讓失信者在信用政策的實施中謹言慎行,未能起到強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陷入了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的境地。首先,對于受信者而言,失信行為成本低、懲罰小,那么受信者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當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時,就會選擇違約,而最后授信者也無可奈何,這就造成了失信行為頻頻發生。其次,我國的法律體系尚未完善,而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體系更是如此,不能覆蓋全部的信用行為,比起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嚴重滯后。
信用政策的實施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來輔助完成,而信息不對稱則會影響信用政策的執行。微觀經濟學中指出人總是理性的、自利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一方會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決策,從而可能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在信用管理中,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
在進行信用交易前,公司需要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調查,以獲得客戶的資信水平的高低,從而判斷這個客戶是否為優質客戶,能否能進行合作。此時,上市公司具有信息優勢,而客戶屬于被選擇者,處于信息劣勢地位。
在完成信用交易后,公司和客戶之間的交易已經達成,客戶在享受了公司給予的信用后可能會選擇違約,從而危害到公司的發展。在我國信用交易中,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相當普遍,這會導致我國信用政策的實施更加艱難。
信用管理意識的強弱與公司的信用文化的建立有重大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的信用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基本理念,目的是為了規范和調節公司與社會、公司與公司、公司與個人之間信用行為和信用關系。我國的信用管理人員不僅僅要重視公司的銷售規模和市場利潤,更要在意公司信用文化的建設,例如可以開展相關宣傳、培訓工作來加強信用管理。此外,我國信用管理的實踐中還存在單打獨斗的現象,嚴重缺乏團體合作的精神。信用管理不只是一個部門而是整個公司的職責,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應該重視信用管理并做為處事的原則。
信用管理是公司的一項重要職能,與銷售部門、財務部門和客戶服務部門的工作息息相關,但由于這種多頭管理的局面,各部門只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隸屬關系不明,職責不清,可能會損害公司整體利益,甚至形成無人管理的窘境。
制定信用政策并執行信用政策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這就對信用管理人員的知識背景體系有所要求,信用管理人員應該具備財務、營銷、管理、法律和公關等多個方面的知識。但是,目前我國對信用管理知識的研究不夠深入,信用管理的培訓內容淺薄,導致信用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存在很大漏洞,難以勝任工作要求,例如,銷售人員缺乏財務、法律等知識,而法律部門對公司銷售狀況和財務等方面不勝了解。在信用政策制定和實施中,由于缺乏具有專門經驗的信用管理人員,公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盲目制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流程不夠科學規范、信用政策的實施缺乏靈活性等。因此,上市公司加強專門的信用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迫在眉睫。
隨著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上市公司為達到擴大其市場規模的目的會在交易過程中充分利用信用銷售的方式,而貸款風險的增大又要求上市公司嚴格控制貸款的回收。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需要根據公司的客戶的信譽情況和實際經營情況來制定適合公司的信用政策。公司信用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外部經濟環境因素和公司自身內部因素。當上市公司所處外部經濟環境和本公司自身內部因素發生變化時,公司的信用政策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
(1)宏觀層面
上市公司所在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和宏觀經濟政策對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影響顯著。
①宏觀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發展呈周期性波動,在其運行過程中交替,呈現繁榮、衰退、蕭條、復蘇的一系列現象。經濟周期是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在經濟處于上升趨勢時,上市公司宜采用擴張的信用政策,例如增大信用額度、延長信用期限和加大現金折扣力度等措施來擴大銷售規模;但當經濟呈現衰退狀態時,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增大,巨大的信用銷售會給公司經營帶來隱患,公司就應當采取緊縮性的信用政策,例如降低信用額度、縮短信用期限和減少現金折扣等具體的信用政策來降低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時,應該充分考慮經濟周期的波動,與之保持同步,只有能夠敏銳的察覺到宏觀經濟波動變化并且能掌握規律、合理利用規律的上市公司才能促使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
②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或政府為調控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有意識地運用相關的政策工具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的,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當政府選擇財政政策的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如擴大某產業的支出或調整某產業的適用稅率。則處于該產業的公司應當采用較為積極的信用政策;當政府選擇貨幣政策的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若利率下降,公司的投資和融資成本相應降低,則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減小,信用風險降低,此時上市公司應當采用較為寬松的信用政策來擴大市場份額。相反,若利率較高時,公司為了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和成本應當收緊信用政策。
(2)行業狀況
行業狀況包括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生命周期、市場競爭狀況以及競爭對手的信用政策。
①行業生命周期
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也會不斷變化,公司應當根據其階段特征來選擇適合的信用政策,如表1所示。

