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玲 歐陽淞 謝曉艷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跆拳道是一項同場對抗性競技體育項目,以腿法為主,拳腳并用。在同場對抗過程中主要以腿法快速有力踢擊對方腹點及頭點,動作幅度較大,不同的腿法技術會對膝關節造成不同層次的損傷。例如,前踢、橫踢、下劈、雙飛、后踢、后旋踢等技術動作均是以腿的踢擊為主,進行上述技術動作訓練過程中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支撐腿所在膝關節,所承受的負荷量較大,使用頻率較高,膝關節特殊的結構決定了其整體穩定性較低,因而造成膝關節成為跆拳道運動中運動損傷高發部位。因此,為避免膝關節損傷,需要積極做好預防和保護措施。完成技術動作應當減小或規避因技術動作不標準造成對膝關節的損傷。本文針對跆拳道中易造成膝關節損傷的代表性技術動作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預防措施,依據預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跆拳道運動中技術動作造成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
膝關節損傷是跆拳道運動中較為容易發生的一種損傷類型,例如,內、外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半月板擠壓撕裂損傷、膝關節滑囊炎、膝關節內韌帶撕裂損傷、膝關節聯合性損傷等,膝關節過度損傷還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積水。
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復雜最大的關節。其作用是受力大、結構穩定、靈活性強。
膝關節輔助結構是內外側半月板、交叉韌帶、腓側副韌帶、脛側副韌帶、臏韌帶,其作用是輔助膝關節保持穩定。
半月板是墊在股骨內外側踝和脛骨內外側踝之間的兩個半月形纖維軟骨板,半月板的功能是擴大脛骨關節軸向力量和扭力的傳導面,增加股骨踝活動的接觸表面,防止滑膜嵌入膝關節間隙,使上下兩關節面吻合從而緩沖震動和保護膝關節。在重復多次的技術動作訓練中半月板會因多次用力受到沖擊和擠壓,使半月板擠傷或者撕裂。
交叉韌帶分為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在不妨礙膝關節屈伸活動的基礎上,有效地限制脛骨前移和股骨后滑,維護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大腿或小腿發生錯位造成膝關節韌帶的復合性損傷。
側副韌帶分為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它們都位于膝關節外側稍后方,脛側副韌帶主要作用是從內加固膝關節過伸,腓側副韌帶主要作用是從外側加固膝關節過伸。
訓練內容不合理、技術使用不標準是造成膝關節損傷的重要原因,同時運動員個人身體素質在技術完成中也有著重要作用,訓練中身體素質不佳也極易造成膝關節損傷。技術動作訓練過程中易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動作如下:
雙飛技術是跆拳道中最易造成膝關節損傷的技術動作之一,動作連貫流暢,雙腿在空中迅速前后交換,雙臂與雙腿協調配合,第一腿踢出后迅速轉髖發力,收腿瞬間支撐腿快速踢出。雙飛技術動作在前腿提膝轉髖發力瞬間小腿隨膝關節的方向改變,發力彈踢由于踢擊、換腿速度過快,膝關節中的半月板受到快速的沖擊和擠壓,小腿快速屈伸并做強力扭轉,易導致原位置半月板尚未及時前滑復位時,被上下關節面擠壓發生半月板的擠傷或撕裂。
下劈技術是跆拳道中常用的腿法技術動作之一,下劈技術動作對柔韌性要求較高,且涵蓋里合下劈、外擺下劈等延伸技術下劈技術使用過程中,擊打腿提膝較高髖關節發力瞬間前腿上踢同時用力下壓,此時膝關節由上至下用力,快速下落,交叉韌帶在膝關節向上用力的過程中有效地限制脛骨前移和股骨后滑,但由于下落過程速度較快,膝關節中脛腓側副韌帶、臏韌帶因速度過快、反作用力過大出現韌性、彈性、延展性受到損傷。
后旋踢是跆拳道中難度系數較高的技術之一,使用過程中需要提膝、轉身、看目標、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后旋踢在旋轉360°時擊打腿擺起高度于對手頭部位置,這時膝關節內脛腓兩側副韌帶會限制膝關節過伸,高度到達對方頭部位置時膝關節用力鞭打,反作用力加大,膝關節內脛腓兩側副韌帶超過本身負荷量發生損傷。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到身體右側落地時速度較快,膝關節內的半月板受到快速的沖擊和擠壓造成半月板的急劇研磨、前滑以及撕裂,交叉韌帶限制膝關節過度伸張受反作用力影響造成韌帶的復合性損傷,破壞膝關節的穩定。長時間的動作訓練會造成膝關節的嚴重損傷。
以上三個技術動作都是跆拳道運動中常用技術且速度力量的沖擊極大更易造成膝關節損傷,因此在技術訓練過程中應依據技術特點在教練及指導老師指導下進行規范的練習,最大程度的減小膝關節的損傷。造成膝關節損傷方面還有其他方面因素:例如,運動員的自身身體素質、運動員自身身體力量達不到相應技術動作要求但又急于求成時、運動員為追求訓練效果,盲目進行技術訓練動作又不標準時、膝關節運動負荷過大時都會造成膝關節不同程度損傷,出現膝關節局部負荷過重等情況,此類情況出現后極易造成膝關節磨損等慢性運動損傷,從而引發膝關節韌帶拉傷等急性損傷。
