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娟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人民醫院 湖口 332500)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患者臨床表現以腹股溝疼痛、疝區疼痛、墜脹等為主,嚴重者可出現嵌頓或絞窄而累及其他臟器,導致功能受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1]。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即為佩戴疝氣帶,但該治療方式多應用于存在手術的禁忌證無法手術的患者及嬰幼兒[2]。成人腹股溝疝基本無法自愈,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傳統開放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大,不利于術后恢復[3]。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疝修補術被廣泛應用于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中,不僅療效好,而且創傷小,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4]。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缺乏對手術和疾病相關認識,易產生不良心理情緒,且手術存在一定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患者預后[5~6]。因此,在手術治療的同時開展積極有效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基于快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對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心理情緒狀態、應激反應、圍術期恢復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口縣人民醫院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48例男性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干預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23例,年齡35~79歲,平均(59.33±5.14)歲;腹股溝疝位置:單側17例,雙側6例;疾病類型:斜疝13例,直疝7例,股疝3例;平均體質量指數(24.68±3.19)kg/m2。研究組25例,年齡37~80歲,平均(59.76±6.06)歲;腹股溝疝位置:單側20例、雙側5例;疾病類型:斜疝15例,直疝8例,股疝2例;平均體質量指數(24.93±3.51)kg/m2。兩組臨床資料(腹股溝疝位置、年齡、疾病類型、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7],且經CT、超聲等檢查確診者;符合腹腔鏡疝修補術指征,擇期手術者;臨床資料完整者;年齡30~80歲。(2)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影響正常溝通者;既往有下腹部或盆腔手術史者;復發性腹股溝疝者;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有凝血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術前簡單介紹疾病、手術相關知識、注意事項,術前8 h禁食禁水、營造舒適病房環境,術后監測生命體征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1)術前準備。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8]評估患者心理情緒狀態,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疏導,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并分享成功案例,鼓勵安慰患者,提升信心;通過網絡教育、專題講座、科室宣傳欄、播放視頻等方式,詳細講解手術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提升患者認知;完善各項檢查,充分評估患者病情,預測術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制定相關解決措施;開展床上排尿、排便方法訓練及呼吸訓練;術前6 h禁食,3 h禁水,分別于手術日前1 d晚上和當日清晨使用軟皂水進行灌腸。(2)入室護理。幫助患者更換干凈舒適的衣物,陪伴患者進入手術室,通過握手、語言鼓勵、輕拍手臂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術前30 min將手術室溫度調整為25~26℃。(3)術中護理。體位護理:幫助患者調整合適的體位,取頭低腳高位。體溫護理:包括每15分鐘測量1次患者體溫、輸注液體加溫、手術臺墊采用加熱毯、腹腔沖洗液加熱至40℃等措施。手術配合:嚴格落實無菌原則,為患者建立壓力為1.0~1.5 kPa的人工氣腹,遵循循序漸進、先慢后快的沖壓原則,減少對心臟的影響;持續監測患者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傳遞手術器械要準確及時,密切關注腹腔鏡鏡頭,及時使用碘伏紗布擦拭,確保鏡頭清潔;根據患者體重等具體情況,計算進出液體量,保持輸液總量30~40 ml/kg;完成手術后排凈二氧化碳,拔出穿刺套管。(4)術后護理。密切關注切口滲液、滲血情況,發生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并告知主治醫師;增加病房巡視次數,幫助患者調整體位為半臥位;每3小時幫助患者拍背翻身1次,按摩受壓皮膚,減少壓瘡的發生;鼓勵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四肢被動、主動訓練,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后6 h開始飲溫開水,無不適反應,給予少量流質食物,后逐漸轉為半流質、普食。
1.4 觀察指標(1)圍術期恢復情況。記錄兩組術后首次排氣、下床及住院時間。(2)心理情緒狀態。分別采用HAMA、HAMD對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估,HAMA(包含認知功能、害怕、緊張及失眠等14個評測項目)、HAMD(包含入睡困難、胃腸道癥狀、自殺及抑郁情緒等24個評測項目)分值分別為0~56分、0~81分,評分越低心理情緒狀態越好。(3)應激反應。分別于術前、術后1 d采集兩組4 ml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醇(Cor)及醛固酮(ALD)水平。(4)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兩組圍術期尿潴留、切口感染、血清腫、壓瘡等發生率。(5)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問卷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護理質量、態度、環境、健康宣教等,總分50分,分為非常滿意(45~50分)、一般滿意(40~44分)、不滿意(0~39分),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一般滿意率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圍術期恢復指標、心理狀態評分及血清NE、Cor、ALD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各項圍術期恢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圍術期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n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下床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研究組23 25 t P 16.41±3.11 13.23±3.19 3.492 0.001 14.22±3.05 10.65±2.16 4.710 0.000 3.72±1.31 2.43±1.03 3.809 0.000
