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輝
(上海市楊浦區體育活動中心 上海 200093)
在擊劍競賽當中,對戰中的兩位擊劍運動員都經常使用靈活的策略來創造時機、抓住時機來贏得對手。放眼國內外最好的競賽選手,大多數選手表現出色,時機把握恰到好處。因此,在日常訓練中,以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方式訓練運動員,發現并及時捕捉有利時機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
擊劍比賽是一種對抗運動,它起源于古代人進行手持裝備作戰的戰斗。盡管當下已經進行了裝備方面改進、規則修改和添加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比賽仍然還是具有對抗性的色彩。在參加擊劍比賽的過程中,雙方運動員往往總是依靠對于“時機”進行創造,并且從頭到尾對于“時機”進行把握,以尋求有效的途徑擊敗對手取得勝利。在國內外的一些比賽當中,大多數是由時機的發現及抓住時機的能力水平高低導致輸贏,即“時機”與“時機感”的水平差異影響結果。因此,無論是比賽還是訓練,“時機”和“時機感”的培養問題已成為教練和運動員的難題,運動員非常關注并且迫切需要培養它。
“時機”在名詞解釋方面意指及時且有利的客觀條件(具體可參見《漢語詞典》最新版本)。擊劍比賽當中對“時機感”的描述應該更多體現在進攻、防守及反擊對手之時挑選出的最有利的時刻。
在某種意義上,“時機”可以分為如下兩個方面,即主觀“時機”找準和客觀“時機”給定。就主觀層面來講,“時機”指的是及時對于對手在比賽過程中出現的漏洞進行捕捉;客觀方面的時機則包括手部技術動作、腳步實際距離以及腦海內的時機把握。主觀方面的“時機”應該依靠選手個人良好的“時機感”,并在各個方面都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攻防轉換。主觀方向的“時機”需要由競技人員自主把握,而客觀方向的“時機”是在所有競技人員的中間都客觀存在的。
(1)比賽兩邊所處的距離是比賽中的首要因素。由于設備器械和規則的限制,競技只能在可能擊中對手的距離內開展,競技才可以決出勝利和失敗。因此,如果距離太遠,劍將無法并擊中對手;相反,距離太近,則無法使用技術動作,很難擊中對手;
(2)雙方通常處在可以被擊中的有效范圍之中,對于雙方而言“時機”條件整體而言大致相同。換而言之,在正常的狀況之下,競技選手抬手便可以擊中對方,同時也有可能被對方所擊中;
(3)每個選手都有各自不同的參賽風格、參賽技巧以及戰術策略,所以作戰距離的作用也就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特定的“距離感”,因此作戰距離時而看起來足夠近,足以讓競技人員擊中對手,但是又有時候看來遙不可及;
(4)一旦距離上的“時機”暴露出來時,必須根據規則的“判斷優先權”及時使用它,或在0.04s之內刺中對手。同時,它還必須結合手部“時機”和思維“時機”,作為捕捉時機、發出攻擊的補充。
(1)動作中出現的“時機”,是指無論運動員執行何等動作時,都會產生客觀方面的“時機”,或許是運動員腳步前進、后退,又或許是運動員手頭上正在進行動作之時,“時機”都會在這些時刻所客觀的存在著;
(2)在發起攻擊時,能夠為運動員自身的侵略性行動創造“時機”?!皶r機”主要由欺騙性的行為讓對手出現錯誤引導而構建出來的;
(3)善于發掘出對手出手的節奏或是動作,同時對于動作之間存在的時間差距進行捕獲,有效的對于對手動作過程中的“時機”進行捕捉;
(4)誘使對方步入到自身的優勢區域之中是對于“時機”進行創造的第二個目的;
(5)對于對方自身的條件反射或習慣行為進行把握,對于競技選手而言是“時機”獲取的重要來源;
(6)行動過程中的“時機”通常隨處可見。由于每位選手的個人思想水平、判斷能力、技術水平、比賽經驗以及比賽習慣均有不同之處,因此創造“時機”和把握住“時機”的角度及節奏也各自不盡相同。有經驗的、具有綜合技能和戰術的運動員能夠看到自身的對手身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時機”。
