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康,黑海旭,孔令豪
(中交二公局鐵路建設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隧道規模進一步擴大,隧道營運安全風險將日益突出,保證行車安全的照明運營費用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2021 年初,“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我國公路隧道安全與品質與節能提出更高要求。隧道照明作為最能體現公路安全、綠色、品質與科技的重點工程將成為建設和管養成效關注的焦點。
G7521 渝筑高速重遵段(貴州境)擴容工程項目為雙向六車道在建高速公路,其中大土隧道左右兩幅分別長1 112 m 和1 108 m,設計時速100 km/h,單洞為三車道,左右幅進出洞口均為端墻式洞門。大土隧道共有人行橫通2 處,車行橫通1 處,緊急停車帶左右線各1 處。大土隧道為雙向六車道,隧道路面寬度12.5 m,照明設計速度100 是km/h,交通量為675 veh/(h.ln),為端墻式洞門,根據《隧道照明設計細則》(JTG/T D70/2-01-2014),洞外亮度取3 500 cd/m2,亮度折減系數取0.04,選用LED 燈具的光效不小于110 lm/W。大土隧道左線照明設置的情況見表1。

表1 大土隧道左線原照明設計方案
原方案具備一定智能調光控制功能,但具有較大改進空間。
(1) 隧道照明燈具光效可進一步提升,降低裝機功率,增強節能水平。
(2) 隧道照明燈具配光、布燈方式可進一步優化,改善隧道照明環境。
(3) 控制系統算法可進一步優化,增強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
2.2.1 燈具選擇
本次依托工程應用設計方案進行了燈具選型優化,以高效、節能為目標,采用基于COB 光源的LED照明燈具。該類LED 燈具采用了航天散熱技術,其散熱能力達104 W/cm2,是目前絕大多數LED 燈具型材散熱水平的1 000 倍,高效散熱器使得燈具芯片溫升更低,保障燈具使用壽命長、高光效、低光衰、更節能、高質量持續照明,具有免維護等特點,從而節約后期運營管理費用[1]。
大土隧道照明基本照明和應急照明使用40 W LED 單色溫隧道燈具,加強照明使用150 W、120 W LED 單色溫隧道燈具。燈具發光角度為130°,整燈光效1 40l m/W,色溫3 000 K(入口段、基本應急照明)/5 000 K(其它照明),顯色指數70,燈具圖示意見圖1。

圖1 隧道LED燈具及130°蝙蝠翼型配光
2.2.2 燈具布設方案設計
根據高效燈具的光效和配光進行設計,隧道照明分別設置入口加強段1、入口加強段2、過渡加強段1、過渡加強段2、中間段、出口加強段1、出口加強段2。為合理布設燈具,先將各階段需求光源強度進行計算[2]。
入口段計算方式為

式中:Lth- 亮度,單位cd/m2;
k- 系數,取值0.035;
L- 外部設計最大亮度,單位cd/m2;
計算可得Lth=175 cd/m2。
過渡段1 計算方式

式中:Lth- 入口段亮度,單位cd/m2;
Ltr1- 過渡段1 亮度,單位cd/m2;
計算可得Ltr1=52.5cd/m2。
過渡段2 計算方式

式中:Lth- 入口段亮度,單位cd/m2;
Ltr2- 過渡段2 亮度,單位cd/m2;
計算可得Ltr1=17.5cd/m2。
中間段計算方式
Lin=4.5 cd/m2(查表可得)
出口段計算方式:
出口段亮度一般取中間段照明亮度5 倍,即:

式中:Lout- 出口段亮度,單位cd/m2;
Lin- 中間段亮度,單位cd/m2。
根據計算,在滿足亮度需求的同時,加強和基本照明采用兩側交錯布置的方式(如圖2),亮度均勻度U0≥0.4,縱向均勻度U1≥0.7,燈具維護系數M=0.7。

圖2 雙側單排交錯布設示意圖
具體優化布設方案見表2。

表2 大土隧道左線照明優化設計方案
與原方案相比,由于優化方案使用的燈具具有更高光效的特點,可明顯減少左線照明燈具裝機功率,優化前后的功率對比見表3。

表3 大土隧道左線照明優化前后功率對比
2.2.3 多新鮮協同智能控制系統應用
現有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與洞外亮度、交通量的實時控制,加之公路建成通車之初可能存在交通量較低的情況,為切實體現隧道照明的安全保證和最大節能效果,本項目提出多參數智能控制方案,見圖3。

圖3 照明智能控制方案
本次優化在原照明控制方案的基礎上,增加定時控制功能。自動控制方案優化為根據洞外亮度、洞內亮度、交通量、車速進行的四元調光控制,其中洞外亮度、洞內亮度由亮度儀測出,交通量、車速由微波車檢器測出,照明控制器分別讀取上述參數進行控制。系統采用兩級離散架構,下位機為LED 無級調光智能控制器,具有完整的控制功能[3]。
國際照明委員會將隧道照明分為4 個部分,分別為入口段照明、過渡段照明、中間段照明和出口照明(見圖4)。隧道照明需要考慮路面本身具有一定的亮度水平,除此之外,還應進一步考慮速度、交通量、亮度變化等影響因素,特別是在隧道入口及隧道出口相應區段,需要考慮人眼視覺適應過程[4]。

圖4 隧道照明分段示意圖
普通自動分檔控制技術,按照上述回路劃分,控制手段單一,很難起到精準控制與高效節能的效果。對原控制方式的缺點進行分析,以交通行業照明標準為指導依據,以研究獲得的隧道內外最佳亮度結果為調節基礎,建立基于多信息協同的智能控制模型。
該模型整體構架見圖5。利用基于光學技術車輛檢測裝置采集隧道外車速、車流量、車型,亮度采集設備獲取隧道內外亮度。模型內部對上述各種信息進行協同與融合,對燈具回路進行控制[5]。

圖5 隧道照明控制架構圖
利用一種攝像機圖像進行實時亮度測量的方法及裝備,通過利用亮度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圖像信息(布設圖見圖6、圖7),對圖像進行灰度化處理得到灰度值,并采用亮度計對攝像機進行光學標定,得出曝光量與灰度值之間的具體函數關系,通過亮度計算公式求得目標區域的亮度值。該方法與瞄點式亮度儀相比,更準確表征人眼舒適度[6]。

圖6 入口段監控設備布置示意圖

圖7 出口段監控設備布置示意圖
與原方案相比,由于增加了環境亮度對亮度控制的折減作用,加之動態交通量的實時控制,預計可進一步減少照明運營成本10%以上。
G7521 渝筑高速重遵段(貴州境)擴容工程項目在山區公路運營期間,日均交通量較低,隧道內無車通行的累計時間大于有車通行的累計時間,如果對隧道照明不施加有效控制,則會造成持續浪費性電能支出,導致公路運營狀況惡化。該路段全線隧道采用本技術“智能隧道照明控制系統”,實現隧道燈光的精細調控與精準節能,達到“車來燈亮,車走燈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