針對跆拳道訓練中技術動作使用不正確、準備活動不足、膝關節負荷過大等問題的出現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是降低跆拳道運動中膝關節損傷的最佳方法。因此,本文結合跆拳道運動中技術動作造成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和眾多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運動訓練經驗以及運動康復原理,對本文中膝關節生理結構致傷、技術訓練致傷等方面進行總結,總結歸納以下幾點:
首先,依據膝關節生理結構解剖特點對膝關節損傷進行預防,為降低跆拳道訓練和比賽中膝關節損傷發生率。教練員應在訓練準備活動環節和結束環節依據膝關節的生理結構特點做好熱身活動和拉伸活動(如以下幾點),通過針對性熱身活動和拉伸活動,使膝關節的韌帶和肌肉處于最佳運動和放松狀態,從而減小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膝關節的保護措施:
(1)坐姿伸小腿:坐在椅子或地面上,借助彈力帶,將彈力帶一端固定住另一端綁在腳踝處,膝蓋向前平伸,用力時吐氣,與彈力帶產生對抗即可,慢回吸氣,一腿8-10后換腿,一次2-3組為宜;
(2)彈力Bosu球:全身放松雙腿站于球面,兩膝微屈,抬頭挺胸,兩臂前伸,在球面尋找平衡后破壞平衡,保持勻速呼吸堅持45-60s。同時也可做動態運動,在球面做蹲起運動,起立時吸氣,膝關節微屈5-8組為宜;
(3)仰臥屈膝:仰臥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將左(右)膝逐漸屈膝,盡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勢5-10s在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10-20次為宜;
(4)彈力帶側滑步:借助彈力帶綁于兩腳踝上,兩膝微屈,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與彈力帶有對抗力即可,單腿內扣向側邊移動另一只腳跟上后慢回,鍛煉膝關節內外肌肉,一組10-15次為宜;
(5)膝關節運動:兩腳并攏做半蹲姿勢,將雙手置于膝蓋上方,向下兩個八拍向上兩個八拍后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向下蹲2-3次,每次變換交替做3分鐘。有助于減輕膝蓋的酸痛;
(6)靠墻蹲馬步:背部平貼墻,腳后跟離墻壁約60-90cm;背部向下做深蹲,速度不必過快,緩緩下蹲,蹲到身體、大腿、小腿均呈現90°時,調整腳的位置,讓雙腳和肩膀寬度一致,保持一分鐘起身,連續做5次,間隔休息10s。
其次,跆拳道運動員應加強專項核心身體素質訓練,通過核心素質訓練提高跆拳道運動員對抗能力從而降低訓練和比賽中因技術動作使用不當造成膝關節損傷。
依據跆拳道中的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的損傷,做好科學的技術動作訓練安排,將技術訓練方面造成膝關節損傷發生率降至最低。具體安排技術訓練時,應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是,重視熱身活動。教練員在指導運動員做熱身活動時要確保熱身活動的科學,同時引導運動員認識到熱身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的是熱身活動的開展要根據運動訓練需要,與個人的身體素質相結合做一些高頻率快速的準備活動如:小步跑、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使運動員身體處于興奮狀態達到運動的最佳時機,教練員要安排適宜的熱身活動負荷量避免運動員因熱身過度身體提前進入運動疲勞狀態;
二是,從膝關節的生理解剖結構特點和跆拳道運動造成膝關節損傷的技術動作出發,對膝關節周圍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熱身,加強膝關節力量提高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延展性和彈性;
三是,重視訓練負荷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現膝關節局部負荷過重情況。在技術訓練過程中應將雙飛、下劈、后旋踢等技術動作分開穿插練習并注意訓練量的合理安排避免過度訓練造成膝關節損傷。這一點在跆拳道日常運動訓練中尤為重要,教練員應依據不同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避免急功近利;
四是,重視運動恢復。經過一定負荷量訓練運動員身體出現疲勞現象,教練員及時調整安排拉伸使運動員身體得到一定恢復后在進行訓練。這一過程是運動員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環節。運動員切勿帶傷訓練避免傷上加傷,從而達不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運動訓練后安排運動員進行整理拉伸活動,減輕疲勞,降低損傷同時進行膝關節及易損傷部位的康復訓練;
五是,教練員應注意強化運動員專注力訓練和心里素質等針對性訓練,通過提高運動員專注力水平和心理素質,降低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心里緊張因素造成膝關節不必要損傷。并時刻注意觀察運動員的運動情況,依據實際條件對運動員進行心理暗示和鼓勵,從而降低外在因素造成的膝關節損傷。