表1 行業生命周期對信用政策選擇的影響
②市場競爭狀況
市場競爭激勵程度是制定本公司信用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若市場競爭激烈較高,上市公司可以選擇保守的或者穩健中庸的信用政策來降低信用政策的不當選擇而造成過大的信用風險,避免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相反,若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較低,上市公司應通過制定較為激進的信用政策,擴大賒銷的規模,以達到搶占市場份額的目的。
③競爭對手的信用政策
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會受到競爭對手的信用政策的影響,本公司通過分析并比較本公司與競爭對手的信用政策,結合自身狀況和外部條件,為達到擴大市場占有率,搶奪目標客戶的目的,制定出更符合本公司利益,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信用政策。
(1)公司發展階段及發展策略
公司的發展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制定出符合當下發展的信用政策。當公司試圖快速擴張,會采取寬松的信用政策,刺激銷售額迅速增加,而公司試圖增強現金流時,則會控制賒銷的規模,防范信用風險,采取緊縮的信用政策,如表2所示。

表2 公司發展階段對信用政策的影響
(2)財務狀況
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如果公司的財務狀況較為良好,具有償債能力高、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光明等特點,那么公司可以采取較為寬松的或者穩健的信用政策;但是,如果公司的財務狀況較為不佳,那么應當采用提高信用標準、縮短信用期限等方法而選擇較為中庸穩健的信用政策,謹慎賒銷,盡量避免因過度擴張而帶來的災難性的后果。
(3)產品生命周期
公司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在不斷擴大銷售規模增加收益的同時減小風險,而產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經營目標和市場特征,因此公司要根據當期的經營目標和市場特征來選擇與其相符時期的信用政策,如表3所示。

表3 產品生命周期對信用政策選擇的影響
(4)客戶狀況
客戶質量的優劣也會對信用政策的選擇造成制約。如果目標客戶的信用等級高、財務狀況好、無明顯不良記錄,那么公司可以選擇較為寬松的信用政策,例如采取降低信用標準、增大信用額度、延長信用期限和增多現金折扣等信用政策措施來盡可能地擴大銷售規模,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如果客戶的信用低,存在大量的不良記錄,公司應當縮緊信用政策,盡量縮小賒銷規模,提高其信用標準,避免應收賬款過大而導致壞賬。
(1)加強誠信建設
全社會應當加強誠信建設,普及信用理念,樹立信用道德規范。誠信是中國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隨著時代的日益發展,誠實守信也賦予了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內涵。誠信是為人之本,從業之要,公司經營也應該秉持著誠信的原則。由于市場競爭加劇,部分公司為了追名逐利而將守信的原則拋擲腦后,使得社會信用體系紊亂,市場經濟秩序不斷被打破。因此,我國社會需要大力推進誠信道德建設,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將信用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建設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為了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我國應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有利于維持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改善信用環境。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方面都較為成熟,我國可以從中吸取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寶貴經驗。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僅可以使得我國公司之間的信用交易更加快捷,降低信用風險和信用成本,還有助于提高我國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和我國上市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加強我國社會法律體系的建設
我國應當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制約和懲罰失信行為。道德和良心對于市場經濟行為的約束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依靠強有力法律來支撐。然而,我國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的廣度和深度都存在欠缺,因此,政府應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適當修改,構建一套完整、科學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讓守信者獲益,失信者被市場淘汰。通過社會信用法律體系的構建,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穩定,信用交易市場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也是一種誠信經濟,為了發展市場經濟,我國上市公司必須培育新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加強信用管理意識的培養,樹立信用管理觀念。這樣一種意識和文化的形成與確立,可以影響甚至是制約公司內員工的行為規范,使之成為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公司高層可以定期組織信用管理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等相關部門就信用政策的制定與選擇進行開會討論,靈活地調整信用政策。此外,公司還應該加大宣傳信用管理的力度,憑借公司內部氣氛的熏陶,使公司信用文化得以發展。公司員工對信用管理的高度認知可以加深其對信用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重視,將信用管理的意識滲透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為化解信用風險提供保障。
信用管理部門是制定和執行信用政策的主體力量,能夠根據宏觀經濟狀況和公司發展戰略來制定信用政策并進行信用管理。信用管理部門要和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等與信用管理相關部門協調合作,了解與信用管理流程相關的事項,盡可能地擴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信用管理部門要配備專業的信用管理人員,信用管理人員要掌握銷售、財務、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因此公司應該高度重視信用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工作能力,成為全面發展型的信用管理高素質人才,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
信用管理流程是貫穿于信用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整個過程。根據信用管理的過程可以將信用管理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事前階段是指收集客戶的信息并制定相關的信用政策;在事中階段中,信用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上市公司對符合條件的客戶進行授信并對應收賬款進行跟蹤管理;事后階段主要是對逾期的應收賬款進行追收,這是上市公司降低其信用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