2.2 兩組心理情緒狀態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HAMA、HAMD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情緒狀態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心理情緒狀態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對比,*P<0.05。
HAMD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 HAMA干預前 干預后23 25 t P 19.25±2.36 19.79±2.16 0.828 0.412 13.47±2.24*9.59±2.05*6.267 0.000 23.25±2.47 22.76±2.53 0.678 0.501 14.80±2.14*10.11±2.03*7.792 0.000
2.3 兩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各項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兩組血清NE、Cor、ALD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 表3。
表3 兩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對比,*P<0.05。
ALD(ng/L)術前 術后1 d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NE(ng/ml)術前 術后1 d Cor(ng/ml)術前 術后1 d 23 25 t P 205.69±14.64 204.52±15.03 0.273 0.786 236.36±15.32*218.47±13.18*4.347 0.000 214.35±13.92 214.06±12.37 0.076 0.939 237.42±16.57*222.13±15.57*3.296 0.002 19.84±2.48 19.53±2.63 0.419 0.677 30.31±2.87*25.98±2.45*5.636 0.000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30.43%)(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73.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腹股溝疝發病早期可在腹股溝區出現較小的腫塊,且墜脹感較輕微,部分患者不夠重視,隨著疾病的進展,腫塊不僅會逐漸增大,且疼痛感強烈,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能會引發腸壞死、腸道穿孔、膿毒癥等嚴重后果[9]。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常見的術式主要包括傳統開放式手術、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等。其中腹腔鏡疝修補術無需打開患者腹腔,切口較小,視野清晰,不僅療效高,且患者術后恢復快,是治療首選方式[10]。但部分患者由于擔心手術療效和預后,容易出現相關不良心理情緒,且手術也會對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刺激,影響術后恢復速度[11]。相關研究發現,通過施行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可有效促進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身體恢復[12]。
ERAS理念以循證醫學為核心依據,通過優化一系列圍術期措施,盡可能減少手術應激反應,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在多種外科手術中廣泛應用,特別是胃腸外科[13]。手術室護理以患者為核心,注重護理措施的針對性、科學性、全面性及人性化,可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14]。本研究在ERAS理念的基礎上開展手術室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圍術期恢復指標,干預后HAMA、HAMD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中開展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狀態,減少并發癥,縮短恢復時間,提升滿意度。分析原因為:(1)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強調術前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的重要性,通過網絡教育、專題講座、播放視頻、積極交流溝通等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還可減輕心理應激,達到緩解不良心理情緒狀態的作用。(2)常規護理要求患者禁食禁水時間過長,不僅增加患者不適感,還易誘發胰島素抵抗,影響術后恢復;而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縮短禁水禁食時間,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術后恢復。(3)通過輸注液體加溫、手術臺墊采用加熱毯等術中保溫措施,可有效減少低溫刺激導致各種激素的釋放,抑制應激反應,減少術中出血、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4)術后早期給予飲水、流質飲食,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改善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進而促進身體恢復[15~17]。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兩組血清NE、Cor、ALD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中開展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手術應激反應,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術室護理干預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狀態,減輕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促進圍術期身體恢復,提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