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楠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0)
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包括著重關注和改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實時觀測,針對心理狀態進行妥善處理與應對。石銀鳳[2]研究發現,超過50%的在校大學生存在拖延行為,且拖延行為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而長時間的拖延行為可能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要了解大學生的拖延行為現狀,探索大學生應對方式對拖延行為的影響,進而尋找緩解拖延行為發生頻率的干預方向。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面臨困難和壓力等應激事件和環境變化時所采用的應對機制,屬于特定狀態下的調節行為,對于個體的身心健康保護具有重要作用[3]。拖延行為主要包括主動拖延行為和被動拖延行為[4]。主動拖延是個體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能夠完成任務的基礎上享受時間壓迫所帶來的緊張感。但大部分學生傾向于被動拖延行為,即盲目且被動地拖延,對于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完成的事情進行無規劃性和無節制的拖延,這種非理性的延遲行為會帶來較多的消極影響,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本研究著重分析大學生的被動拖延行為。
對大學生進行應對方式問卷和Lay一般拖延問卷[5]調查,研究大學生面對應激事件時的對應方式對其拖延行為的影響,進而探索緩解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干預方向,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隨機抽樣調查290名大學生,回收28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7%,其中男生占比44.7%,女生占比55.3%;農村大學生占比56.4%,城市大學生占比43.6%;大一學生占比30.5%,大二學生22.7%,大三學生22.3%,大四學生24.5%;有拖延行為學生占比66.0%,無拖延行為占比34.0%。
根據表1結果顯示,大學生消極應對的均值分高于積極應對,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面對困難等應激事件上選擇回避、退避、自責和抵抗等消極行為去應對,拖延行為均值分為68.461,說明大學生的拖延行為較嚴重。

表1 大學生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的描述性統計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oping style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大學生應對方式在生源地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面對應激事件時應對方式差異不大,見表2。

表2 大學生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在生源地上的差異分析Tab.2 Variation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college students
根據表3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面對應激性事件的應對方式也在變化。

表3 大學生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在年級上的方差分析Tab.3 ANOVA of coping style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different grades of college students
根據表4的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大一年級學生在積極應對維度上均值分最高,大二學生在消極應對維度上均值分最高。

表4 大學生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多重比較Tab.4 Multiple comparis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大學生積極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呈顯著性負相關,消極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呈顯著性正相關,說明在學習和生活中越是采用積極方式應對,拖延行為就越輕;越是采用消極應對方式,拖延行為就越嚴重。

表5 大學生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Pearson相關分析Tab.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 and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通過描述性分析發現,大學生拖延行為得分較高,說明拖延行為較為嚴重;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上有所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應對狀態也隨之變化。積極應對方式呈現高低高低的發展趨勢,消極應對方式呈現低高低高的發展趨勢,可能是因為大一學生即將步入半社會化的環境生活,迎接新的生活環境,在面對困難時大多是努力解決問題、尋求幫助與支持等積極的應對行為。大二和大四學生得分較高,可能是因為大二學生對于校園生活的新鮮感已經降低,不僅要面對生活上的瑣事,還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而大四學生即將參加社會實踐,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隱形的壓力,在面對融入社會大環境等困難時會產生抗拒心理,因此較多會采用回避、自責、抗拒和發泄等消極的應對方式。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發現,大學生應對方式對拖延行為有影響,積極應對方式可緩解拖延行為,消極應對方式會加重拖延行為。
培養大學生正確面對困難的能力,積極應對。應組織不同類型的團建活動,以游戲的形式令其學習各種技能并糾正自身不足,學習積極的應對策略,提高自理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可以接觸優秀的同學,既豐富精神世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身的拖延行為。督促大學生學會自我調節,不同年級學生的應對方式選擇不同,程度也有高低之分,因此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案,在引導的基礎上指導其學會自我調節,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消除被動心態,積極主動攻破難題,進而糾正自身的拖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