(1)對于精神層面的“時機”進行選取,實際上是把握住對手“注意力”有所渙散的時刻。通常來講,“注意力”是參與思考的焦點所在,是思維在特定對象身上的反映出的意識焦點以及方向,它是十分集中的并且具有指導性的。當競技對手“注意力”不在焦點或方向之上時,競技選手在這時就會出現精神上的“時機”。不管雙方競技選手的主觀愿望如何,實際上所有的運動員都不能始終保持相同的高集中度,運動員注意力水平其集中程度通常呈現出波形不規則狀態波動,且隨之容易出現不平衡狀態。如若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狀態,運動員的反應速度相對較快,思維較為敏捷,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如若運動員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或稱為精神疲憊)則可見反應緩慢,行動緩慢,預判不充分以及不能做出及時反應,從而無法完全融入競技環境角色之中;
(2)在正常情況下人對自身“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管控會有些困難,因為“注意力”在自己身上的分布會受到諸如心理水平等內部因素和比賽環境等外部條件的影響。當人們進行各種心理活動時,通常注意力需要保持在一種心理姿勢上面,這通常導致很難同時專注于不同類型的心理活動。競賽人員缺乏注意力的范圍控制,從而限制了自身的注意力范圍,因此競賽過程中無法捕獲“時機”或提供給對手“時機”,并且經常表現為失去優勢。例如:競技人員往往因為進攻時瞻前顧后,害怕被擊中,所以把握不住時機,甚至被對手得分;
(3)分散他人注意力是創造心理“時機”的常用方式。
(1)技術不正確,技術和戰術方式單一,或者進攻和防守的動作太大;
(2)比賽過程中猶豫、怯場、慌促、急躁;
(3)習慣運動:缺乏良好的技術戰術習慣以及心理習慣,同時自身存在的過敏性反應以及固定性條件反射通常容易提供給對手進攻的“時機”。這是因為競賽人員的技能和戰術已經對對手很熟悉,而且還沒能靈活使用。當競賽人員沒能作出改變時,優勢或許將成為劣勢;
(4)沒有做好應對對手的進攻和防守的心理準備。一旦運動員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或是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很容易便會給對手營造出進攻的“時機”;
(5)當注意力的范圍僅限于某些方面,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存在偏離或過于分散注意力時,很容易為另一方提供“時機”;
(6)出現判斷失誤,同時對于對手特有的技術以及戰術性行為沒能正確認識,很容易為對手提供“時機”。
“時機感”是一種全面的認知能力,可以預見“時機”的出現并及時發現“時機”。通過觀察與分析,可以判斷出對手進行進攻的相應方式,結合自身大腦之中開展一系列神經性活動來獲得 “時機感”。這一感覺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注意力進行分散的能力,及時性以行動響應的能力,敏銳的個人觸覺能力等多元化能力,換而言之,“時機感”的獲得需要綜合性的個人能力。就某種程度來講,“時機感”表達了競技人員受訓的年限時長,技術與戰術技能以及將比賽所獲經驗應用到實戰過程中的能力。如若說“時機”是參與擊劍運動過程中的“靈魂”所在,那么“時機感”則可以稱之為這一靈魂的主宰者。在參與擊劍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可以憑借自身良好的時機意識來展現出整潔與漂亮的個人劍法,無外乎是“時機感”的功勞,從而擊劍比賽能為觀眾帶來視覺盛宴。
具有良好 “時機感”的競技人員通常在比賽中呈現出如下特點:
(1)可以及時準確地分析敵人的行動,做出決定性的選擇,并有效利用對手的弱點進行攻擊;
