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喻立強
(1.塔城地區水利局,新疆 塔城 834300; 2.塔城市水利局,新疆 塔城 834300)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增加,水資源的消耗量也在遞增,水資源已成為制約干旱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可有效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國在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但農業灌溉用水與城市、工業、生態用水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因此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研究熱點。活化水技術是通過物理技術對水進行處理,改變水的物理、化學性質,提高水分子活性。灌溉水活化技術包括磁化、去電子、增氧等方法,作為一種簡便、低耗能、低投入、無污染且效率高的水處理技術,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該技術有助于深入了解活化水從土壤到作物的傳輸過程,揭示灌溉水-土壤-作物生長體系的內在相互作用機制,也有助于明確土壤水、鹽、熱、氣、肥等因子對土地質量和作物生長的作用途徑和程度,對于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高水分高效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很多學者對土壤理化性質、作物生長特性及數值模擬等做了大量研究,為活化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理論參考。
通過增氧、磁化、去電子等技術措施改善農業灌溉用水的物理性狀,可增加水土、水與作物的交換傳輸能力,提高灌溉效果。研究表明,液態水通過磁場作用后,改變原有的部分理化性質,使水分子間平均距離增大,部分氫鍵變弱或斷裂,提高了水中自由單體水分子和二聚體水分子數量[1]。在500 G磁場強度下,水滴表觀接觸角會減小,隨磁場強度的增加,接觸角呈現逐漸減小的線性變化關系[2]。20世紀70年代,加氧技術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了灌溉效果,我國主要將其應用于水產養殖行業。歐陽贊等[3]對不同加氣方式下微咸水中溶解氧濃度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微納米發泡器+28氣石頭增氧泵的組合,可做為微咸水加氣灌溉的最佳方式。相同溫度下,淡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始終低于微咸水中的溶解氧濃度,說明灌溉水經活化技術處理后,本身的理化特性發生了明顯改變。

圖1 活化水灌溉技術Fig.1 Activated water irrigation technology

圖2 磁化水作用原理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ic water function
國內外學者開展了諸多活化水灌溉技術對土壤作物體系的影響研究。關于磁化水對土壤理化性質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土壤的結構組成、離子濃度、微生物群落結構等方面。磁化技術研究表明,磁化水不僅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固氮功能,還可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腐殖化系數提高,從而改善土壤結構。加氧灌溉技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土壤溶解氧濃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溫度等要素的影響方面,如加氣灌溉可增加土壤溶解氧含量,采用地下滴灌技術向管道注入空氣,可顯著提高表層土壤的氧氣飽和度;通過改變土壤類型、滴頭埋深進行加氣灌溉,可提高42%~100%的棉花根區土壤呼吸速率,溶解氧增加8.6%~32.6%。采用增氧滴灌,可使根系的代謝速率加快,調節作物根區的氧分狀況,加速對有機質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數量,使微生物的活動更加旺盛[4-5]。與常規地表滴灌對比,不同滴頭埋深下加氣灌溉后,土壤的呼吸速率可顯著提高22%~43%,加氣能顯著改善作物根層土壤礦質元素的釋放和作物的吸收,可通過氣體交換促進土壤和大氣之間的熱量轉換,使土壤溫度保持均勻。黃瓜盆栽增氧試驗表明,增氧灌溉能夠提高黃瓜對土壤中速效氧分的吸收,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與轉化顯著提高[6]。

活化水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灌溉效果,而植物細胞中有大量的水參與新陳代謝,因此利用活化水進行灌溉必然會對作物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磁場能改善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況,有利于提高作物種子發芽率,促進細胞分裂與生長發育;發芽率與灌溉水的磁化時間呈二項式關系,可顯著提高種子發芽指數和作物干物質重。對淡水和微咸水進行磁化,分析灌溉后對棗樹生長的影響,發現其能夠顯著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與葉面積[10-11]。采用磁化水灌溉,再生水和含3 000 ppm NaCl的咸水通過磁化處理后,能夠使芹菜產量、水分生產效率分別提高12%~23%和12%~24%;對水稻采用磁化水處理,可有效提高水稻在生育期、孕穗期、灌漿期倒三葉的葉綠素值,使堊白粒降低11.4%和7.7%,膠稠提高6.0 mm和4.0 mm,堿消值提高4.3%~4.8%[12-13]。盡管對于磁化水在作物生長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對于磁化灌溉水的增產、促生效果的微觀作用機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采用磁化水灌溉對于作物生長影響并不顯著,邱念偉等[14]試驗結果顯示,小麥種子發芽參數、生長指標等在灌溉水進行磁化和不磁化之間差異并不明顯,在生理參數如葉片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因此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有限。
土壤的透氣性是保證作物生長與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土壤氧氣濃度過低,會造成作物根區缺氧,從而影響作物代謝與生長。研究表明,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氧氣濃度脅迫臨界值為3%~0.5%,最大可達到15%[15]。為了保持氧氣濃度來維持土壤的呼吸作用,加氧灌溉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采用微灌系統和加氣設備,可增加作物根區土壤含氧量,從而改善根際土壤的通氣性[16],使作物的生理生態特征參數,如葉面積、光合作用速率、水分利用率等增加,進而改善較大埋深時土壤通氣性對作物生長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17]。研究表明,溫室甜瓜采用地下滴灌方式和隔天1次的加氣灌溉頻率,可獲得最高的綜合效益[18],當田間持水量為80%、通氣系數為0.8時,土壤酶活性最高[19],與地下滴灌相比,加氣滴灌可顯著提高春小麥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和凈光合速率等指標[20]。
開展活化水灌溉可提升地力,促進作物生長、土壤與水分及作物之間的互作機制,為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技術途徑。活化水灌溉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可能與水原體、磁化強度、氣象等因素有關,深入研究活化水作用機制和作用條件,確定關鍵技術參數和指標,可大大提高活化水灌溉效能。但目前對活化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現象的定性描述,少見對其變化特征和影響機制的定量分析和數學描述,因此結合活化水灌溉農田水分-養分-鹽分-作物耦合作用關系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分析其作用機理和增效機制,對于優化農田水肥鹽管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