(2)在對手作出進攻,反擊、向前、向后、側身、蹲下等動作時,必須注意對手的身體動作是否存在誘導,也可以在對方的精神興奮或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尋找時機進行攻擊;
(3)在競賽過程中,競技人員可以預見對手攻擊中可以把握住的機會,并且可以在對手進攻之前或同時開始行動;
(4)競技人員可以根據對手出手的節奏,從容有效地快速進行進攻,同時展現出諸多富有創造能力的進攻性動作;
(5)憑借自身準確性區分與選擇不同“時機”的先進能力,可以有效的找準對手在無意識狀態下以及本能性條件反射之下所出現的“時機”,但應當對于對手的故意欺騙現象進行謹慎判別,防止掉入到戰術陷阱之中,運用自身具備的戰術采取針對性的行動;
(6)競技對手那些動作轉換所帶來的瞬間,可以視作是好的時機,把握住對手短暫的停頓,立即進攻,無需猶豫;
(7)善于觀察和思考,靈活多變,制造出各種有目的“時機”迷惑和欺騙對手,給對方帶來“時機”誤導;
(8)競賽過程中明顯的表現是速度快,果斷動作,套路清晰準確,嚴格的進攻和防守規則,給對手干凈清晰的打擊;
(9)競技人員可以通過強力攻擊來防止對手進攻,還可以在防守中攔截對方,也就是說可以大幅度攻擊,也可以快速后退。
競技人員的時機意識上有些天賦成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更多的參與到合理性訓練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技能,總的來講,天分與后天訓練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助推運動員個人水平提升的關鍵在于,將“時機感”內化成為一種真正的戰斗能力,使競技人員能夠贏得比賽,這是訓練“時機感”的方法。
構成擊劍靈魂的“時機”,會一直出現在競技過程中,但是只有在意識高度專注的情況下才能預見和觀察到“時機”,只有意識高度集中才能抓住短暫的“時機”。擊劍比賽以眾所周知的形式演變,雙方運動員的心態也在不斷發展。運動員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所習得的集中注意力的重要能力在比賽中幾乎不會有任何改變,可以實現注意力集中的最佳價值。注意力集中能力表現在運動員較為持久保持專注的重要能力,其應當從最初參與培訓課程之時便開始對于這一能力進行訓練,由準備活動到開始練習,特別是針對性訓練中,運動員應嚴格集中注意力。針對性訓練與強化訓練相結合,發展了運動員的才能,使運動員能夠更加科學地訓練。
僅通過長期訓練運動員的專注力來培養和訓練“時機感”是不夠的,還需要發展和訓練運動員的其他注意力能力,例如,注意力廣度、注意的分布、注意的轉移和注意的使用。在訓練中,尤其是在針對性訓練過程中,教練應該抓住一切時機,讓運動員習慣于在實戰節奏中完成動作,快速作出反應。教練可以使用各種習慣技戰術套路的方法,讓運動員掌握到教練手中動作的節奏;在保持腳步移動距離的訓練過程中,讓運動員主動控制運動的節奏。在訓練中,教練可以主動向運動員展示“時機”,也可以讓運動員主動出擊誘導教練采取行動。然后,運動員在抓住教練的反應節奏的同時,主動創造“時機”或掌握“時機”的感知能力。教練訓練運動員識別“時機”的最好方法是,讓運動員以符合真實戰斗需要的行動方式做出反應。教練使用口號來使運動員做出響應并做出相應的動作,從而確定響應和動作中“時機”的速度和節奏。教練最初可以發出簡單、緩慢和清晰的口號,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提高,“注意力”的范圍會擴大,注意力的分布也會增加,教練發送的信號的難度和復雜性也應增加。最初,教練應讓運動員專注于運動員自身手或腳的特定動作,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提高,運動員必須在教練提供的“時機”內完成任務。然后,教練們逐漸減少了信號運動,所提供的“時機”也相對減少了,慢慢的構成更為接近真實戰斗的“時機”,并提出向競技者提出要求,當教練員給出“時機”時,必須抓住條件下的“時機”去行動。每當在訓練課中引入新內容時,教練員與運動員就會充當對手實際訓練,反復練習,直到運動員的水平能夠超越教練。
競賽人員的技能和戰術水平的提高在某種程度上與實戰訓練有關,并且需要通過實戰模擬來提高競技人員的技能和戰術水平,并且需要提高競技人員創造和捕捉“時機”的實際戰斗能力。
“時機”的創建和把握必須遵循感知和理性知識的普遍定律,并且必須將這些普遍定律轉化為實踐。從理論到實踐,在實戰訓練中創造“時機”并抓住“時機”,提高了運動員的技能,豐富了運動員的感知。通過純粹的技術動作和戰術知識的積累將形成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僅僅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并不等同于提高能力,運動員還需要具有控制比賽能力,提高在實際戰斗中的反應能力,就可以靈活、自由地與各種對手打交道,從而取得勝利。低級初學者和高級運動員之間不應該經常進行真正的戰斗訓練,因為低級初學者為對手提供的“時機”大多是真實的,而高級運動員則增加了習慣條件,有時提供給對手的“時機”具有欺騙性,如果在真實戰斗中二者水平不對等,會導致初學者的失敗,從而挫敗年輕的初學者,使他們喪失訓練的信心,從而很難提高“時機感”能力在真實的戰斗訓練中的應用。這樣容易造成在心理上對于強者的畏懼,從而在行動過程中放不開,從而很難有顯著的能力上的提高。
“時機”是一種有利的客觀時間條件,創造“時機”十分困難,是需要主觀努力的,一旦有了主動創造條件的意識后,競賽選手就可以采取積極行動。捕捉和等待“時機”是屬于客觀方面的條件,需要觀察和判斷對方的步態,不斷改變持劍的姿勢,以及誘使對方根據自己的誘導動作采取行動,例如,距離的控制,制造讓對手“有利”的時機。這兩種時機完全不同,競技選手必須運用不同的技能、戰術和思維技巧才能獲得不同的時機。
競賽選手的“時機感”是擊劍過程中判斷和把握最有利時機的能力與感知時間的能力的結合,這是非常復雜且重要的心理能力。其中,競技選手的感知、預測能力和直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真實情況下,一方面,雙方力量平等,對抗激烈,容易陷入僵局,需要每個時期都抓住了有利時機,具有強烈時機意識的競技選手可以打破僵局,并使時機感成為獲勝的必要要素之一。但是競賽現場變化很快,并且難以預測,比賽場上的瞬時變化并不是競賽選手可以輕而易舉的無條件做出反應的。因此,不僅需要弄清楚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擊劍手,還需要通過攻擊、防御和移動等各種行為來迷惑對手并積極創造時機。
并非比賽中提供了所有時機,有時競技人員必須果斷放棄相對難把握的時機,以創造對自身有利的時機。因為擊劍是一項對抗運動,因此,由于賽場中間進行思想準備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雙方都需要很短的時間內很好地調整和把握轉瞬即逝的時機。此外,擊劍速度映應當更快、距離更遠,強調節奏、速度、力量以及攻防轉換,這些策略對時間的依賴性更加明顯。因此,抓住對自身最有利的時間,并精準把握時間合理地使用自身的技能和戰術,作到事半功倍,獲得非同凡響的結果。
總之,擊劍教練和擊劍運動員對“時機”和“時機感”的訓練非常關注?!皶r機”具備客觀性特征,而主觀方面的“時機”可以立足于客觀或是主觀的角度對于“時機”進行獲取,也存在提供給對手“時機”的可能性?!皶r機感”是一種能夠預見與發現“時機”的重要能力,通常收到自身先天性才能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結合嚴格性、系統性、科學性的訓練活動,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觀內因是“時機感”的根源,外因是“時機感”的增強,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皶r機”訓練應著重進行注意訓練,并采用能夠抓住時機的訓練方法。實戰對戰訓練方法將在各個方面快速有效地提高競技人員的“時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